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开个自用游戏记录贴
因为浅眠域的那个尼克波顿lz重温了《仲夏夜之梦》,但是是1935年的影版,当时的特效好特别,演员也美极,贴点照片放这。如果大家怕看不下去剧本或者剧场版的话,看这个影版也是很好的只要不嫌镜头语言老旧




贴吧:重返未来1999作者:浊雨rain 2023-07-18 21:45
【盘点】奥斯卡的一些杂项记录
首先,看到这一位直接震惊了! 哈尔·莫尔 (Hal Mohr) 凭借1935年的影片 仲夏夜之梦 获得1936年第8届奥斯卡 最佳摄影 然而,他并未获得提名……成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非候选人却获奖的奥斯卡得主。 在今天学院的规则下是再无可能了。
贴吧:奥斯卡作者:o耍猴哪家强o 2023-04-12 21:22
回复:√
鲁迅还是一个电影狂人。
虽然43岁才看了第一步电影,
但从此就一看而不可收。
翻看鲁迅日记可以发现:
1934年,他看了34部电影,
1935年,他看了30部电影。
1936年,他看了17部电影。
三年平均下来,就是半月一场,
比我们现在看电影还猛。
好莱坞大片《仲夏夜之梦》在上海首映时,
鲁迅有事耽搁,赶到影院,票已卖完。
鲁迅只好买了下一场的票。
可下一场开始还早得很呢,
鲁迅等得无聊,就打了辆车回家吃饭,
吃完饭又打车回来,
光这车费都够再买两张票了。
而且,他买票必买最好的位置。
“看电影是要高高兴兴,不是去寻不痛快的,如果坐到看不清楚的远角落里,倒不如不去了。”
茅盾儿子韦韬病了,没有精神。
鲁迅就对茅盾说:“交给我吧,保准让他精神起来。”
茅盾不知鲁迅要干嘛,但也答应下来。
鲁迅就带着韦韬去了电影院,
韦韬从来没看过卡通片,
这一看,简直是幸福爆棚。
看完后,像打了鸡血般兴奋。
一路,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茅盾一看,惊讶不已:“你对韦韬施了什么法术?”
鲁迅太爱看电影了,
临终前,身体已经蹒跚难行,
但他还是去看了苏联电影《复仇艳遇》。
回来后,在日记里评价:甚佳。
后来,许广平忧伤地回忆说:
“这是先生最后一次看电影,
是先生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次,
也是先生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是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了。”
鲁迅也是一位时尚达人。
1903年,鲁迅赴日留学不到一年,
就把辫子给剪去了。
当时,把辫子剪掉的中国人,
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
但鲁迅才不管嘲笑和讥讽,
我就是要留平头,咋地?
后来,他干脆为自己设计了一款经典造型:铁刷一般整齐的平头,加上隶书“一”字的胡子。
这造型,陈丹青评价是“好看至极”:
“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的摩登。”
“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 鲁迅自己设计的大衣
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年轻时,
很喜欢为自己设计服装。
1911年,鲁迅就给自己设计了一件大衣,
样式简单,还带暗扣,挺括而新潮。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道,
“形式很像现今的中山装,这是他个人独出心裁,叫西服裁缝做成的。”
现在年轻人穿衣,喜欢混搭。
我们觉得时髦新潮,
却不知鲁迅早在民国就开始玩混搭了。
许广平最喜欢的一张鲁迅照片,
就是鲁迅穿混搭风的照片。
渔夫毛衣开衫里面搭配v领毛衣,
内搭一件中式立领衬衫,
并把毛衣塞到裤子里提高腰线,
混搭层次分明,十分前卫,
让他整个人都充满了一种闷骚气质。
▲ 鲁迅的混搭风
鲁迅实在是一位服装搭配大师。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回忆:
有一次,她穿红上衣去鲁迅家做客。
问鲁迅:“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却给她上了一堂色彩搭配课:
“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
咖啡色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
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
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
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
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
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
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
横格子的胖人穿上,更横宽了。
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
那个年代,便有这么前瞻的审美,
让人不得不佩服迅哥儿的眼光和品味。
除了文字,鲁迅玩得最漂亮的是设计。
他是民国顶尖的设计大师。
鲁迅从小就热爱美术,
他在《三味书屋》里这样写道:
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
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就这样玩着玩着,鲁迅就玩成了设计大师。
▲ 鲁迅和许寿裳、钱稻孙设计的中国民国国徽
鲁迅的设计**到什么程度?
