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界八卦史之:三刃木原来是阳江的旁枝。
梁季芙(1891~1961年),原名梁名渠,又名梁欢,江城平冈朝东村人。原为首饰工匠,对各种金属特性较有研究,工艺精湛,在当地颇有名气。   民国二十八年(1939),他自选弹簧钢作刀身、牛角作刀柄精制小刀,把角柄改成钩形以免刀尖外露。为增强钢的韧度,改用机油淬火处理后,再用草木灰焗一段时间。他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了不同钢质与处理的“火色”关系,研制出一种硬度适宜、刃面角度合理、锋利而实用的小刀,可以刮胡须、削铁不
贴吧:作者:阳明清风 2012-04-19 17:56
广东好吃哒走一波
广东特产美食 美食名吃.当地特产 ·广州小吃及第粥 ·韶关白土月饼 ·韶关南华李 ·韶关龙皇洞沙田柚 ·韶
贴吧:有嘢作者:马勒岁月 2016-03-07 11:19
回复:三刃木的传奇小刀,元芳,你怎么看?
三桁瓦菜刀
清代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开平县人余福在江门丰宁街口设店生产菜刀、剪刀、剃刀等利器,因店铺狭窄,仅三桁瓦大小,故店号取名“三桁瓦”,产品亦以“三桁瓦”作标记。“三桁瓦”菜刀用夹钢法,经锻打、淬火、退火、成型、打磨等40道工序加工而成。因用料上乘,工艺精细,锋利耐用而远近驰名。1935年,“三桁瓦”附近陆续开设“刘氏三桁瓦”、“正三亨瓦”、“三桁瓦老铺”等8家店铺,从业人员达五六十人之多。1939年农历2月初,日寇入侵江门。市区沦陷后,商户多被洗劫,丰宁街仅存的利器店生意萧条。新中国成立后,“三桁瓦”逐步恢复了生机。1964年,“三桁瓦”刀厂改革生产工艺,自制设备,变手工生产为半机械生产,又逐步采用优质复合钢作原材料,提高了产量和质量。1985年江门市三桁瓦厨房设备工业公司,仍沿用“三桁瓦”工艺及标记生产。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选用优质复合钢作原料,采用半机械化生产,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从1979年起,连续5次蝉联全国菜刀质量评比第一。现生产有铁钢菜刀、不锈钢菜刀、夹柄菜刀、中西式餐果刀等8个系列120多个品种规格。
怎么都没落了呢!
贴吧:作者:凤_凰_花 2012-10-18 14:14
回复:《啊 阳江人》网络连载,即将开始,敬请关注。
小刀艺人梁季芙
阳江生产小刀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有的厂家宣传是1000多年,不实),真正出名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老艺人梁季芙研制了“季芙”小刀,才使阳江小刀名声大振。
梁季芙造刀精益求精,每天只造三把刀,因此时有“季芙一日做三刀,衣食住行够花销”的说法。因为“季芙”小刀利润可观,许多人便冒他的牌子卖刀。一时间,鱼目混珠,真假难分,梁季芙很是气愤,决心治一下这些伪劣商品,不让顾客受骗。
有一次,趁圩时,又有许多所谓的“季芙”小刀在市场上卖。梁季芙见了,打起他原先写好的摊牌“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宣称他的小刀能压倒任何小刀,不信,当机见功!有好事者当场拿起他的小刀和别人的小刀相互割削,果然,别人的小刀都给季芙小刀给削卷了刀口。那些伪劣刀商见况不妙,连忙收档溜走。从此留下“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的佳话。
据原任阳江市国营小刀总厂办公室主任,梁季芙之子梁修驹介绍:梁季芙,原名梁明渠,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3月出生于阳江平岗朝东村,1961年2月谢世。为把自己制作的小刀和别的小刀区别开来,他在每把刀的刀蹄上打上“季芙”二字为标记,即叫“季芙”小刀。
梁季芙出生于贫苦家庭,但为人聪明。年青时,家人要他跟其二哥学做首饰,他学会了又自认为无前途,适逢当时平岗到埠场公路开通,他就去车站当司火工和修理学徒。由于其他原因,他无奈放弃了汽车修理工的差事,回家以养狗打猎糊口。他把打到的鸟兽拿到烟馆处出卖,在烟馆处见到烟枪多数是用石竹制成。石竹节硬,用一般的刀具披削竹节不是崩口就是卷口。于是他就选用汽车的弹簧钢特制一把牛角柄金铜头勾尾竹叶形小刀,用来披削石竹节,既不卷口也不崩口,锋利无比。加上款式美观独特,人见人爱,不少人都借来玩赏一翻,竟舍不得归还,有些人干脆跟他索要。由于索要小刀的人多了,他又转行专门从事研制小刀。
