【这18个中国人应该记得的道德典故你都知道吗?】
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管鲍之交、崔枢还珠、车胤囊萤、千里送鹅毛、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这些传统道德典故的来历和含义,你都知道吗?提升道德修养、学习传统文化,18个你应该知道的传统道德故事
贴吧:超级粽子作者:藤原育郎 2014-09-11 18:31
地灵育人杰 崔姓起清河——崔姓与清河历史渊源综述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叫做门阀士族。在所有门阀士族之中,有一个长期被公
贴吧:邢台吕玉兰好村官作者:清河石丁 2017-04-22 09:45
18个中国人应该记得的道德典故
【18个中国人应该记得的道德典故】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管鲍之交、崔枢还珠、车胤囊萤、千里送鹅毛、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这些传统道德典故的来历和含义,你都知道吗?提升道德修养、学习传统文化,18个你应该知道的传统道德故事,转发,学习,收藏!
贴吧:黄冈中学广州增城学校作者:西域农夫山泉 2021-01-16 13:20
传统道德故事
崔枢还珠 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后来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给他一颗价值万贯
贴吧:翠峦作者:幸福社区SDM 2018-04-03 10:01
在民间文化的“供给侧”下功夫
秀传统文化已是国人的共识,而如何做好,如何做得精彩、有效,却让很多人英雄气短。民间文化是优秀
贴吧:关中文交所作者:关中文交所 2017-03-31 09:16
3个关于自律的典故
①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元代理学家许衡在酷暑中赶路,路遇一棵无主梨树而不肯摘,称梨树无主,我心有主;②崔枢还珠:唐代崔枢不贪图钱财,不肯随意收受
贴吧:霍州作者:和着海水 2014-09-12 08:11
回复:十八个道德小故事
1、孔融让梨
2、曾子避席
3、三顾茅庐
4、程门立雪
5、王恭身无长物
6、李士谦乐善好施
7、张良拜师
8、崔枢还珠
9、千里送鹅毛
贴吧:郑州高新区作者:唯L小庆 2014-11-12 10:46
回复:十八个道德小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重。
3、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4、程门立雪 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5、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看他坐在一张竹席上,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还有很多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6、李士谦乐善好施 李士谦是北朝魏齐时人,他家中十分富有。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他便将借契全部烧掉。第二年庄稼丰收,借粮的人来还粮,他仍然坚决拒收。这也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7、张良拜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起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敬老人的典故。
8、崔枢还珠 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后来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给他一颗价值万贯的珠宝。崔枢埋葬了商人,却没有收下珠宝,而是将其一同埋进坟墓。他的不贪钱财后来被传为美谈
9、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10、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
贴吧:郑州高新区作者:唯L小庆 2014-11-12 13:13
回复:【盖楼】这是顶盖聂的专门帖,敬重盖聂的天天来顶~
回复:273039楼
应该不是
~
某是 崔枢还珠
贴吧:秦时明月作者:最後zhi淚 2011-01-03 12:21
回复:对高阳公主与辨机偷情的事情表示怀疑!
需要提示下LS:是《唐语林》借鉴了《资治通鉴》,王谠是北宋徽宗年间的人。最近在读《唐语林》,哎,一个类似的故事可以套到几个人身上说,比如崔枢还珠。钱钟书用“事同而名异”来形容这种轶闻
贴吧:唐朝作者:浮生了梦 2013-05-21 15:30

大家都在搜

  • 崔枢还珠的故事视频
  • 崔枢还珠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 崔珏断虎
  • 崔枢还珠的意思
  • 崔枢还珠怎么读
  • 崔枢还珠的故事概括
  • 催枢还珠的故事
  • 崔枢不昧宝珠文言文翻译
  • 催什么还珠
  • 卖椟还珠的故事的启示
  • 买椟还珠
  • 崔枢应进士文言文翻译
  • 崔枢应进士客居
  • 崔枢应进士
  • 崔枢应进士翻译
  • 崔枢的拼音
  •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翻译
  • 闵仲叔辞侯霸文言文翻译
  • 殿上虎刘安世
  • 萧房知人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