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伞鸟是新热带的林栖鸣禽,虽然它们被归为一个科,但我们很难去定义伞鸟究竟长什么样子,因为,它们可谓是鸟类中科内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而从体型上来看,它们依然有相当巨大的变化区间:最小的伞鸟是来自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安第斯山区云雾林的红喉食果伞鸟( fiery-throated fruiteater );最大的则是亚马逊平原的亚马逊伞鸟( amazonian umbrellabird ),雄性体长可达55厘米,体重400克左右。
外貌与体型的巨大差异,体现出伞鸟在生态位上的多样性。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务必先了解了解,伞鸟科内的类群关系。伞鸟科究竟包含多少个物种,长期以来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们与新热带鸣禽的另外两个大科,即娇鹟科与霸鹟科,实在关系太过于亲密,一些属的归类去向长期都是难题。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通过划出一些属与加入一些新属,伞鸟一共包括了25属66个物种。而具体的改动内容将在第三节详细谈到。
根据目前的主流观点,伞鸟科下大致有三个亚类群:典型的伞鸟,主要是一些栖息在低地森林中的种类,如伞鸟属(或译为卡丁伞鸟属)( Cotinga),即该科模式属,以及其他大多数的伞鸟类群;冠伞鸟类,包括了著名的两种冠伞鸟( Rupicola )以及安第斯山区的食果伞鸟类( Pipreola);刈草鸟类( Phytotoma),同时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安第斯山脉地区羽色比较暗淡的物种,主要分布在沿南美安第斯山脉向南延伸至南美洲最南部的地区。
根据类群不同,伞鸟在体型,形态,体羽着色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如冠伞鸟类羽色鲜艳,身体沉重,翅膀短圆,还拥有变异的飞羽,可以在飞行时发声;而常在空中飞行的燕尾伞鸟( swallow-tailed cotinga )则身体轻盈,翅膀和尾尖长,着色相对比较普通。不仅如此,该科还有更多外表奇特的类群。亚马逊伞鸟类(Cephalopterus),即英文里被以umbrellabird 命名的类群(或许是本科中文译名的由来),身体沉重,翅膀短,头顶有羽冠,胸前还吊着一个硕大的肉垂。裸颈果鸦( bare-necked fruitcrow)雄性有着醒目的银色翅膀,而且雌雄都有硕大夸张的耳部肉垂。钟伞鸟类拥有奇特的嘴鼻部肉垂。该科最怪异的种类也许要数三色伞鸟( Capuchinbird ),头部裸露无羽毛,身体纯棕褐色,仿佛批了一件道袍,腰部还有两个可膨胀的气囊,外表怪异而滑稽。相比之下模式属卡丁伞鸟事实上是一类外形比较普通的鸟类但着色异常鲜艳的鸟类,双翅中等偏短长度,体态比较轻盈。相对来说,生活在林荫层的种类身体普遍比较沉重,翅膀短圆;而那些栖息在林冠层或是开阔地带的种类翅形则比较尖长。
伞鸟在喙形上也有一定的变异程度。通常食果的种类嘴裂宽大,食植物叶芽种子的种类(刈草鸟)喙粗壮。而以昆虫为主食的种类喙则比较轻盈。
通常来讲,伞鸟的鸣管结构比较简单,无法发出复杂的鸣声。而果伞鸟类的鸣管的气管与支气管非常大,可以产生有回音的低沉鸣声,钟伞鸟类鸣管巨大而且肌肉发达,发出的声音响亮程度堪称鸟类之最。
伞鸟的多样性让人难以想象,若非要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便是普遍所有伞鸟的足都适应树栖生活,脚趾收紧,适宜跳跃。
接下来放上一组图片,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伞鸟的多样性。(镇楼图分别为圭亚那动冠伞鸟( guianan cock of the rock ),蓝伞鸟( blue cotinga ),长耳垂伞鸟( long-wattled umbrellabird ))
本楼依次为:红喉食果伞鸟,亚马逊伞鸟,裸颈果鸦,白钟雀,棕尾刈草鸟( rufous-tailed plantcutter),三色伞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