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价值有多大 其实以前人对《史记》的学术性质疑就很多! 史记这书好多司马迁私货,东汉朝廷想删改《史记》,不仅这样,还想在史书中批一批《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的原文是:第七十,迁之自叙云尔。十篇缺,有录无书。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班彪传》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
贴吧:
大雅儒家作者:
天下无敌叶良辰 2020-10-20 00:34 求指导··今傍晚横贯天空的云【2011/12/8】····· 因为是坐着车拍的,有点模糊~实际看是比较清楚的一条云~第一张图那马路是向西的,能看到最西边一道浅一点的,但是拍出来一点都不明显··~求指导这是
贴吧:
地震作者:
玩偶考拉 2011-12-08 23:20 回复:班固为什么写汉书?东汉人认为自己和西汉不是一个汉? 《后汉书·班彪列传》:“(班)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闲。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班)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
贴吧:
历史作者:
tlpkq 2024-12-09 00:27 回复:【考证】李姬应该是在卫子夫当皇后时候非正常死亡的 而这个李姬大概率死于巫蛊之祸之前。
理由一,刘彻杀掉钩弋夫人虽然也有反感她的原因,但史书也有记载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钩弋夫人年稚子幼,而刘彻要立她的儿子为继承人。但李姬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她的儿子们刘彻并不想立为继承人,而且她的儿子们都成人了,刘彻没有杀她的必要。
理由二,看史记外戚世家部分,李姬忧死部分是司马迁写的。后汉书写,史记的记录自太初以后就不是司马迁原版了。
《后汉书·班彪传》
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贴吧:
何处金屋可藏娇作者:
晚山寒123 2024-10-21 18:28 《后汉书》·班彪列传下(班固篇)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B22B,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曰: 将军以周、邵之德,立乎本朝,承休明之策,建威灵之号,昔在周公,今也将军,《诗》、《书》所载,未有三此者也。传曰:“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贴吧:
渤海钻探作者:
阳光7314 2021-12-03 01:38 回复:[翠明湖|水岸庄园]---悬黎玉璧 【十数年光阴如冬风匆亟,我甚至有些想不起与幼年时序功相处到底是怎样的光景,岁月荏苒不肯留情,待彼此转身,竟已是这样的咫尺与陌路】
【也或是我读了几年圣贤书、看过几篇伦章典籍,也敢妄当为人解惑迷津的圣人。合该身傍万贯家财便快意恣欲,官运亨通便只顾平步青云,做个世间最俗、最烂之人,也好过於兰因幻梦里蝇营狗苟,最终落得烟云纸落、繁恩散尽】
【时至今日,国朝中最阴暗、最险恶的暗潮已汹涌到眼前,我已半只脚踏入这片溺海中,如何挣脱命运的束缚与枷锁,也要看老天爷的安排,与我那不可控的宿命】
该说的下官都已说了,多说无益,那下官就静候王爷。
贴吧:
清§皇朝作者:
富察仲凭 2023-04-24 00:19 回复:我还是希望拍一部比较真实的刘邦别神话也别丑化,只要像个百分七 班彪班固见没见过楚汉春秋?
另外也别再说什么班固看过楚汉春秋,班固并没有看过。
班固只是抄班彪的。
武帝时,司马迁作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彪乃继采前史遗
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班彪没改过史记,只是补充了太初以后的事。所以在楚汉春秋不传的前提下,史记所载的内容,没有第二种资料与之互验,除非今天考古出土太初以前的史料。
而且班彪并没有接触过楚汉春秋,只知道楚汉春秋的名称篇幅。因为班彪从来没有在西汉中央任過文书一类的职,他凭什么看到过楚汉春秋?
