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鼠”老鼠是最常见的动物,据说世界上老鼠的数量是人类的好几倍。由于熟悉,鼠很早就进入到历史典籍中。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中就有关于鼠的论述,《易》第三十五卦《晋》卦中说:“晋如鼫鼠,贞厉。”意思是进攻像田鼠偷吃禾苗,是危险的。如果说《周易》很多人不熟悉的话,那麼《诗经》中一些与鼠有关的诗作可就算得上脍炙人口了。《诗经·魏风》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大概很多人都能背诵。《诗经·墉风》中用“相鼠有皮,人而无仪”来讽刺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实则毫无羞耻心、廉耻感的伪君子。

黄永玉画作《硕鼠》
历代与“鼠”有关的文学作品自是不胜枚举。唐代曹邺在《官仓鼠》一诗中说:“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作者用“官仓老鼠”比喻那些榨取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将其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柳宗元写有《永某氏之鼠》一文,将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比喻为老鼠。唐代舒元舆写有《养狸述》一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宦官奸臣比喻为老鼠,以捕鼠之“狸”比喻正直善良之人。
宋代苏轼在《黠鼠赋》中描写了老鼠的机智狡猾:有人发现袋中有只老鼠,一动不动,以为它死了,把袋子的口朝下,想倒出袋中的死老鼠,谁知刚落地它就逃走了,即使身手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作者用黠鼠比喻狡猾的坏人,生动形象。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义鼠》,描写了两只老鼠在遇到蛇之后,一只被蛇所吞,另一只拼死相救、不离不弃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