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善于创新
宁波商人保持特色的传统行业的同时,独具慧眼,适时更新经营项目,经营新兴行业。宁波商人经营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在国内商界久享盛名。欧美轮船进入我国之际,宁波人就将自己经营的沙船业转而经营轮船航运业。像慈溪的董氏家族(董耿轩、董友梅) 、镇海李氏家族(李也亭) 是最典型的,他们经营沙船业致富,而后转向航运。航运业的开展,带动了关联行业,如粮食行、糖行、北货行、药材行等。他们积累了巨额家财,转而经营房地产、垦殖、银行、保险等新兴行业。
银庄业是宁波商帮得以发迹的又一支柱产业。上海实力雄厚的钱庄股东大多是宁波籍富商。单就镇海县而言,就有方介堂家族、李也亭家族、叶澄衷家族、宋炜臣家族等。
十九世纪末,宁波商人意识到钱庄将被银行所淘汰,适时地向新兴的银行业渗透。严信厚、朱在三、叶澄衷等巨商参与筹办了我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以后,又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地组建了多家银行。傅筱庵曾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方椒伯(镇海人) 任北京东陆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同时又任中国通商银行上海南市分行经理。朱葆三曾任中华银行董事长、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1929年秦润卿、王伯元等人接办中国垦业银行,一次收足资本现银250万元。宁波商人自设的四明银行,以孙衡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采用西方经营方式,除招揽工商业存款外,还设四明储蓄会等组织,千方百计吸收储蓄。1919年,秦润卿的豫源钱庄改组为正明银行。1931年刘鸿生开办了中国企业银行。而后在苏州、上海设分支机构,扩充营业,经营证券买卖,获利丰厚。
除投资设立银行外,朱葆三、傅筱庵、虞洽卿等人还投资于外国银行。1934年,浙江兴业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居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银行资本以宁波人居首位”,可见宁波商帮在金融界势力之盛。 宁波商人筹办或掌权的银行,对宁波商人的创业多予照顾。“火柴大王”刘鸿生经营10多家企业,获得了浙江兴业银行的支持,虞洽卿创办的航业集团,也受益于四明银行的财力支持。商业、工业、运输业与金融业相互为用,事业越做越大。他们思想机敏,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经营项目,如进出口贸易、日用洋货洋布业、证券业、五金颜料业。钟表眼镜业、公用事业等等。他们在国内各通商口岸、通都大邑人众势雄,还在世界的某些城市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反映了宁波商帮投资的新理念。

火柴大王刘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