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宋朝有没有台湾 从现存的文献看,福建汉族人民较大规模迁居台澎是从宋朝开始的。据何乔远《闽书》引宋志云:“彭湖屿,在巨浸中,环岛三十六,人多侨寓其上,苫茅为舍,推年大者长之,不畜妻女,耕渔为业,雅宜放牧,魁然巨羊,散食山谷问,各貉耳为记。有争讼者,取决于晋江县。府外贸易岁数十艘,为泉外府。其人人夜不敢举火,以为近琉球,恐其望烟而来作犯。王忠文为守时,请添屯永宁寨水军守御。”何乔远虽没有注明宋志的全称,但应该是南宋淳祐年间刘颖修、戴溪纂的《清源志》,该书共七卷,至明朝时还存在,后佚。
《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题解》、《文献通考·经籍考》、《文渊阁书目》等书均有收录。从宋淳禧的《清源志》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宋时福建人民已定居澎湖岛上,他们在那里搭盖房屋,进行农耕和捕鱼业,以及畜养山羊,“散食山谷间”,如果彼此发生争执,到晋江县衙门审决,同时,泉州的商船经常到那里进行贸易。
此外,我们从福建闽南的族谱和台湾的考古发现中也可以得到佐证。如德化县浔中乡宝美村的《德化使星坊南市族谱》序言云:苏氏一族于南宋绍兴年间,“分支仙游南门、兴化涵江、泉州晋江、同安、南安塔口、永春、尤溪、台湾,散居各处”。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曾任台湾海防同知的朱景英在《海东札记》中说:“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福、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长不盈尺,重不逾二斤。相传初辟时,土中有掘出千百瓮者。”宋钱的“太平”即宋哲宗太平兴国年号,“天禧”为宋真宗年号,“至道”为宋太宗年号。有关资料中提到的宋代物品,在近年的考古发掘中也得到印证。台湾大学考古系黄土强教授多次到澎湖进行实地考查,发现大量的宋代瓷片和宋代铜钱。他说:“迄今所发现的历史时期遗址有姑婆、后寮、中屯a、通梁b、安宅、布袋港等七处。以上七个遗址,除了在中屯a的公路两侧发现大量可能属于明清时代的青花瓷片,以及在通梁的海边采集到早晚混杂的陶瓷片外,可以说皆属宋元时期的遗址。遗物以陶瓷为大宗,大多为不上釉或施少量釉的瓮罐,以及器形特殊的高瓶等。高瓶出土的数量最多,其底部略细,肩部稍粗,修腹,小颈,环口,瓶高约30厘米,口径仅二三厘米,除口部或肩部施以深褐色釉外,其余部分皆不施釉。这种高瓶为宋代民间流行的器物,曾发现于大陆沿海的宋墓中,以及福建泉州湾挖出的一艘宋代沉船中。宋墓和宋船出土的高瓶,形制与澎湖采集的完全一样。”台湾和澎湖出土的宋钱和宋瓷很可能像《清源志》所说的是福建的移民或泉州的商船带过去的。由此,也证实了宋代确有福建人民迁居台湾、澎湖。所以,连横在《台湾通史》中指出:“历更五代,终及两宋,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而以北港为互市之上,故台湾旧志,有台湾亦名北港之语。"
贴吧:
宋朝作者:
夕阳下的拜占庭 2018-06-05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