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你未必熟悉的闵鹿蕾与北京首钢(长文慎入) 你未必熟悉的闵鹿蕾与北京首钢(长文慎入) 由 第七封印 发表在虎扑篮球·北京鸭 http://bbs.hupu.com/beijing 系列赛,表现更好的球队理所当然的晋级。不执泥于球场内的输赢,不费无谓的口舌之劳,从更长的历史坐标去审视一只球队。 开篇 2014年3月30日,乌鲁木齐红山体育馆,CBA总决赛第六场,李根在替补席上枯坐48分钟,目睹着队友拿下总冠军。赛季的49场比赛中,李根出场48次,唯独缺席这一场,恐怕也是赛季最重要的一场。实力相若的队打系列赛
贴吧:
北京金隅作者:
张川90 2016-02-20 01:06 回复:你未必熟悉的闵鹿蕾与北京首钢—转自虎扑篮球 作者:第七封印 新人培养模式
从闵鹿蕾退役开始执教起,首钢队的新人培养模式基本就有了固定的模式。直到许利民退役,张敬东才坐稳了主力,单涛的淡出,焦健才开始冒头,03-04赛季门维作为奇兵冒尖,05-06赛季,解立彬横空出世。很少像其他队一样批量生产(当然也另有其因,随后道来),一季只专注培养一个,成为闵鹿蕾常年坚持的方式。先在有限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然后获得重点培养的机会,先从第一节首发做起,一节里带着特定的任务出场,在到可以更多的轮换,直到锁定主力,通常在3-4个赛季里完成。99-00赛季焦健因为单涛离队直接锁定主力,随后00-01赛季,张云松获得首发,用了3年完全取代了刘宏威,01-02赛季陈磊获得首发,用了3个赛季逐渐取代了张敬东,接下来是07-08赛季的吉喆。08-09赛季,崭露头角的王骁辉也是沿着同样的路子接班陈磊的,之所以始终没有打上绝对主力,和首钢历史上质量最好的一批青年队球员同时涌现不无关系,这也是历史上首钢队和闵鹿蕾在培养新人上不得不使用批量生产的模式。这并不是闵鹿蕾熟悉的模式,失去了针对性的着力打造,尽管获得了机会,年轻人能打到什么程度完全看造化了。
这种一次专注一个培养的模式,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可以逐步完成新老交替,避免大规模换血带了的对成绩的波动。其次有老队员带着打,和任由几个年轻人一起打,成长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诸多的球队,一批批新人的轮替却少有能堪大任的球员,提供的反例比比皆是。一名球员受到主教练重点的关照,更容易获得全方面的打磨。但凡进入到首钢这个培养模式的体系当中,自闵鹿蕾任教以来鲜有废品。即便是门维这种在北京中学比赛都拿不出过人实力,身体素质和常人无异的强硬关系户,在首钢新人匮乏的年代,通过着力专一的打造,打出了很多天赋甚好的球员无法达到的职业生涯高度。
最近一名进入这个培养模式的球员是张才仁,和陈磊取代张敬东,王骁辉接替陈磊的路数如出一辙。本赛季初期担任首发,几轮后迫于成绩压力,改在垃圾时间出场。作为一个并非像翟晓川一样青年队时期名声显赫的球员,处子赛季获得14次出场机会,从过往的历史看,毫无疑问将是重点打造的队员。
插两句题外话。其一,闵鹿蕾执教期间有两次下课,第一次是执教的第二个赛季98-99赛季,首钢和CNBA球队京师队合并,由孙凤武出任教练,主场换到了大学生体育馆,结果当季成绩跌落到第七。第二次是在连续三个赛季无缘季后赛之后,俱乐部迫于舆论压力,99-10赛季第一次聘请外教,蒙克利夫接受。蒙老爷子异想天开,让身高203cm的梅斯打中锋,力图用速度立足联赛,结果成绩惨不忍睹,8胜24负的战绩历史最差的第15名(倒数第三)收场。赛季末段球队几乎失控。本赛季另一名美国教练纳什带天津队同样选择了只有201cm的马克希尔撑起内线,也试图让球队提速,几乎是当年首钢的翻版。
闵鹿蕾的两次下课都让他的新人培养计划中断。第一次是已经开始得到重用的焦健,在闵下课后因为球队合并成了37岁老将黄云龙的替补,直到闵重新接过教鞭,焦健从边缘直接变成首发。第二次下课,在前一赛季让人眼前一亮(倒也不是有多亮而是因为之前多年眼前都没亮过)的王骁辉,在蒙克利夫账下鲜有出场机会,前一赛季刚提上一队的陈世冬和方硕直接被排除在注册名单之外。闵鹿蕾重新上任,王骁辉同样从边缘直接回到首发。
