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个国家签署公海条约保护海洋
一头母鲸和幼鲸靠近水面。小鲸鱼在第一年就需要每隔几分钟呼吸一次,因此它们往往呆在水面附近。 照片:最佳跑步奖 montereydiver / CC BY 2.0。 本周在纽约举行的第 78 届联合国大会以对海洋有利的方式结束:80 多个国家签署了《公海条约》,该协议被认为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在国际水域建立海洋保护区。 该条约要求想要在公海开发项目的国家进行环境影响研究。此外,它还确保任何人都无法侵占海洋遗传资源。 尽管该协议仍需至少60个国家批准
贴吧:刚珊作者:猫猫公主love 2023-12-23 18:51
七十多个国家签署历史性公海条约,为批准铺平道路
大西洋中的抹香鲸。图片由 Vincent Kneefel/海洋图像库提供。 截至9月22日,已有75个国家和欧盟在纽约举行的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上签署了公海条约。 签署该条约后,每个国家都必须批准该条约。然后,一旦 60 个国家批准该条约,该条约将在 120 天后生效。 公海覆盖了世界海洋的三分之二,但目前只有 1% 处于受保护状态。 七十六个国家和欧盟现已签署公海条约,表明有兴趣批准旨在保护国际水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协议。 该条约的签署是全球努力保护公
贴吧:刚珊作者:猫猫公主love 2023-09-24 23:11
回复:“深海一号”船完成中国大洋83航次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 2024-05-28
5月28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抵达青岛母港,圆满完成我国首个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中国大洋83航次自2023年12月17日由青岛起航,先后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开展调查作业,共历时164天,总航程约5.7万公里,成功开展蛟龙号载人深潜作业46次,蛟龙号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3次“九天九潜”的新纪录。
我国载人深潜首探大西洋
5月28日,晴空万里,鳌山湾畔,碧波荡漾。上午8时许,中国大洋83航次“深海一号”船缓缓驶入母港,圆满完成了为期164天的科考任务。
中国大洋83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研究员孙永福介绍,大西洋科考任务是利用蛟龙号到大西洋中脊开展资源环境的调查,重点对海底生境、地形地貌、海底生物的空间分布及生物的连通性进行了系列研究。
5月28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抵达青岛母港。
据了解,洋中脊是地质构造过程、生命过程、水动力过程剧烈作用的区域,是地球多圈层物质能量交换的热点,孕育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丰富资源,深刻塑造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深海生物多样性与联通性调查的重点研究区域。
孙永福介绍,中国大洋83航次获得了大量的大量海底生物和地质样品,认识了大西洋中脊热液生物多样性特征及连通性规律,丰富了大西洋中脊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对我们深入认识大西洋中脊这一深海生境的特殊性具有重要意义。
“北大西洋以前一直被认为是欧美国家的‘后花园’,我们以前很少有机会去到那里。中国大洋83航次将我国载人深潜调查由两洋一海(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拓展到大西洋,实现了中国大洋工作布局的新拓展。”孙永福说。
青岛母港工作人员准备“深海一号”靠岸。
蛟龙号创造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新纪录
中国大洋83航次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搜索、定位和证实多处活动热液区,圆满完成了南、北大西洋15个热液区下潜,获取了热液喷口区域温度、甲烷和氢气等第一手环境数据,采集到盲虾、贻贝和蠕虫等宝贵的深海热液生物样品以及硫化物、玄武岩和沉积物等深海地质样品,获取的数据资料和样品有助于深入认识大西洋中脊这一深海生境的特殊性。
“这是蛟龙号首探大西洋,也是我国的载人潜器首次到大西洋开展作业。”中国大洋83航次深潜作业负责人、潜航员唐嘉陵介绍,从南大西洋到北大西洋,我们蛟龙号在60天时间窗口内共下潜了46次,在这46次下潜作业中,蛟龙号共承载20多名科学家进入到深海中。
“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抵达青岛母港。
这种高密度的下潜对唐嘉陵来说还是首次。唐嘉陵回忆,第一航段中,他们的作业窗口只有32天,蛟龙号下潜了26次;下一航段中,面对南大西洋复杂海况,科研人员毫不松懈,依然紧锣密鼓安排下潜作业,实现了30天时间内,成功下潜21次,其中包括一次航渡。
在这样高频次的作业中,我们的科学家感到的不是压力,更多的是兴奋。“有的科学家前一天刚完成下潜,第二天又有机会下潜,他们都非常兴奋。”唐嘉陵说,这也体现了蛟龙号和保障团队业务化水平越来越高,验证了我们的装备非常稳定。
中国大洋83航次最终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3次“九天九潜”的新纪录。
而让唐嘉陵印象最深的,要数2024年的除夕夜了,当天蛟龙号正常执行下潜任务,唐嘉陵就在执行深海下潜任务。“感觉这个除夕节过得非常有意义。”唐嘉陵说。
科考成员远远地对着岸上的亲友挥手。
唐嘉陵介绍,此次返航后,蛟龙号将进行为期2个月的休整,为2024下半年的作业任务做好准备。
新奇生物增添旅程乐趣
历时164天的科考任务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航行中也有很多乐趣。
母港的工作人员母港的工作人员为“深海一号”搭建步行通道。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介绍,整个调查过程,科考船24小时作业,科研人员天还没亮就开始准备装备,天亮后下放蛟龙号,傍晚再回收。回收后再开展常规调查研究,如获取沉积物样品、多波束测线等。
船上工作人员走下舷梯。
虽然作业任务非常饱和,但下潜中发现的新奇生物也给旅程增添了许多乐趣,“比如长着两个小耳朵的小飞象、长得像蝙蝠一样的海底生物等。此外,在深海喷口中还有一些特种生物密集分布,如盲虾,他们在非常小的空间中分布着成千上万只,密密麻麻铺着好几层,很震撼。”
顺利抵达的科研人员受到了热烈欢迎。
许学伟介绍,此次航次期间还开展了对外合作交流活动。2024年4月14日-17日,“深海一号”船停靠佛得角圣维森特岛明德卢市码头期间,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和中国驻佛得角大使馆共同举办了以“促进中-佛海洋交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中国-佛得角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放日暨海洋合作交流活动。中佛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双方应在“海洋十年”框架下同打造海洋科技、气候变化与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平台,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据悉,中国大洋83航次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总体组织与指导,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组织实施,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9家科研高校和技术保障单位共同完成。
