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鲜:杜甫在梓州
杜甫在梓州 文 / 向以鲜 诗人经常用“流转”一词来表达时光永不停留的无助感。不知不觉,杜甫到达成都已是第三个年头。与杜甫惺惺相惜的人,才来成都半年多,马上又要北归。上元二年(761)十二月,严武由剑南东川节度使任成都尹,兼摄东川。宝应元年(762)四月,玄宗和肃宗二帝相继驾崩。肃宗太子李豫即位,开启代宗时代。六月,代宗召严武还京。杜甫一路相送到绵州,在城北三十里处的奉济驿才分手。 本打算在绵州小住几日后便准备返
贴吧:杜甫作者:宇暧微霄 2025-03-17 09:45
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的元素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以及铺陈,情感把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
贴吧:alice.l作者:年崽_同学 2011-09-18 13:47
【偶咪兔佛】诗人交际大全——诗歌
诗文之外, 我们看到的是人, 是血肉与情义。 人生主要是一种体验, 幸福感也并不来自计算, 这是古人比我们活得明白的地方, 也是他们的灵魂有质量的原因。   今人按年龄分某某后,指10年一代人。古人也会分出类似今天的“70后”“80后”“90后”“00后”吗?   唐代诗人中还真有那么回事。   唐诗数万首,近半在怀念家乡,其次在心念朋友。也就是说,乡情与友情是人生最重要的两项。大约唐代人认为,人生即使留不住乡愁,至少也
贴吧:郭德纲作者:迷彩大白兔 2016-06-27 08:31
回复:【转发】再论《满江红》是真作
《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
谁怀疑谁举证,《满江红》《二十四诗品》在历代诗文集中并未另署“岳不飞”、“司空画”,若无确凿证据,岂可轻言真伪?
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提出《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所作。复旦大学王运熙教授在《〈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我见》一文中认为,陈、汪文中有两条证据特别有力。一条是指出苏轼没有提及《二十四诗品》。苏轼《书黄子恩诗集后》曾曰:“(司空图)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此处所谓“二十四韵”,过去人们往往误以为即指《二十四诗品》。《辨伪》说:“唐宋人习称近体诗中一联为一韵,不以一首为一韵。”指出一韵是指一联,不是一首,并论证所谓“二十四韵”是指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所摘举的自己诗作二十四联,这是很有说服力的。唐人习惯上把两句押一韵者称一韵,它不但广泛用于近体诗,还用于古体。
贴吧:岳飞作者:楚语吴歌3487 2024-11-14 21:42
回复:黄庭坚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清凉月 毕竟空
黄庭坚 悲秋