1916年,蔡元培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就慕名给鲁迅写了一封信:
“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
也不必多复杂,
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
蔡元培原本也没抱多大期望,
但是鲁迅的设计稿出来之后,
蔡元培立即拍掌而呼:“绝了。”
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
“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人像,
“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寓意北大的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
北大许智宏校长:“‘大’者,寓意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
如此设计,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而且,很多人更不知道,
中华民国国徽也是鲁迅与钱稻孙、许寿裳一起设计的。
鲁迅还是书刊设计大师。
他自己著作的封面和扉页,
装帧设计几乎都是他一手完成的。
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
既典雅蕴藉,又极具时代感,
个个都是中国书籍装帧史上的经典。
如今大学书籍装帧专业的很多老师,
都推鲁迅为中国书籍装帧第一人。
陈丹青更是多次盛赞鲁迅:
“依我看,鲁迅却比民国年代顶著名的美术海归派,
更超前、更有品质、更富草根性,
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工作娱乐之外,鲁迅雅趣甚多。
迅哥儿喜欢养宠物。
最开始,他喜欢养金鱼。
后来,又特别喜欢养壁虎。
章衣萍在《枕上随笔》中记载:
“他把壁虎放到一个小盒子里,
天天拿东西去喂,喜欢得不得了。”
书法家沈尹默《追忆鲁迅先生》时,
写了一首诗,就专门提到了壁虎:
“雅人不喜俗人嫌,世顾悠悠几顾瞻;
万里仍旧一掌上,千夫莫敌两眉尖;
窗余壁虎干饭香,座隐神龙冷紫髯;
四十余年成一瞑,明明初月上风帘。”
迅哥儿也喜欢养花。
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
1923年,鲁迅入住北京西三条四合院后,
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
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
又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夏秋之夜,他便徘徊花下,
一边闻花香,一边赏月亮。
迅哥儿还喜欢搞收藏。
鲁迅在北京工作时,去过琉璃厂480多次,
收藏了图书、碑帖3800多册,外国版画拓品2100多幅,石刻拓片6000多种。
更是被誉为中国版画收藏第一人。
鲁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癖好?
“不为无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有时候适时的务虚,适当的消遣,
写写字,养养花,搞点收藏,
会瞬间觉得日子美好了许多。”
▲ 鲁迅藏山东汉代画像石拓本
1936年,鲁迅病逝。
临死前,他对许广平说:
“忘记我,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句话,其实正代表了鲁迅的生活态度——人生,没有什么比过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
在我们的印象里,鲁迅是个斗士,
骂这个骂那个,一直在永不停歇的战斗。
事实上,根本不是如此,
鲁迅的学生唐弢回忆说:
“那时打笔仗,
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一本正经火气大,
不过是一群文人你也讲讲,我也讲讲,
夜里写了骂某人的文章,
老先生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
夏衍,是被鲁迅大骂的四块“硬骨头”之一。
“我本以为鲁迅根本不与他玩,
结果据夏衍的说法,
他们时常一起吃饭谈天,熟得很。”
文章的归文章,生活的归生活。
鲁迅是一个超级会玩的人。
除了写文字求生以外,
他喜欢**喜欢恶搞,
喜欢养花养草养宠物,
喜欢玩设计搞收藏,
喜欢各式各样的吃喝玩乐,
所以,与其说鲁迅是一位文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生活家。
因为文学原本也不是他专业,
仅仅是他业余玩乐的爱好之一,
只是玩着玩着就玩成了“饭碗”。
拾遗为什么要写鲁迅?
因为特别欣赏他的生活态度——享乐人生。
什么是享乐人生?
