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
言语 书籍:世说新语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
贴吧:易经八字起名作者:aeulxb 2021-07-10 16:38
《世说新语》言行6 元方 你怎么看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贴吧:锦州作者:跟着瞎猫走猫步 2012-12-01 14:37
三国中不为人知的奇闻佚事(ZT)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  
容。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  
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  
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 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  
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 儿子从容说道:" 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  
" 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10 忠臣孝子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 府君如何?" 元方曰:" 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如何?" 曰:" 忠臣孝子也。" 客曰:" 《易》称:' 二人同心,其利  
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元方曰:"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 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  
" 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  
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颖川太守对陈仲弓(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 太守这个  
人怎么样?" 元方回答:" 是高明的太守。" 又问:" 您父亲怎么样?" 元方回答  
:" 我父亲是忠臣孝子。" 客人问道:" 《易》中说:'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  
心之言,其臭如兰。' 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 元方说:" 你的  
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 客人说:" 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  
答。" 元方说:" 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  
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 客  
人惭愧地走了。  
   
                         11 亲亲之义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 士但可因  
亲旧而已乎?" 慈明曰:" 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 阆曰:" 方问国士,而及诸  
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 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以为  
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  
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4楼
荀慈明(荀爽)遇见汝南袁阆,袁阆向他问起汝南的知名人士,荀慈明先说起  
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笑道:" 难道仅仅因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就可以算是名士  
吗?" 荀慈明说:" 您指责我,有什么凭据吗?" 袁阆说:" 刚才我问的是国家名  
士,而你先提到的都是你的哥哥,所以我指责你。" 荀慈明说:" 从前祁奚告老还  

贴吧:夏侯渊作者:算無遺策の賈詡 2011-04-07 02:48
回复: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6)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③!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④。”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参《德行》第6 则注①。陈寔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属。臭(xì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贴吧:广州龙狮作者:夜惊蛰探案集 2016-06-15 04:35
回复:(转)三国中不为人知的奇闻佚事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  
容。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  
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  
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 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  
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 儿子从容说道:" 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  
" 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10 忠臣孝子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 府君如何?" 元方曰:" 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如何?" 曰:" 忠臣孝子也。" 客曰:" 《易》称:' 二人同心,其利  
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元方曰:"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 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  
" 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  
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颖川太守对陈仲弓(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 太守这个  
人怎么样?" 元方回答:" 是高明的太守。" 又问:" 您父亲怎么样?" 元方回答  
:" 我父亲是忠臣孝子。" 客人问道:" 《易》中说:'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  
心之言,其臭如兰。' 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 元方说:" 你的  
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 客人说:" 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  
答。" 元方说:" 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  
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 客  
人惭愧地走了。  
   
                         11 亲亲之义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 士但可因  
亲旧而已乎?" 慈明曰:" 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 阆曰:" 方问国士,而及诸  
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 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以为  
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  
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贴吧:三国演义作者:行軍總管蘇定方 2010-01-21 22:58
回复:《世说新语》原文及相关注释
6颍川太守髡(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即陈寔)。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臭xìu,气味)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因伛为恭,驼背的人因直不起腰,而假装对人弯腰恭敬。客人意谓陈元方无法回答而假装不回答。)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尹吉甫放孝子伯奇(伯奇:周代的卿士 ,即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董仲舒放孝子符起(符起,董仲舒的儿子,事焉不详,据说曾被误会为不孝之子被赶出家门,投奔父亲的好友王善有。)。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贴吧:世说新语作者:司空朔歌 2013-02-02 16:34
回复:水逆就像是上帝的生理期
言语六: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我爱你,也包括你身上一千个小毛病》
这则不能苟同,先王贤臣就是完人吗
古人言必尧舜,从今天的观点来说,一点也不法制
当然用现今的观点去批判古人,也是不对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
另外,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罕见
比如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心理
家人之间,爱人之间,在意见相左,产生矛盾时
我们会说看别人如何如何,只看到了别人好的一面
未尝想过是否别人和我们境地相同
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一点小分歧,都可能南辕北辙
我之所以为我,和别人不同,就是因为不同的选择
我既不是别人,也不可能成为任何人,我只是我自己
缺点实多,但未必没有闪光的地方,我觉得爱一个人
就仿佛喜欢月亮一样,喜欢的它的月光,以及它所代表的含义
并不是热爱它起伏不平,冰冷凄清的环形山
爱一个人,首先是她吸引了你,她身上的光芒和你所遇见过的完全不同
可她不仅仅只有这层光芒,说不定这光芒下藏着一千个小任性
若是你不能包容这些缺点,你就不配拥有这光
不配拥有爱
贴吧:露吧作者:水货想念 2020-03-20 09:27
回复:自古英雄出少年
故事三:陈元方出身大家世族,父亲又是政府官员,对人情世故官场狡诈自小就看得非常清楚。曾经有人千方百计用言语诱导他评论当朝和自己的父亲,陈元方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会在对方用心险恶的情况下说出来,而是改评论古人,既不违心,又使对方抓不住什么把柄(见《言语》之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其机智应变可见一斑。他11岁那年,某天袁公要他评论他父亲陈老爷子在太丘的政绩,陈元方以非常骄傲自豪的语气评论父亲的功绩,认为父亲很了不起。不想袁公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以前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事情的呀,是你父亲学了我的做法了,还是我效仿了你父亲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不想小小的陈元方脱口而出:“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时代的人,为官方式的做法一样可以理解,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见《政事》之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点耐人寻味的地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小孩子,但是所归属的门类既不是在专门说早慧儿童故事的《夙惠》门,也不是在一般言论记载的《言语》门,而是在专门记载官员施政方式的《政事》门,可见后人对此事评价是如何的高了。
贴吧:完美世界小说作者:忘情海地浪花 2013-11-12 21:27
回复:【群雄国史-历史】魏晋小评
言语第二.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已,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贴吧:群雄国史作者:我不是Henry 2013-08-29 19:53
回复: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
     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7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贴吧:古人作者:潘予娜 2010-03-24 08:09

大家都在搜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注释翻译
  • 太守髡陈仲弓拼音版
  • 颍川太守原文及译文
  • 陈仲弓原文及翻译注释及译文
  • 太守髡陈仲弓翻译
  • 太守髡陈仲弓的寓意是什么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翻译
  • 世说新语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启示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的译文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文言文答案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作者是谁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为什么被编入言语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阅读理解答案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翻译
  • 川太守髡道理启示
  • 髡怎么读
  • 世说新语作者
  • 太守髡陈仲弓的寓意是什么
  • 世说新语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