【伤天形之缺然兮,缺然,出自于《庄子·逍遥游》,解释为有所不足。《庄子·逍遥游》:“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成玄英疏:“自视缺然不足,请将帝位让与贤人。”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宋·王安石《除参知政事谢表》:“承弼之任,贤智所难;顾惟缺然,何以堪此? ·黄庭坚《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始赧然以愧,又缺然以栗,终悄然以悲。 山谷内集诗注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 一轩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枯木嵌空微暗淡,古器虽在无古弦。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风流岂落正始後,甲子不数义熙前。一轩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得阴阳冲气生成之故,故负抱阴阳,含养冲气,以为柔和。○疏:言物之生也,既因阴阳和气而得成全,当须负荷阴气,怀抱阳气,爱养冲气,以为柔和, 苏辙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五次韵张君病起二首之二 老去生经废不行,镜中白发见空惊。
解将冲气通枯指,易甚新阳发旧茎。一悟少年难久恃,不妨多病却长生。文章缪忝追前辈,服食从来亦强名。
吕希纯 灵香阁 灵香邈可继,壮丽固已轶。桐庐潇洒郡,兹阁更奇屈。峰峦互掩映,松竹富蒙密。我来一伏槛,紫翠竞森出。尘襟与羁帻,中坐恥已失。清风来甚远,冲气久弥逸。东轩视蟠桃,仙路如彷佛。】
【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明儒学案 《坤》者《乾》之用,不《坤》则非《乾》,故用九贵“无首”。《坤》初恶“坚冰”,夫资生之后,形分神发,类诱知开,阳亢阴凝,随才各异,不能皆顺《乾》为用,於是必有保合太和之功。 阳盛于夏,而阴生于午,阴凝於冬,而阳生于子。句践欲弊吴,而劝之伐齐,智伯欲袭仇由,而遗之广车。此圣人所以履霜而知坚冰之至,消息满虚,不位乎其形,故勇者不能弱,智者不能夺。
方回 五月二十一夜雨未止六昼夜水涨寇阻无人入城 昼夜雨滂沱,平畴变海河。地如随水去,天岂厌人多。
讨叛犹输粟,攻坚未掩戈。积阴凝杀气,玄造意如何。】
贴吧:诗词曲作者:爵士爵士猫 2024-08-23 13:03
回复:押韵须记
【简谈诗味:意味、情味、象味、韵味哪个最重要?】
简谈诗味
■苗雨时(河北)
我国古代诗家论诗,讲究“辨味”。唐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在此,他明确指出,只有能辨别诗的味道才可以谈论诗歌,理解诗歌,也就是说,他把诗味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味,本来属味觉和嗅觉范畴,如酸甜香臭。后来,味,由于五官通感的融会与转换,内化为心理现实,具有了综合性和整体性,辗转通达,被引进诗歌批评界域,便有了论诗以味。
那么,诗味究竟指什么?我们认为,所谓“诗味”,是指诗人总体的审美感觉和诗歌统一的美感效应。司空图曾这样比较王维与贾岛两个人的诗:一个精深淡远;一个蹇馁枯涩。二者其味殊异。
诗味,包括意味、情味、象味,韵味。
意味指诗的主旨,它是诗的灵魂,但这个灵魂不是闭锁的,而是敞开的,味外之旨,就是意味的引伸性和绵延性。
情味是指诗歌情感的审美化,它不再是自然情感,而是经过积淀、回味、省思并重新唤起的情感,因而情味具有深沉、悠远、绵缈的特征。
象味是指诗歌意象生成的特质,或以形写神,或以意造象,或虚实相生,或奇正变异,但都不止此象,而追求象外之象。
韵味是指诗歌话语音律的调配。其外在是音乐性,其内在是精神性。也就是说,韵味是诗人心灵体验的有节奏、有旋律的隐隐的语言外化。
应该说,韵味是意味、情味、象味的基础和依托,离开韵味,意味、情味、象味,都将因失去附丽而迸散,化为泡影。所以,韵味是诗的凝聚力和物化纽带!
实际上,诗味是诗歌的一种审美张力场,与诗歌的语感、语境、风格密切相关,它们都具有综合包孕机能和整体放射力量。其培植的根源,还是在于诗人主体,在于他的先天禀赋、个人学识与艺术历炼,在于他的独特人格、气质、涵养与风范。