解放前,广东地区比较出名的是江门“三桁瓦”小刀。梁季芙为了与“三桁瓦”竞争,首先是思考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要怎样焠火才能使其“削竹如泥”?他借助其曾经当修理工的常识,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先从用水热处理改为用机油一把一把的进行热处理,又把全张处理改为二分之一处理;还要视不同的钢质,掌握不同火候。处理后再进行“回火”处理,这样处理后的小刀,刀口较硬,刀背较韧,结果把把过关,基本达到了披削时刀刃不卷不崩的理想硬度;在小刀的外表上,他发挥做首饰的本能,亦想方设法做到尽善尽美。梁季芙不但把小刀内外磨得铮亮如镜,把刀柄也打磨得黑亮发光。小小竹叶形刀身,为了携带安全,又重新设计为黑亮的勾尾形牛角柄,中间又镶间一道金黄色的铜皮,十分美观,真正做到了锋利、美观、耐用。
在广州举行的省工艺展览会上,他以“刀斩刀”的绝活与“三桁瓦”比试,结果名扬四海。大会给他颁发了奖状,并与广州的象牙工艺品一起送往在重庆举办的全国博览会参展。在全国博览会上,“季芙”小刀被誉为“既是工艺品,又是日用品”的全国第一流小刀荣誉称号,大会也向他颁发了奖状。当时有一个老乡(梁之硕)在重庆国民党“总统府”工作,得知阳江有小刀在博览会获奖,竟亲自把两把参展的“季芙”小刀送给了国民党的首脑。
由于梁季芙研制“季芙”小刀的成功,使得阳江地区掀起了一股“小刀热”。人们纷纷弃田造刀,借名效法,致使阳江小刀业不断兴旺,阳江小刀名扬四海。
贴吧:阳江作者:人立人 2013-12-31 14:17
回复:关次郎也是焊接的老鼠尾,
70-80年代,家人买的一把江门三桁瓦砍切刀,具体是什么材料不知道,不锈钢的,一直服役到现在,用了三代人。
贴吧:磨刀作者:arukaado133 2023-02-28 16:22
回复:找一位江门的老友 帮到我的朋友本人将送出手机话费做为感谢
春节不打算回家 去江门走走看能否还有没印象 不知道还有三桁瓦厨房设计有限公司 好似他以前上班的单位不知有吾有人帮下?吃喝 住宿 出行代步 向导 都好
贴吧:蓬江作者:陆川文仔55 2016-01-20 22:19
回复:【资料篇】著名画家、革命家——李铁夫
从艺经历  李铁夫的家境极贫苦,只有一间十三桁瓦顶的土屋。祖父、父亲世代都务农。但是,李铁夫从小却能够随乡里中的一位孝廉吕辉光攻读诗书,这对他后来在艺术、诗文方面的发展至为重要。   李铁夫是在为了生存也为了美术的情况下离开了故土,飘洋越海到美洲生活与学习。这一年是1885年,他正好16岁。随后即转到英属加拿大,当时,在加拿大渥太华侨居的鹤山人不少,李铁夫得到族叔的
资助,得以入校学画,一学就是九个年头。在此期间,据说他有过一段感情伤心史,他曾与一位洋女同学交往密切,后因中西男女交往风俗的不同而分手。也许,这是促使他离开加拿大的一个原因。   离开加拿大后,他又来到美国,这一年约是1896年。李铁夫曾自称,他1905年至1925年为两位美国名匠——威廉·切斯和约翰·萨金特的“门人”。切斯是1916年去世,萨金特是1925年去世。李铁夫跟随这两位名匠学画正好是他们的晚年;此时李铁夫本人年龄约在36岁至56岁之间,因此也正值艺术成熟期。
这一阶段,李铁夫的艺术造诣,得到广泛的认可。孙中山曾称誉他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家黄兴赠他“横扫东亚”的题词。孙中山、黄兴、程璧光、梁联芳等联名在报上推崇他的艺术“洵足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诚我国美术界之巨子”。   1930年,李铁夫结束了他在异国四十多年的漂泊生活,回到中国,暂居香港。此时,他已是61岁,过了花甲渐入暮年了。
贴吧:李铁夫作者:阳光穿过北伦敦 2012-02-17 09:39

大家都在搜

  • 江门三桁瓦改名为
  • 江门三桁瓦菜刀门市部
  • 江门利器厂正三桁瓦
  • 正宗三桁瓦菜刀价格及图片
  • 正宗三桁瓦菜刀价格
  • 江门三桁瓦菜刀价格
  • 三桁瓦菜刀哪里有得买
  • 江门三坑瓦菜刀几年生产的
  • 江门三桁瓦最正宗三个地方
  • 江门市三桁瓦厨具厂有限公司
  • 江门市三桁瓦菜刀
  • 正三桁瓦
  • 江门三桁瓦牌菜刀
  • 江门三桁瓦一号菜刀怎么样
  • 江门利器厂正三桁瓦一号菜刀
  • 三桁瓦一号菜刀是杂牌子吗
  • 正三桁瓦1号
  • 三桁瓦菜刀总经理死刑
  • 江门三桁瓦
  • 江门三桁瓦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