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01929年5月,位于广州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古都北平,选择在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北海静心斋作为新的研究基地。时任所长傅斯年,怀揣对历史的深厚情感和学术的远大抱负,热情邀请了学识渊博的陈寅恪出任历史组主任。 随后的8、9月间,傅斯年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编纂一部全新的《宋史》。这一提议得到了陈寅恪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傅斯年设想将这项重大工程作为历史组开篇之作,甚至优先于后来蜚声国际学术界的明清内阁档
-
0傅斯年在明史研究上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整理《明清档案》(又称“大库档案”)以及策划校对《明实录》的初期工作上,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33年,李晋华加入历史语言研究所,成为历史组助理员,专攻明史领域,其研究得到了傅斯年的亲自指导。1939年夏季,傅斯年计划与郑天挺共同编纂《明书三十志》,遗憾的是,该项目始终未能完成;同时,他还打算撰写一部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记,但最终也未曾动笔。
-
0“中研院”史语所的内阁残余大库档案,其起源可追溯到马衡向傅斯年透露李盛铎有意出售此批珍贵史料的消息。傅斯年随即决定收购,但因资金问题未能即刻解决,只得暂时搁置此事。随着“中研院”史语所的成立,傅斯年对于搜集史料以推动历史研究的愿望愈发迫切,他制定了以明清档案为核心的近代史研究计划。因此,他对内阁大库残余档案始终念念不忘。1928年9月11日,傅斯年在致“中研院”院长蔡元培的信函中,充分表达了对这批档案的极
-
0在北大西斋学生宿舍里,傅斯年、顾颉刚等志同道合的学子常常围坐一起,畅谈天下大事。他们深受《新青年》杂志的启发,心生一计:既然老师们能创办如此有影响力的刊物,我们学生是否也能尝试呢?想法一旦萌生,便如星火燎原般迅速蔓延。撰稿对于这群充满才情的学子来说并非难事,但杂志的经费问题却让他们犯了难。这时,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建议:陈独秀先生正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能否请他出面解决经费问题呢?于是,大家一致推举徐
-
0“古史辨”是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历史学上的一大创见。起初发表的时候,顾颉刚的“古史辨”之说引发了很大的讨论。作为顾颉刚的北大同学,同为历史学家的傅斯年是如此评价“古史辨的”。傅斯年认为,顾颉刚的“层累说是史学的中央题目”、“乃是一切经传子家的总锁钥,一部中国古代方术思想史的真线索,个周汉思想的摄镜,一个古史学的新大成”,甚至认为顾颉刚“在这个学问中的地位,便恰如牛顿之在力学,达尔文之在生物学”,最后甚
-
0在北大的传奇年华中,傅斯年与顾颉刚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交织出一段难忘的友谊篇章。1913年,他们携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成为了同住北河沿译学馆旧址工字楼的室友。三年的时光仿佛一场精彩纷呈的序曲,为他们未来的辉煌人生拉开了帷幕。三年后,这对默契十足的搭档双双晋升为本科生,顾颉刚选择了哲学门,而傅斯年则踏入了国文门。次年秋天,他们再次迁居,入住北大西斋宿舍丙字十二号,开始了同处一室的深厚友谊。在学生时代,顾
-
0“九一八”事变后,傅斯年积极组织并亲自撰写完成了《东北史纲》(第一卷)的编写工作,此书旨在辩驳日本学者的谬论,证明东北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时间仓促,该书出现了一些纰漏。钱穆作为当时的知名学者,非但没有理解傅斯年的用心良苦,却带头讥笑傅斯年的这一成果,认为其国学功底不足。从此,傅斯年与钱穆二人私下产生了矛盾。两人后来相互诋毁,钱穆批评傅斯年国学功底差,而傅斯年则笑称钱穆不懂西学。也正因为
-
0在1918年的金秋10月,《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当时学生傅斯年向校长蔡元培先生提交的一份深思熟虑的投书——《论哲学门隶属文科之流弊》。在这封书信中,傅斯年以深邃的洞察力指出了哲学研究的材料其实源自于自然科学。他提出,每当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时,哲学便会随之焕发出新的光彩。他认为,将历史作为哲学的基础固然有其价值,但这一应用范围相对有限;相反,若以自然科学为哲学的基石,其应用前景则显得无比广阔。基于这样的认
-
0傅斯年逝世后,台湾大学即编集了《傅孟真先生集》,并于1952年正式出版。在《傅孟真先生集》的序言中,胡适对傅斯年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他称傅斯年为“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这一评价不仅彰显了傅斯年的非凡才华,更凸显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胡适用14个“最”字来称颂傅斯年,这足以看出他对傅斯年的极高评价。他认为傅斯年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是最强的,他既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
