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想法很好。加油!提供我的建议供参考:
人是核心。选人比选什么都重要。
20人规模,且称之为“廿区”,建立框架式的“廿区规范”,把廿区核心人文精神理清,要什么样的人,不要什么样的人。先有个廿区规范草案,在草案的基础上组队选人,队伍成型之后,再民主讨论并完善成执行条例。民主选举“法官”,轮值制,每5人中选一位,即每一人约束4人以及自己。
周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周边,意味着在天堂附近,或者就在天堂里。这种心灵上的愉悦,无法用道理说清。比如这样的周边:安徽黄山市的农村,广西桂林市的农村,等等,得益于周边环境,可以共享大生态,以及大环境的资源。
住是不能马虎的。住活动板房,散热和保温都成问题,和夏凉冬暖是截然相反,长住是种折磨,得做特殊处理。群里有人发过夯土建筑方面的,较有借鉴作用,如果有这方面的人才,可能会实现廿区独特的建筑群。即使按砖房的方式造,各地工程造价不同,以现在一般的城市700元每平包工包料算(农村少得多,200到400之间比较普遍),20人的居住规模,合理的居住空间分配每人需要20平左右(1-2间,一间用来住,一间用来放东西)比较理想,总体建筑规模400平左右,总造价在8万-28万之间,还不包括装修,还不包括厕所和厨房。如果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庭院,一人一庭院或者一户一庭院,每户的房子外面都要围个不大不小的院子,住宅空间还要更大。全局规划住宅,事关家园起步,这同样是根本性的事项。
地方大,批量种植种植场经过改良嫁接的果树(这样种植场会全程负责技术指导),常见的大多数果苗价格5-25元之间每株,挂果周期有长的有短的,以千株计光是苗木投入在5000元-25000元之间。果林里放养鸡群,真正的土鸡蛋在大城市里永远都有巨大的市场和优势的价格,光是鸡蛋一项,就有可能满足得了日常最低生活支出。如果队伍里有某项手艺的人,还可能会丰富社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以下是桂林一个叫“木林村”的地方的图片,有山有水有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