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上海人彻底解析天津“五大道”建筑
周叔弢旧居
周叔弢,1891-1984,中国古籍收藏家,文物鉴藏家。生于安徽东至县,是北方民族工商业代表人物,周叔弢与其祖父周馥,叔父周学熙三代周家人,扛起了振兴近现代中国北方实业的大旗,他曾任唐山华新纱厂,天津新华纱厂经理,启兴洋灰公司总经理。解放战争时期,他赞同中共和平建国、召开新政协的主张,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天津市工商联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周叔弢旧居为睦南道129号,为砖木结构二层别墅,红瓦坡顶,琉缸砖清水墙面,建筑外形精巧别致,简洁大方,楼房和院落紧凑而舒展,一楼是客厅和饭厅,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

贴吧:中华城市作者:hj9833 2015-05-20 19:30
回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上海人彻底解析天津“五大道”建筑
43街坊
43街坊位于五大道地区西南部,东北至云南路,西南至昆明路,西北邻睦南道,东南邻马场道,地块最长边约315米,最短边约121米,面积约为4.4公顷,产权地块划分较密、面积较小。街坊内以低层及多层住宅建筑为主,兼有门院式、院落式、里弄式与苏制大院等多种建筑布局方式。开放空间结合建筑设置,分布均匀,里弄式住宅与苏制大院的开放空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其余开放空间由围墙围台,较为私密。街坊内建有多座文保及历史风貌建筑,如熊炳琦旧居,周叔弢旧居、柯应夔旧居、高树勋旧居、梁锦萱旧居等。




贴吧:中华城市作者:hj9833 2015-05-20 19:00
回复:再度怡闲游
睦南道还有英国籍犹太人开滦矿务局总经理纳森旧居(睦南道70号)、实业家李勉之旧居(睦南道74号)、资本家黄顺柏旧居(睦南道111号)、***次长徐世章旧居(睦南道126号)、山东省省长熊炳琦旧居(睦南道127号)、民族实业家周叔弢旧居(睦南道129号)、“邯郸起义”将领高树勋旧居(睦南道141号)等。








贴吧:中国老年作者:刘凤春 2013-02-21 18:26
回复:“可居室”主人王贵忱

(王贵忱请专家装裱的古籍,金镶玉式装池。)
和王贵忱先生的采访约在上午九点半,准时到他位于寺右新马路的家中时,他已经坐在会客室里等候。会客室是单独辟出来的,和客厅用一道滑门隔开。书房墙壁上是王世襄所题的“可居室”横匾。
新家是两年前搬过来的,客厅左右两侧连接有两条走廊,一边是书房、会客室,另一边是卧房、餐厅。活动分区,营造了一个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在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书分散在客厅、书房和会客室,五排靠墙的书柜基本上将全部的书收纳了进去,每本书都是整齐摆放,书口白净如新。即使案台上常翻的几本书,也是有序地摞积起来,丝毫不显杂乱。在文明路的旧居里,还有两个房间的书,没能搬过来,所谓搬家,简直就是搬书。
王贵忱的书先后几次捐赠给了图书馆、博物馆。1980年10月,他向中山图书馆捐赠了两套明代珍贵刊本,一套是举世闻名的嘉靖刊,白棉纸初印本,是见于著录仅存的《韵谱》。另一套是稀见的明刻《七修类稿》,都被图书馆视为珍宝入库保存。1999年,王贵忱将自己珍藏的数百种、600余册历代钱币图书举献中国钱币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普通的书,我不收。”王贵忱的藏书主要是善本、批校本、手稿本,“宋本不太完整,元本有两三种,明本最多,尤其喜欢收藏黑口本。”经王贵忱一手整理的《元大德本南海志残卷》、《张荫桓戊戌日记》,依据的主要就是自己的收藏。
主人嗜书如命,书的待遇也依据价值的差异受到不对等的对待。好一些的书,做函套或加封皮,王贵忱懂得一些裱书的手艺,由他印、裱的《可居题跋》,在旧书市场上售价不菲。得到罕见的孤本,他还会花大价钱请专家装裱,金镶玉式的装池,“能干这种活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王贵忱说。
广东气候潮湿,书容易发霉,蛀虫多,龚自珍就曾感叹,天南金石恨贫,对藏书人来说,收藏善本书更非易事。为了更好地保存书籍,王贵忱的书房一定是居室中光线最好的一间,这一点无论是文明路的旧居,还是寺右新马路的新宅,无不是如此。他的新书房设在房屋拐角处,两边墙壁使用的是玻璃幕墙,房间亮堂,老东山别墅群也尽收眼底“岭南的潮湿,比北方的干燥要好,太干燥,纸会脆化,在南方保存书的要义,是干燥、通风,”王贵忱认为,虫蛀对纸本的影响不会太大,问题是勤翻动,通气,虫蚀之害就少了。
在王贵忱的书房也还有一项讲究,动手翻书前,是必定要先洗手的,老先生容不得书本沾染一点尘垢。采访中提到某本书,他要么自己起身去把书找来,建议摄影师可以拍照,跑的次数太多,偶尔会叫一声“大武”,然后报上书名和位置,儿子王大武就轻手轻脚地捧上一本书过来了,就像手中捧着贵重的瓷器一般。
王贵忱与周叔弢、李一氓、于省吾、潘景郑、商承祚诸老辈交好,保存下他们的大量信札,这也是“可居室”的重要收藏内容。而在信札、手稿中,最受主人青睐的是张之洞的真迹,王贵忱收藏张之洞的真迹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共计90多件,堪称手中宝物。“张之洞非常了得,人品高尚,学问好,”王贵忱、林锐主持校勘完成了《广州大典》第一缉徐信符本《广雅丛书》,张之洞先生遗墨也在其中。
贴吧:世界名著吧_文件库作者:踏破江北街 2013-07-02 19:59

大家都在搜

  • 周叔弢在青岛
  • 周叔弢故居争议
  • 周叔弢故居怎么了
  • 周叔弢简介
  • 周叔弢的感情生活
  • 天津周家公子
  • 五大道周氏旧宅
  • 周叔弢先生逝世
  • 天津周叔弢
  • 周叔弢家谱
  • 周叔弢怎么读
  • 旧居和故居
  • 周叔弢
  • 周叔弢诞辰
  • 周叔弢寒山子诗集
  • 周叔弢富不过三代
  • 周叔弢书法
  • 周叔弢 藏书印
  • 五十年代周叔弢
  • 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