贴吧:东部作者:暗行御使暗行 2024-05-28 22:28
马尾区海洋生态保护
(四)保护海洋生态 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海洋资源开发建设活动应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非法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建设项目应限期退出;导致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生态破坏的,应按照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原则,进行海洋生态补偿。(区农林水局牵头,区发改局、区财政局配合) 严格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管控。加强对红线区开发活动环境影响监管,有效推进红线区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严厉
贴吧:琅岐作者:让我考上? 2018-08-03 12:37
上海海洋大学的王牌专业:水产类专业都学些什么
上海海洋大学创建于19 12年,水产与生命学院成立于1921年,历经百年风雨,已从单一的养殖科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秉承勤朴忠实校训精神,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两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17年水产学科入围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贴吧:上海海洋大学作者:shuishipman 2021-06-25 17:02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警告:我们的星球已经崩溃!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图片来源:联合国 【绿会融媒讯】昨天小编发布了一篇预告《今晚21:45,联合国秘书长将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地球里程碑式演讲》,现在将这场重磅级报告的全文与大家分享。在上面这张图片是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左)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莫林·雷莫教授讨论地球状况。 人类正在对自然世界发动一场“自杀性”战争,这场战争正在毁灭我们的星球——联合国秘书长
贴吧:中国绿发会作者:中国绿发会 2020-12-03 20:28
物种灭绝速度超过新物种进化速度
IUCN已将西非长颈鹿列为濒危物种。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已知物种的灭绝速度要快于新物种的演化速度。 据英国《卫报》报道,日前,一位全球生物多样性专家表示,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已超越了新物种的进化速度,这也就意味着全球生物种类将会越来越少。一直以来,自然资源保护专家都认为,目前全球生物正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险,而造成这一严峻形势的主要因素则包括人类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大肆捕猎、疾病的传播
贴吧:刚珊作者:猫猫公主love 2022-03-13 14:0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经1988年11月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修订通过,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一次修
贴吧:刚珊作者:猫猫公主love 2022-06-20 10:36
香港研究人员合作首次破解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深海帽贝的群体
位于冲绳海槽热泉区的深海帽贝群落。深海帽贝多附着于深海贻贝的贝壳上(白色箭头所示)。(以下图片均来自CREDIT:科大) 深海帽贝在西北太平洋冷泉区(蓝点)与热泉区(黄点)的采样点。 1-3:三个分别位于南海蛟龙海脊、黑岛海丘,与相模湾的冷泉区;4-7:四个位于冲绳海槽的热泉区。右下角插图:展示深海帽贝的形态特征(比例尺 = 1 厘米)。 科大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暨系主任钱培元(左二)与浸大生物系教授邱建文(右二)及研究团队成员科大海洋科学
贴吧:刚珊作者:猫猫公主love 2021-12-08 09:12
动态海洋禁渔区是保护海洋动物免受渔民意外捕捞的最佳方式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动态海洋禁渔区是保护海洋动物免受渔民意外捕捞的最佳方式 意外地将鲨鱼、海鸟、海洋哺乳动物、海龟和其他动物困在渔具中,是使世界各地的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划出的海洋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被用来减少对这些动物的意外捕获,以及其他保护目标。 许多国家正在呼吁在2030年之前保护世界上30%的海洋,使其免受某些或所有类型的开发,包括捕鱼。在这一建议的基础上,华盛顿大学
贴吧:刚珊作者:猫猫公主love 2022-01-26 12:00

大家都在搜

  •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论述海洋生物及其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 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
  • 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
  •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 海洋生物多样性概念
  •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
  • 如何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
  • 海洋生物多样性论文
  • 海洋生物的重要性
  • 跨行政区域管辖的意义
  • 行政管辖区域指的是
  • 海洋生物种类
  • 管辖区域
  • 跨区域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