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闲谈】也扯高中文科生课外读物。决不人云亦云。
《先秦政治思想史》 《先秦诸子系年考辩》 《中国史学入门》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记录》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黄玉章郭汝瑰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蒂佩尔.斯基希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 蔡尚思《中国文化史要论》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陈 振《宋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舒 焚《辽史稿》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古史新探》杨宽 《古史甄微》蒙文通 《十批判书》郭沫若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 吴天墀《西夏史稿》(增订本) 张博泉《金史简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张邦炜等《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剑桥中国史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上、下) 柳诒徽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 《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 《中华两千年史》邓之诚 《春秋史》
贴吧:文科作者:3灬2灬1 2013-02-10 01:11
回复:【申精】二十世纪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史学史研究。谢保成《隋唐五代史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是迄今最完备的一部断代史学史著作。该书除论述了历代正史的编撰及其成就、史馆制度与国史、实录的修撰外,还对古籍整理、史学理论(《史通》)、政书(《通典》与会要)、图经地志、杂史笔记、官私谱牒等等作了具体讨论,关于隋代及五代十国的史学都有专章论列。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大出版社,1989)收集了作者新时期以来关于唐代史学的重要研究成果。专题论文方面早期的论文有金毓黻《唐宋时期设馆修史制度考》(《说文月刊》3-8,1942)等,比较全面的论述为张荣芳(台)《唐代的史馆与史官》(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84)。80年代以来还有若干论文考察了史馆编修制度的一些细节。总体说来对正史的研究以《隋书》的研究最充分,刘知几与《史通》始终是热门课题。张舜徽《史学三书评议》中的《史通评议》(中华书局,1983)、程千帆《史通笺记》(中华书局,1980)、张振佩《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皆为研究《史通》的力作。前书以考证史实为主,并加按语进行评议;后面二书皆以注释考辨为主。发表的论文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刘知几的历史观、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刘知几撰写《史通》的主旨及其史学批评主张等。赵俊还出版了《〈史通〉理论体系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的著作。
杜佑及其撰写的《通典》也受到学者的重视。瞿林东《论〈通典〉的方法和旨趣》(《历史研究》1984-5)认为《通典》采取了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开创了中国史学史经世之学的先河。《论〈通典〉在历史编纂上的创新》(《中国史研究》1985-2)指出《通典》有主会通、立分门、重议论三点创新。谢保成《论〈通典〉的性质与得失》(《中国史研究》1992-1)不同意把杜佑的《通典》看成单纯的考察古今制度的沿革,认为是“一部记述唐以前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演进历程的史学巨著”。也有学者对《通典》持基本否定的态度,如朱维铮《论三通》(《复旦学报》1983-5)批评杜佑开辟的新领域是“静态研究”;说杜佑的历史观是形而上学的,虽然主张社会进化,但是对社会进步原因的看法却是荒谬的。这个观点较少为其他学者所认同。
贴吧:唐朝作者:自带便当 2013-09-28 22:43

大家都在搜

  • 唐代史学的主要成就
  • 简述唐代史学的成就
  • 唐代官修史学的成就
  • 唐代在史学发展上所取得成就
  • 史学即史料学
  • 唐朝的史学成就
  • 史记史学成就
  • 章学诚史学成就
  • 简述元代史学成就
  • 隋唐时期史学成就
  • 现代史学
  • 宋朝史学的主要成就
  • 汉书的史学成就
  • 东观汉记的史学思想
  • 史学成就
  • 顾炎武的史学成就
  • 什么是史学
  • 比较史学
  • 史学大家
  • 心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