那么班彪从何而知楚汉春秋?虽然班彪没见过楚汉春秋。但其父班斿可能见过。不过西汉时班斿根本没资格随便改史。楚汉春秋一书的存在很可能是班斿所讲。故到了班彪时代,只知道有楚汉春秋的名称篇幅,再无具体表述。而且中间经历王莽之乱,知道东汉班彪才重新开始搞历史,更不可能对楚汉春秋有具体了解了。
所以班彪才认为“汉兴定天下,
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
注意,班彪没说老狗是述楚汉春秋。只说“据楚、汉列国时事”,还刻意把老狗跟陆贾所著区分开来。这个“据时事”当然不是司马迁穿越到楚汉记录的,因为连班彪自己也说不清老狗记述的来历,所以还只能用“时事”一词模糊代指,其实就是指采集当世流言。
因为班彪没看过楚汉春秋,无从所知史记是否照搬楚汉春秋,但他看过世本,国语,战国策,左氏春秋,所以班彪只敢明确的说“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不敢说史记照搬楚汉春秋。
班彪补充史记,更不是根据楚汉春秋,而是“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鉴于班彪自己也“傍贯异闻”,所以他所谓的司马迁据楚汉史事,只能是跟他自己一样,也是旁观异闻。
司马谈说:“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司马谈没整理史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因为他的主要职务是天官,还不是史官,其主要职务也并非编辑史书。作楚汉春秋的陆贾也不是太史公。
司马迁自己说“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可见司马迁史料来源不详且模糊。
连司马迁和司马谈都不太提楚汉春秋,班固更不可能看过楚汉春秋。班固只是“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在汉书司马迁传里,班固自以为是的简赅说司马迁“述”楚汉春秋。“述”这个字实际上是班固擅自意会发明。述了那些?如何述的?班固自己压根说不上来
贴吧:
刘邦作者:
御龙飞扬642 2018-12-08 23:02 回复:▇▇▇ ▇▇▇ 两个月减肥成功,分享那实用的减肥绝招!! GFB贯亭窥佢尾AYP昌孔贵虑房
NFC籭问好肤**IX傍贯荡绲啦
MYR馁姌莴猪晨ZFD哈鲁能遶樘
贴吧:
减肥针作者:
简单de爱555 2012-10-03 20:01 回复:从头到尾整理道藏的一些高光描述 曰:三清九帝,八景通方,应生三境,通为接引,下降三界,品物成形,开心天人,同禀官属。故玄元始气,各生八景而为二十四帝,九天各生八景而为七十二官。言二十四帝化为二十四神,二十四神化为二十四气,气亦成神,神亦成气,散之为云雾,合之为形影,出之为造化,入之为真一,上结三元,言结万物。神真变化,无有定名,百神之中,皆以三合成德。天地之极,上境二十四帝,下为三界二十四气。二十四帝,帝各三元,元各五神,合生三百六十神,混通三界三百六十神,各生一天三百六十宫,各生一岁三百六十日,又生一月三百六十时,各生人身三百六十骨,普生一地三百六十名山。下通天气,八景齐临,上灌生津,合气同植。无极三界,普禀此原,天人相通,万境通贯。八景开化,应象立原,二十四帝上生三百六十神,六位而成,合为六十四梵气。六位相合,三十有二,三十二岁,天一周也。故明三界三十二天。三清九气,上下通神,傍贯璇玑,四运明朗。三洞天历,岁为三元,六位阳辰,为六斋月。八景通运,八节修门,十直朝尊,奉修十善。烧香愿念,功感诸天,然灯续明,拔生救死,香花宝盖,供养诸天,转读尊经,令通慧解,上忏七祖先代宿殃,下为含灵同滋法泽。三清众圣俯鉴丹诚,三界宫属同垂监瑛,三宫清净,九户圆明,五藏晓彻,六府通慧。八十一好,光生八十一关机,三十二相,通明三百六十骨,三十二帝表现玄虚,三十六天显登顶相。八景备卫,九天翼形,驾景策龙,上登玉清也。
【气亦成神,神亦成气,散之为云雾,合之为形影,出之为造化,入之为真一,上结三元,言结万物。】
贴吧:
三清天作者:
管家大人的公主 2020-08-02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