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工科意难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
厦大工科意难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1321054?utm_id=0 厦大工科鼎盛之时,东南诸省学子莫不以进入厦大为荣,有保送至同济大学的浙江考生因为厦大学风严谨、师资强大,转而投考厦大机电系。萨本栋校长将抗战时期在厦大机电系授课的讲义编印成册,定名《Fundamentals of Alternating-Current Machines(交流电机基础)》,被斯坦福、加州大学、卡内基理工学院等十多所美国大学用作教材,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撰的自然科学教材被外国
贴吧:厦门大学作者:sdfas76 2024-06-30 11:51
回复:〖科普〗元稹《遣悲怀》三首,字字泣血句句泪。
周咏棠说它“字字真挚,声与泪俱”,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认为这组诗绝就绝在真实,“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
而孙洙《唐诗三百首》更是给了它极高的地位:“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贴吧:宫斗作者:Rapid 2024-02-15 04:24
回复:【手工转载】唐诗受关注度排行榜
第57名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首诗在后世评价颇高,只首句就博得了不少赞誉,清代大才子金圣叹说它“一俯一仰,无限神理”,周咏棠说它“风力郁盘”。翻检各种唐诗选本,会发现它在宋元之际的入选率很高,难怪有人说这首诗是“真正宋调之祖”。总体上看,它在现当代的影响力明显不如古代,无论是选本的入选率,还是研究论文的关注度,或者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这首诗的经典地位,是古代选家门奠定的,今后如何定位这首诗,令人期待。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86
历代点评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1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7400 在100篇中排名:83
综合得分:0.4323 总排名:57

贴吧:曼联作者:孤狐孤城 2012-09-12 22:59
回复:2019.11.9陝西省詩詞學會大學生部學詩小組日課第341
台城⑴
作者/韦庄(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⑵,六朝如梦鸟空啼⑶。
  无情最是台城柳⑷,依旧烟笼十里堤⑸。
词句注释
⑴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⑵霏(fēi)霏:细雨纷纷状。江草齐:指江草与岸相齐。
  ⑶六朝:指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都的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⑷“无情”句:即“台城柳是最无情”。
  ⑸烟:指柳树绿茵茵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堤:河岸。
名家评价
宋代谢枋得《注解选唐诗》:台城乃梁武帝馁死之地。国亡主灭,陵谷变迁,人物换世,唯草木无情,只如前日。此柳必梁朝所种,至唐犹存,“无情”“依旧”四字最妙。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奇隽体。吴山民曰:就图发《黍离》之悲。徐充曰:“依旧”二字,得刘禹锡用“旧时”意。郭浚曰:听歌《麦秀》。胡次焱曰:始责烟柳无情,不顾兴亡;终羡烟柳自若,付兴亡于无可奈何,意味深长。端平北使王楫诗:“到处江山是战场,淮民依旧说耕桑。梅花不识兴亡恨,犹向东风笑夕阳。”北将胡咨议留江州诗:“寂寞武矶山上庙,萧条罗伏水中船。垂杨不管兴亡事,依旧青青两岸边。”二诗俱讥本朝文武不知国势危急,随时偷乐也。皆从此诗变化。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多少台城凭吊诗,总被“六朝如梦”四字说尽。
清代张文荪《唐贤清雅集》:端己声调宏壮,亦晚唐好手。此诗厚而有味。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唐汝询云:此赋图上之景,因发吊古之悲。吴昌祺云:呜呼,古今何限台城柳耶?横种亦生,倒种亦生,态弱花狂,无往不可。
清代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韵足与牧之“商女后庭”之作同妙。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题画而寓兴亡之感,言外别有寄托。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陵谷变迁之感,人自多情,故觉柳无情耳。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咏柳从无人说“无情”者,一翻用,觉感慨不尽。
清代马时芳《挑灯诗话》:韦端己《台城》,赋凄凉之景,想昔日盛时,无限感慨,都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六朝如梦”,一切皆空也。“依旧”之物,惟柳而已,故曰“无情”。然则有情者不免感慨可知矣。此种写法,王士禛所谓神韵也。
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乾宁元年(894年)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集》。
金陵晚望
作者/高蟾(唐)
曾伴浮云归晚翠①,犹陪落日泛秋声②。
世间无限丹青手③,一片伤心画不成④。
词句注释
①归:全诗校:“一作悲。””晚翠:傍晚苍翠的景色。
②犹:全诗校:“一作旋。”
③丹青手:指画师。
④片:全诗校:“一作段。”
名家点评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浮云”、“落日”,喻盛衰之不常;“曾伴”、“犹陪”,感佳丽之凄寂,正所谓“伤心”也。然“晚翠”、“秋声”,丹青能画,而望中心事,妙手难描。“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之神。
清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画实境易,画虚景难。昔人有咏行色诗云: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与此诗后二句相似。行色固难着笔,伤心亦未易传神。金陵为帝王所都,佳丽所萃,追昔抚今。百端交集,纵有丹青妙手,安能曲绘其心耶?此诗佳处在后二句,迥胜前二句也。
作者简介
高蟾,生卒年不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出身寒素,累举不第。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乾宁中,累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友善。有《高蟾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贴吧:中华诗词学会作者:三梦笑笑生 2019-11-07 10:48

大家都在搜

  • 谢玉铭为什么去台湾
  • 张舜英
  • 周宗康个人资料
  • 张大铭
  • 周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