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 德必有邻
学习胡老的《伤寒论讲座》,每当沉浸其中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在遇见《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之前,其实我看过柯雪帆的《伤寒论选读》、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和南京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译释》,但都很难看进去,一些脏腑经络的解释总让我感觉云里雾里的,到了临证的时候更加茫然。我并不贬低脏腑经络或方证药证,只是我的思维很难接受很难理解脏腑经络的思维(在学过胡老的伤寒论讲座之后,我还买了刘渡
贴吧:伤寒论作者:风轻云淡L℃ 2024-06-02 17:09
#微信看病卖药是假的#第二节 疫疠病辩证
一、温疫证候   温疫,是感受疫疠之气而发生的急性热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能引起流行。《丹台玉案·瘟疫》谓其病源是“天地不正之气,多感于房劳辛苦之人,从口鼻而入”。   【诊断依据】   初起憎寒壮热,继而但热不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痛身疼,其脉不浮不沉而数,苔白积粉,舌质红绛。   【辨证论析】   温疫证候的形成,主要是由湿热疫毒,由口鼻而入,舍于伏膂之内,横连膜原.其病
贴吧:戒色作者:贴吧用户_JRXED9y 2024-08-18 15:19
柴胡桂枝汤证的支节烦疼总是理解不了
《伤寒论》第146条。原文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这里的支节烦疼,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句话字面意思是,胳膊或腿的关节疼。为什么呢? 如果是太阳伤寒,那应该用麻黄汤类,如果是湿气类的病应该是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类,用桂枝,白术,附子呀。 这里为什么会出现支节疼,是虚人病程后期的病理产物堆积吗?为什么不用麻黄呢?好像仲景麻黄不与柴胡搭配? 因为虚
贴吧:伤寒论作者:为桂雪4 2024-09-22 13:49
说说对过敏性鼻炎病机的认识提高
首先再次感谢下陈越吧友的指导。 虽然我现在过敏性鼻炎还没侧底好,但是我自己感觉挺好的。 我是春天发,鼻痒鼻塞鼻不通气,鼻偶出血,流清涕,咽痒,后期会鼻子红。大概2月底到五月初会发,过了这个时间段遇到刺激性气味和灰尘会暂时发作。 我对这个病的认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开始我通过用小青龙汤,麻附辛等得出来治这个病要利水的结论。这个理论目前也没错。 后来要发现桂枝汤证和这个症状很类似,都是怕风怕冷,打喷嚏。但是我
贴吧:伤寒论作者:为桂雪4 2025-03-03 21:12
很多人包括医院中医连阳和气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这类人往往认为阳和气都是病证一体的,见苔白就说阳虚。不管患者寒热 我的医理,气是元气本体,有气才能化阳。气虚多内因引起,气虚常见多兼阳虚阴虚血虚证。气虚病情缓慢,阳虚病证多急,危证。 凡患者苔嫩白,夏日多汗,虚热为主,多因汗多伤阴,气不足阳也不足。所以凡患者夏季多汗虚热,汗多又怕冷,夏天皮肤汗多冰凉,这是气虚兼阴虚阳虚证。 人参,麦冬,玉竹,熟地,五味子,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红枣。 这个方剂是生
贴吧:伤寒论作者:中医人,扬帆起航。 2024-07-05 00:03
中气不足,卫气不升,少阳下陷虚劳病
我讲几个病证估计很多人都有。额头,胸背容易出汗,虚汗。上身容易怕冷,感冒鼻塞,双脚冰冷冬天过膝盖。有痰难咳或痰多,鼻液痰液脓。口淡口干不欲饮,有时候又口渴多饮,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喜欢喝冷水,平时喜欢喝热水,但是白开水喝多了容易口淡。 气虚多食,平时怎么都不饿,甚至不整天不吃饭都不饿,但是吃饭又不容易饱怎么都吃不饱。 大便粘厕所很臭,一股腥臭味。口气腥臭,刷牙也没用,容易出汗身上粘呼呼,一天不洗澡浑身难
贴吧:伤寒论作者:中医人,扬帆起航。 2024-12-30 21:34
说下一个,平时口淡口干不欲饮,劳累夏天又虚热多汗
口干多饮,饮水多,暴饮暴食,又事后腹胀口淡,不欲饮食的怪证。 经常接触的几个疑难杂症病人来看,这类病人很多很多。拥有以上几个症状的,都是阴阳两虚虚寒体质。 之所以说是怪证症,那是因为他不明显,不像发高烧全身难受那种急症明显。 很多人都不知道,以为他是正常现象,不代表有病,而在医家来看这个人很严重已经影响了寿命。而拥有以上怪证的人,都是体质虚弱,几年十几年不发烧那种人,即使感冒发烧体温不超过37度,而这种
贴吧:伤寒论作者:中医人,扬帆起航。 2024-06-07 18:30
感冒用西药失误反噬了
今天天冷,早晨出去,感染风寒,遂怕风,怕冷,鼻流清涕,偶有喷嚏。头不疼,偶有眼睛不好睁开,嗓子略不舒服。 这是很典型的应用桂枝汤证。喝热水可以出汗的。我抗了一上午,有不像熬中药。于是用西医。本人不大方,去药店买了8毛一板的氨咖黄敏胶囊,之前冬天这样干过,有效,但是便宜的药副作用要大一些。 买药回来路上,我还感慨,桂枝汤怎么也做不到这样便宜的解决感冒。我回来后,为求速效,加倍服用。一次用4粒,说明说推荐
贴吧:伤寒论作者:为桂雪4 2024-05-05 01:12
杏林劝学贴|“与伤寒结下了一世情缘”
2023年3月4日,著名中医药专家,伤寒学家,首届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聂惠民教授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聂惠民教授幼年丧父,由母亲将其抚养成人,深受母亲影响,性格柔中带刚,既然决定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1956年,在母亲的指导下报考了北京中医学院(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面对艰苦的环境、深奥难懂的中医理论,她勤奋刻苦,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中医,求学期间更是受到秦伯未、任应秋、刘
贴吧:北京中医药大学作者:小路德金 2024-11-06 09:03
今年是和心病杠上了,再继续分享一个心病案例,
群里有一女,心悸心慌失眠,身体无力,反馈最严重的是从心脏谭中穴一条直线到小腹部都是闷堵的,四肢算阴虚发热,在群里自医三年无果,反而加重,还报考了中医执业医师培训考证计划, 每天在群里都发舌苔 脸色症状,据我入群三年都已经认识,群里高手无数,但是都被她伤透了心,几乎大部分有证无证的都给她开过方,有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方被她当垃圾扔掉,或者一句忘了,不想吃,不想买。不想熬,有中医小白开毒药给她试药,吃的晕天
贴吧:伤寒论作者:贴吧用户_G1DeE8a 2025-05-10 00:40

大家都在搜

  • 伤寒的临床分类6大类
  • 三个症状说明有伤寒了
  • 霜寒病是怎样症状
  • 伤寒病一般三处疼
  • 伤寒早期症状
  • 伤寒七症
  • 伤寒论六经主病一览表
  • 伤寒可见
  • 伤寒论纲目价值
  • 伤寒急性期临床表现
  • 伤寒的症状和体征
  • 伤寒病10大表现
  • 热伤风的症状
  • 伤寒的症状
  • 上寒的症状表现
  • 什么是伤寒病有哪些症状
  • 伤寒分群
  • 伤寒发热吗
  • 怎么判断是不是伤寒
  • 伤寒成人患者主要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