-
01938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面临巨大挑战。傅斯年,这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对国民党高层的腐败现象深感愤慨。他勇敢地站出来,直接上书给蒋介石,详细列举了当时担任行政院长的孔祥熙的种种贪赃劣迹。然而,蒋介石对他的上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更加坚定了傅斯年的决心。于是,傅斯年再次上书蒋介石,态度更加坚决,言辞更加犀利。他不仅在私人信件中表达不满,还在国民参政会这个公共舞台上公开抨击孔祥熙,引起了
-
0夏鼐先生是我国当代考古学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彼时1934年夏,夏鼐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随后考取公费留美考古学项目。他的同学吴晗认为这会是他事业的转折点。夏鼐的导师傅斯年和李济都是1896年出生,比他大十四岁。1935年,夏鼐前往英国学习埃及考古学,五年半后于1941年初回国。夏鼐回国后,在1944-1945年与向达共同领导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和新疆进行考察。1947年,傅斯年因高血压赴美治疗,嘱托夏鼐代理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
0在文物学者王世襄先生的记忆中,他与傅斯年先生仅有两次的相遇,却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次会面,都在他的学术生涯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第一次会面发生在李庄,那时的王世襄刚刚从燕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满怀对学术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希望能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找到一份工作。在梁思成的引荐下,他有幸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傅斯年所长。然而,这次会面并没有如王世襄所期待的那样顺利。当他怯生生地向傅斯年
-
0《东北史纲》虽非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的代表作,但却是其爱国情怀的显著体现。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傅斯年担负起撰写此书的重任,不仅是出于对历史学科的贡献,更是基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切。傅斯年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特别是东北地区在九一八事变后成为抗战的前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傅斯年通过《东北史纲》的研究,不仅追溯了东北的历史渊源,更在于唤醒国人对于这片土地的记忆与关注。他试图通过历
-
9傅斯年你的纪蓝音呢还在吗
-
19傅斯年本来就是阳春白雪,再加上大陆割断中华文化血脉,故意对其抹黑与边缘化,这里清冷点也正常了。
-
29我是看明朝那些事的时候看到这个名字的
-
0经核实吧主peterfhj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傅斯年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35系未曾公开发表的演讲记录
-
12不好意思忘了自我介绍我就是傅斯年的高祖孙,傅尚X,不能说全名
-
1“诗放在心里,奶油抹在脸上”
-
9
-
18这个吧有吧主吗?4求傅斯年书法10记得第一次看到傅斯年,是在花火的小说里,当时被小说感动的死去活来,还傻乎乎的为了自己喜欢的人去建了贴吧,但是并没有想过去百度看看,总觉得小说就是小说,怎么可能真的有?!再后来就忘了傅斯年。直到高三,有一次做选择题,题目中提到【史学家傅斯年认为……】才惊觉真的有傅斯年这个人,才勾起我对当时看那篇小说的感动。是的,不论是小说中的傅斯年,亦或史学家傅斯年,我都一样热爱,56傅斯年当之无愧!只是现在知道他的青少年太少了!12平时钱穆、吕思勉的书读得多一些,傅斯年先生的只读过《中国古代文学史》,不过受益匪浅。只是傅先生的书不太好买,我们这里的书店正经学术类的书少,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170如题。谢谢1最近看了一些傅的资料,非常欣赏他的率真,敢于担当,充满朝气……象山东爷们……。2傅斯年一直关注和照顾着这“教授中的教授”,营救困港的陈一家,西南联大把陈背到防空洞,其他人傅斯年不管,一定要管陈寅恪,大师未来的希望0事情是这样, 我们班要写班语, 然后, 八个字, 四个字为 一组, 我现在高二, 要点激励的, 前面四个字是 星火燎原, 不知道意思的可以查字典, 后面四个字麻烦大家想想, 多用脑子总是好的嘛, 后面四个字一定要足够大气, 当然觉得前四个字不好的也可以提建议, 但是星这个字不能改, 懂了吧, 千岛在这里谢谢大家了【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1傅斯年明明是民国大师,是现实中的人!3如题 费了很大的劲,还是找不到。哪位朋友能够帮忙?2傅斯年逝世一甲子! 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