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肉杯菌
【中文名】绯红肉杯菌
【拉丁名】Sarcoscypha coccinea
【别名】肉杯菌,绯红肉杯菌,猩红精灵杯,猩红杯
【食毒性】薛定谔的可食,不可食,有毒
【形态】
菌盖呈浅碟形或边缘内卷的杯形,杯内表面平滑呈深红色(干燥时褪成橙色),而外表面发白,并且覆盖着密集的细绒毛被
菌柄有时有或不存在
菌褶与菌柄几乎无接触,且菌褶闭合并发白。
菌柄与蕈伞的颜色相若,但底部则为白色。菌柄湿润,但非呈粘糊状。
【杂谈】
猩红肉杯菌是已知的几种子实体会发出“噗噗”声的真菌之一。这声音是由数以千计的子囊同时爆裂释放孢子云产生的。
猩红肉杯菌被奥奈达人,可能还有易洛魁联盟的其他部落当作一种药用植物。
风干研磨成粉后,该菌被用于止血,特别是被切断脐带后伤口没有正常愈合的新生儿。
它的子实体粉末被存放在软鞣鹿皮制成的防潮带下。
在英国士嘉堡,它的子实体与苔藓和树叶排列在一起,作为餐桌上的装饰。
尽管它单薄的子实体和稀少的数量让它很难走上餐桌,但有人声称汝拉的小孩会将它和面包黄油一起生吃。
一个法国作者建议再加上一些樱桃酒,这种肉杯菌就可以成为新鲜水果沙拉中的成分。
它的子实体是啮齿类动物过冬的食物来源之一,也是蛞蝓夏季的食物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