最后,我们还是不得不归结到那句老生常谈却万古长青的诗学真谛:作诗先做人。人活得有味,诗写得才有味,什么品位的人,写什么味道的诗。
贴吧:陌上花开yi87作者:情有所依y 2023-05-11 23:51
回复:【雨雨亭】平明寻白羽
张约斋镃,性喜延山林湖海之士。一日午酌,数杯后,命左右作“银丝供”,且戒之曰:“调和教好,又要有真味。”众客谓必鲙也。良久,出琴一张,请琴师弹《离骚》一曲。
这个故事原本是说这主人有点小气,但从中倒也可以看到以味论诗这样一种传统,譬如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说的:“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贴吧:古风文字作者:名字平均值啊? 2024-02-08 16:19
回复:仿聊斋几篇
三、云城国奇遇
某年秋,河朔世家子李信仁至山东青岛,乘船远行,同行者二十余人。李生素读《神仙传》、《真灵位业图》,颇想海外仙山胜境,常有飘然世外之思。此番出海,自是欣喜非常。
当日和风徐来,天光晶碧,海色深苍,宛如巨硕之翡翠青玉两两相扣,舟船荡漾茫茫烟浪间,仿佛明珠一粒点缀其上。生心道,安得古今丹青圣手欤?将如斯造化之灵秀妙景现于笔端。讵料当夜阴云密布,顷刻间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海天为之变色。忽闻吱嘎一声,船桅折断,海水渐侵,满船乘客无不惊骇欲绝,慌乱挣扎。生亦自度必死,慌乱中抱住某物,岂敢有半分松懈。终力尽身困,不觉酣然入眠。
次日生醒,朦胧中只觉白蒙蒙一片,仍感气力不支,竟又昏昏然睡去。再醒时头痛欲裂,勉强睁眼,所抱浮木矣,身处沙滩,一片银白,耀目非常,眼前不远似有衣物之类。起身踉跄而行,走近始知为同船中二三子,皆已面目肿胀,气绝多时。不禁高喊数声,全无回应。想来此行只为采货,讵料风暴忽至,变生不测,钱财信物尽皆失去,仅以身免。如今既见浮尸,则余者想必凶多吉少,心下恻然垂泪。正哀叹间,忽见海上白影幢幢,急掠而至,一相招则身不由己,随其腾空而起,风声飒飒,下视则水天茫茫,也不知身在何方,去向何处。
忽有霞光万道,瑞气千条,一山城赫然在目。又前扑下坠,去势快绝,至离地三尺方徐徐降落。四周山色苍翠,明爽怡人,白云粼粼,满城一片白色,最奇者行人亦白,往来迅疾,相遇则透体而过,两不相仿。李生见之骇然。忽听身后有声:“我君有请。”遂身不由己,向前疾驰。不消片刻,入其宫而见其君,峨冠博带,天日之表,龙凤之姿,令人未敢逼视。
道:“阁下名李信仁,河朔世家大族子弟,出海经商,大难不死,随浪至吾白云城边界,可谓有缘。吾城在虚无缥缈间,久无访客,此番请随二使游赏三日送还。”
城君言罢洒然挥袖,消失无踪。生转身将行,暗诧何以知己名,一阵清风自身后袭来。则所携信物钱财自殿内徐徐飞来至手上,样样齐备,分毫不差。自视方晓所穿亦仙家白衣,浑不知财物如何安置。正心念转间,诸物飞入衣内隐没不见。仙家异法,见怪不怪矣。
甫出宫,但见奇花争艳,异草生姿,绝非凡间草木可比,有白衣数女嬉戏往来,一姝容色清丽,远在余者之上,明爽中带三分娇憨,一瞥则神魂俱销,顿生痴念。知失礼,转身离去,暗诧似有声应曰:“此城君之女,白云仙子凌海芬。”
有花含七瓣,七彩炫色,大如车轮,生左瞧右看,不禁轻触花瓣。刹那间,此花脱枝摩空飞去,时而冉冉升起,时而徐徐下落,如此在空中旋转回环许久方归原位。行过花丛,疏林一带,足底碧草,更觉茸细,仿佛天造地设之绒毯,旁有清溪,汩汩淙淙,浑如琉璃倾泻,又似珠玉鸣戛,几缕云气缭绕,端的是世外仙境,人间几曾得见?生吟兴顿起,作短歌一首:“此度经沧海,来乘云外槎。溪流千古梦,轮转一枝花。喜作蓬莱客,长怀河朔家。匆匆又归去,莫叹鬓霜华。”求笔墨纸砚,一挥而就,书迹潇洒清俊,得赵松雪之神韵。更作画一幅,寥寥数笔,点染皴擦,云气苍茫之态尽现无遗。
云城君赏其诗书画三绝,召入宫内,大喜曰:“阁下才华卓荦,不知可曾婚配否?小女待字闺中,如蒙不弃——”
生正欲答,见白衣一闪,朗声道:“父王在上,终身大事岂可草率?李生才高自是无疑,只不知其品性如何。待儿相处一番再做决断如何?”
