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贴】1982年出生后从福建三明市建宁县被送养的吴建雄寻家
寻亲类别:宝贝寻家 寻亲编号:535069 姓名:吴建雄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2年08月14日 失踪时身高:未知 失踪时间:1982年08月29日 失踪人所在地:福建省,龙岩市 失踪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寻亲者特征描述:没映像 其他资料: (图左是生母,图右是养母) 寻亲人同意发帖寻亲,收集寻亲人本人信息如下: 一、基本信息 血型:AB型 出生日期:1982年08月14日(准确,日期是农历。) 失踪日期:1982年08月29日(不准确,出生后十多天被送养。) 失
贴吧:等着我作者:网络??安全 2021-11-09 16:54
回复:10三四进
现在上学的同学们,祝你们考上你们自己理想的学校。祝你们好运。                                               吴经明
贴吧:密云十中作者:211.136.28.* 2010-05-12 23:04
回复:矿山铁路公司等
12月30日 肥城农民孟光文、吴方成、吴经明等,因教民欺讹平民,疑系洋人主使,在肥城县张家店路遇英教士卜克斯,将其杀死。清廷判处2人死刑,1人徒刑。肥城县令被降职留用,赔偿英教士银9000两,拨地5亩,建教堂1座,给碑资500两。
本月 禹城县义和团攻打韩庄教堂,未克。
本月 英人在威海、文登、荣成等地圈占土地。
本年 福山人王懿荣(时任国子监祭酒)发现商代甲骨文。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1月24日 德胶督叶世克在青岛发布《禁止居民藏匿军械章程》 。规定:“未有准照而有军械,或有执照于持器械时未佩在身,一经查明,即责打一百板及押作苦工三月。”
1月27日 英、 法、 美、 德、意等国公使照会清廷,以义和团、大刀会旗上书“灭洋”二字,要求剪除义和团、大刀会等。2月至3月,清廷命山东、直隶严禁私立会名,命地方官捕拿严办设厂练拳棒者。
3月14日 清廷实授袁世凯为山东巡抚。
3月21日 袁世凯和帮办山东交涉路矿事宜的荫昌, 分别与德华山东铁路公司总办锡乐巴签订《胶济铁路章程》 , 与德国驻青岛矿务公司总办米海理及司米德订立《山东华德矿务公司章程》。
4月6日 英、美、德、法四国公使再次要求清廷两个月内“剿灭”义和团。袁世凯为扩大政治资本,乘机扩军,至19日,集成新兵20营,增立一军,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
4月22日 袁世凯与德胶督叶世克订立《山东胶澳交涉简明章程》。
5月1日 清廷命袁世凯就拳民改为团练一事复奏。袁世凯旋奏称:“查明拳会实难改练乡团”。
5月20日 袁世凯在山东机器局内创办武备学堂。
本月 海丰县崔曰永等到罗苏庄组织义和团,8月上旬捣毁南岭等地教堂。
贴吧:随身带着个重孙子作者:cvl17 2015-08-02 19:43
回复:【大型图片巨制】那年那月那些事(最后的舞台)

民国也有集体婚礼

吴国桢,字峙之,湖北建始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上海市市长、台湾省主席等职,是塑造现代台湾的关键人物之一。1903年吴国桢生于湖北省建始县凉水埠,自幼随任陆军部军训处长的父亲吴经明旅居北京。1914年年仅10岁的吴国桢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自南开毕业后,就读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回国后吴国桢曾受蒋介石器重,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湖北省税务局局长、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重庆市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1953年4月他因“吴国桢事件”辞去“省主席”一职,与妻子前往美国。1984年吴国桢受邀回大陆观光,未及成行,因病去世。
吴国桢与市府同仁议政

乘坐军机逃离沈阳的达官显贵们

国民党部队紧急集合

沈阳的几个机场此时超级繁忙,都是想逃跑的主儿,谁还有心思去实践蒋中正的人在城在啊

国民党部队

沈阳市民能跑的都跑了


沈阳守军遭到我军袭击
贴吧:飞行员余旭作者:黑暗使者30 2017-03-07 18:54
回复:【建始旅游景点】一“桥”飞架传青史
9、吴国桢故居及吴氏祠堂
  吴国桢是建始县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吴国桢故居凉水埠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现存吴氏故居、吴氏祠堂、大吴门、吴氏祖茔、照碑和灵谷桥等。吴国桢故居位于曹家湾,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逐步扩建成五进四合天井式的建筑群。民国时期的吴宅共有38间房屋,由8口天井、2个庭院、1个吊脚楼、2个门楼组成,总占地面积2240平方米。吴氏故居解放时被政府没收,分给农民居住,现已损毁,仅存一栋老屋,为向宗宣住宅。内为木架排扇,外敷灰沙夹石,融会了土家族建筑文化元素和民国年间的时尚材料。尚存的石门框、门磴、门槛古朴典雅,两扇木门则简朴庄重。吴氏祠堂位于祠堂湾正中的一座小山之上,俗称祠堂包。祠堂包高约百米,孤耸浑圆,四周是百余亩稻田,有五座龙形小山拱卫,形成五龙捧宝之势;另有两条小溪缠绕左右,流入正东面一个落水洞伏流地下,其远山是一座笔架山,被视为吴氏家族文化昌盛之兆。吴氏祠堂乃吴氏族人遵吴国桢高祖吴祚芝遗嘱所建,西北-东南向,三进六天井,占地约2000平方米。主轴为大门、厅屋、正堂,最后一进供祖宗牌位,两边为教室及厨房、杂屋等。吴氏祠堂的功能除了宗族聚会、祭拜祖先,更是一个培育吴氏子孙及外姓子弟的教育基地,也是建始县最早的家塾、祠堂小学、国民私立小学之一,吴氏及凉水埠周边在晚清、民国年间走出大山,科考贡举、留学海外的文化精英大都是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吴氏祠堂解放后为凉水埠小学,“文革”后毁损,只有十余个精美的柱础被一栋教室利用,门联、门楣等残件被堆砌在教室的水沟中。大吴门是吴国桢叔高祖吴祚兰故居,现为落水洞小学教师付祖彦居住,这是吴氏家族幸存下来的祖屋之一。吴氏祖茔在“文革”时被毁,现存有吴祚芝夫妇、其子吴朝纪夫妇墓碑各一块,孙中山先生题赠“岵屺同瞻”墓匾一块。此外,相传为吴经明主持修建的灵谷桥、亲手撰写并镌刻的照碑现已不存在,现在原地修建了一座风雨桥。早在上世纪80年代,省委统战部已经落实了吴国桢故居及上海等地房产的产权,近年来,红岩寺镇政府也编制了吴氏祠堂的复建规划,但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也因吴国桢故居毁损严重而无法确立文物保护级别。该故居的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
贴吧:建始作者:农小晚 2011-11-23 16:37

大家都在搜

  • 吴经明图片
  • 吴传彪
  • 吴国祯
  • 吴国贞
  • 周紫芝
  • 袁克齐
  • 程国瑞
  • 张子静
  • 吴瑞
  • 方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