另一句题外话是,运动员在一个较高的层面遇到瓶颈后,能否突破,世界和洲际大赛的磨练和世面很重要。张云松从单一三分球,到犀利的突破,进攻时机的把握,场均20分左右的表现,蜕变因为一次友好运动会。对比亚锦赛前后两季翟晓川的飞跃,爆棚的信心,更合理的技术运用,同样是很好的佐证。实在为现在国内这批年轻球员无缘男篮世界杯感到惋惜,我们错失的或许是可以更早完成蜕变的球员,从这个角度,对联赛同样是一种损失。
青训
适才提到手中牌少,常年5、6个人打球,以及新人培养很少批量生产,那就不涉及一个残酷而沉重的话题——青训。
如果联赛有一个打满48分钟的统计,排在前列的队员或许会被首钢包揽。阿尔斯通、巴特尔、刘宏威、张敬东、焦健、张云松、陈磊……连续多场5人打满全场的盛况纵观历年职业联赛,除了首钢绝无仅用,或许用空前绝后形容都不为过。或许稍有一拼的就是吴庆龙执掌的陕西东盛。
首钢的青训即便不是满目苍夷也着实惨不忍睹。总有球迷说闵鹿蕾不给机会,或许你没有亲眼见过当年北京的替补有多差劲。
00-01赛季,陈磊、李翔、安宏乐升入一队。202cm的李翔作为巴特尔的替补在巴特尔个别不打满48分钟的比赛替补出场,在巴特尔赴NBA后获得不少机会,始终难堪大任。民间扣篮大赛(恒力极限鞋赞助,业余组冠军十一中学的王圣淳后来去了北大)专业组冠军首体师出来的安宏乐(195cm)在随后5个赛季中没有1分钟出场机会。安宏乐和李翔目前都在三队执教。
01-02赛季,宋谷鸣(200cm)进入一队。随后4个赛季,出场2次,得到2分,结果被笑话一般存在的CBA技术统计记到了门维身上。
02-03赛季,陈跃(186cm)和孙长俊(202cm)进入一队。中关村中学的陈跃在前两季还是获得了一些有限的常规出场时间,没有任何突出的技术特点,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其佩戴的护目镜。一幅40岁大叔的面相的孙长俊占据了大外援下场休息时的替补时间,基本固定在第二节出场,基本功极其粗糙,运动协调能力差得惊人。在随后的3、4个赛季中,孙长俊和同焦健一年入队的乔俊强在部分场次组织首钢的内线,篮下finish能力,简直让人无法直视。孙大叔生涯唯一的亮点就是半场运球隔扣上海队的四川大中锋付庆飞。
03-04赛季,门维进入一队。作为著名关系户,门维把握住了机会,充分发挥了自身特点,成为球队的主要轮换,其灵动与拼劲甚至赢得不少京城球迷的喜爱。和门维同年出生84年龄段北京篮球的佼佼者赵楠,直到多年以后大学毕业才进入CBA。
04-05赛季,赵志男(195cm)和张涛(200cm)进入一队。赵志男小前锋的身高大前锋的身材,胖乎乎的挺可爱,张涛身材偏瘦,位置不3不4。两人共同点是技术粗糙,没有任何技术特点。在队的4年时间里,赵志男获得的机会稍多,而张涛只有零星的出场,生涯只有一次扣篮完成的得分。
05-06赛季,解立彬,柳鹏(202cm)和刘旭(200cm)进入一队。除了少小成名的解立彬,柳鹏和刘旭各在队内待了4年,某一年刘旭在休赛期练得刻苦,闵鹿蕾作为奖励给了他几次上场机会,生涯1分没得,后来转战NBL连续几年场均得分过10,成为队里骨干,颇令人意外。柳鹏借着北京内线人才匮乏获得了不少机会,每年夏天球队对他都有期待,他也确实比孙长俊和乔俊强略微强了一点,有一定中投能力,基本功也是非常差,提上掩护做挡拆都不扎实。后来同去NBL发展,场均4、5分也充分证明了其能力。
06-07赛季,白迪(186cm)和张俊雄(203cm)进入一队。张俊雄在队3、4年没有得到报名机会,白迪则当了陪练多年后在其生涯最后一季,也就是首钢夺冠的前一年,捞到3-4场球的机会,得到不到10分,总算没在CBA白走一遭。其最出名的的时刻,还是在纪录片《待业青年》中爆料队内黑幕被广大球迷所熟知。目前在母校中关村中校任教。
07-08赛季,张睿(206cm)和买尔丹(206cm)进入一队,张睿只在蒙克利夫执教的赛季有过出场,基本就是队内的纨绔子弟闲散人士。而买尔丹从到青年队时基本不会打球成天哭着喊着想回家,到进入一队首钢真是下了苦功夫。在一队的几年给了不少机会,在场上基本就是各种失误和犯规集锦,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天赋潜力着实有限。而买尔丹和张睿的引人注目均不在场内。买尔丹是他令人哭笑不得滑稽无比的潜逃过程,这里就不赘言了。张睿出现在球迷视野里,竟然是多年之后以刘翔前妻子的前男友身份,同样令人啼笑皆非。
贴吧:
北京国安作者:
nerazzurri831 2017-02-13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