诸臣颇觉冒犯,而城君不以为忤:“孟轲有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此为亚圣之言,然不无可议处。女儿家终身事还宜自决,如此甚善,甚善!”
仙子相招,生近前同游,览白云之出岫,赏明月之清光。闻溪流之潺湲,感江海之苍茫。奏幽兰之琴曲,咏玳瑁之词章。过青崖而放白鹿,登碧巘而呼苍猿。青青兮滴翠,飒飒兮天风。思人生而有涯兮,感仙界之无穷。坐玉席而品冰橘,聆琼箫而尝丹果。风前花底,轻颦浅笑,皆可入画;云间林下,莺语燕歌,无不吟诗。是夜光风霁月,共登琼楼玉阁,帘幕轻放,耳鬓厮磨,极尽缱绻温柔之能事。
生昨宵食异果三枚,渐有飘然轻举之态,仙子亦感欣喜。相偕相伴,忽至某处,匾额书曰“珍玄院”。一见此书,海芬面色大变,惊慌失态,急牵生衣袂欲逃,为其所阻:“此间何地?如何进不得?”
其答曰:“满城上下无人可进,违者必死。”
生大惊:“何故?殊不可解。”
海芬道:“此乃禁忌之地,内有灰黑之辈。城君王父安置其于此,饮食皆精选特出,以张吾国之威也。请莫再问,否则后果难测。”
生颇不然,直闯王宫问之:“君上置珍玄院意欲何为?只怕院内之辈自恃尊贵,目无余子,臣民苦之久矣。”
城君暴怒:“此我白云城事,与阁下何干?休再言语,尔欲见逐乎?”
生复论其事,终为城君所逐。恍惚之间,飞至深谷间,乃灰黑两国,奇花异草颇为不少,风景颇佳,稍胜人间,然远逊白云城。众见生白衣,一哄而上,撕扯不止,细问方知山谷风景尚可,而奔雷闪电,较人间酷烈百倍,况饮食匮乏,下不堪为人,上不能升仙,殊难矣。
生告之曰:“心生一计,从吾言则尔等可脱离苦海。”
众从其言,生独返沙滩,欲升空而身沉沉,只得一心念海芬。稍焉,二使重现,方再入白云城,见城主,细述事理,可与灰黑二国互通有无,且不废珍玄院,以待来使客居。城民与两国之民一视同仁,其出类拔萃者皆可居白云城,次者灰云谷,再次黑山谷,作奸犯科则酌情惩处。
此后白云城及灰黑两国风气为之一变,人人心服,安居乐业。
三日转瞬即过,生依依惜别,还家则父母须发皆白,俱惊呼:“我儿一去三十年了无音讯!岂料今日始归,天可怜见!”
举家惊喜交加,喜其安然无恙,惊其容貌未改,张灯结彩,大摆宴席,至午夜方歇。生登榻酣眠,梦海芬笑语:“郎君之计福泽三国,惜心急还家,未及言谢。秉城主之意,明日海芬即来,与君长伴。”
次日果如其言,半空环佩叮咚,海芬偕一双儿女来拜,高堂双亲欢喜无限,含饴弄孙,李凌夫妇琴瑟和鸣,共度此生。
贴吧:聊斋作者:StarTrekkie 2024-06-11 11:21
每天百科一点点——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百三十四讲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第一百三十四讲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一、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 (一)论诗以神韵为宗,主旨与锺嵘《诗品》“滋味”说、司空图“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大体相同,而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为最高境界。 1.《蚕尾续集序》:“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酸威之外者何?味外味也;味外味者,神韵也。”“神韵”
贴吧:微博精选作者:美丽或合适99 2019-08-03 10:41

大家都在搜

  • 与李空同论书原文及翻译答案
  • 与李生论诗书翻译
  • 与李生论诗书的李生是谁
  •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原文
  • 与李生论诗书原文及翻译
  •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古诗文
  • 司空图与李先生论诗书
  •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
  • 答吴充秀才书
  • 与王驾评诗书
  • 答李翊书
  • 李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