就是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如果你能一直快乐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成功。
特别喜欢制片人方励的一句话:
“当你意识到你的生命有多宝贵时,
你就会特别特别惜命,
惜命的方式是什么呢?
最好方法不是养生,而是折腾自己,
把自己的生命淋漓尽致地燃烧透彻。”
鲁迅就是如此,他淋漓尽致地享受着生命,也淋漓尽致地享受着生活。
观看《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后,
作家bamboo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无论是《花少》里港台的陈柏霖、陈意涵,
还是《花姐》里港台的林志玲、李治廷,
他们都表现得轻松自在、乐在其中。
而大陆艺人则很焦虑很保守——仿佛不是来玩的,而是来比赛和完成任务的。
每期节目录完后的采访,
大陆艺人多强调团队合作、取得了什么进步,
而港台艺人则通常会聊旅行和自我的意义。
即使在《花少》第二季团队氛围最僵的时刻,
陈意涵接受采访仍说:“我觉得我的人生只需要啤酒、运动和书,好高兴有这样的旅程。”
她就是来玩的,享受到就是赚了,不用苛求细节。
大陆艺人的表现,其实就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缩影——缺少享乐的能力。
bamboo一位好友,喜欢养宠物。
但妈妈说:“玩物丧志、影响工作。”
于是立即就让她把这个爱好革了命。
bamboo还有一位好友,
陪着家人在上海转了一圈,
努力想让家人玩得高兴,
结果回家被集体批判:只会吃喝玩乐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认知就是这样,
于是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自己不想成为的人。
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努力而努力,
再也没有心境和能力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我一位大学同学,嫁给了美国人。
前年,她父母去看她,在美国住了一年。
自从岳父岳母来到美国后,
美国女婿的头就开始剧痛起来。
“我走到哪,岳父岳母就跟着哪,
我前边走,他们就在我后面关灯。
我走过的地方,身后都一片黑暗。
家里所有容易招灰的东西全蒙上了塑料布,
比如遥控器、钢琴键盘等等。
我们美国人就喜欢舒服、随意,
但岳父岳母一来,一切都改变了。”
最后,美国女婿对老婆说了一句:生活本来是用来享受的,可你父母一来,生活就变成了是来忍受的。
中国人的享乐能力,确实差得难以置信。
生活美学家弗莱说:“一个人,不应被生活享受,要学会享受生活。”
生活不光是奋斗拼搏,或是受苦受难,还应该是一种享受——自然的享受,爱的享受,玩乐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这也是社长写鲁迅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想传达的意义: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让自己快乐。
人生不过是一次旅程,
沿途的风景构成了生命本身。
所以,别那么慌忙着奔向终点。
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大汽车路,
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标语牌:
“慢慢走,欣赏啊!
贴吧:李家诚作者:那年v9 2017-08-21 23:59
回复:“中国第一好玩人”,人生得意须尽欢!
06
鲁迅还是一个电影狂人。
虽然43岁才看了第一步电影,
但从此就一看而不可收。
翻看鲁迅日记可以发现:
1934年,他看了34部电影,
1935年,他看了30部电影。
1936年,他看了17部电影。
三年平均下来,就是半月一场,
比我们现在看电影还猛。
好莱坞大片《仲夏夜之梦》在上海首映时,
鲁迅有事耽搁,赶到影院,票已卖完。
鲁迅只好买了下一场的票。
可下一场开始还早得很呢,
鲁迅等得无聊,就打了辆车回家吃饭,
吃完饭又打车回来,
光这车费都够再买两张票了。
而且,他买票必买最好的位置。
“看电影是要高高兴兴,不是去寻不痛快的,如果坐到看不清楚的远角落里,倒不如不去了。”

茅盾儿子韦韬病了,没有精神。
鲁迅就对茅盾说:“交给我吧,保准让他精神起来。”
茅盾不知鲁迅要干嘛,但也答应下来。
鲁迅就带着韦韬去了电影院,
韦韬从来没看过卡通片,
这一看,简直是幸福爆棚。
看完后,像打了鸡血般兴奋。
一路,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茅盾一看,惊讶不已:“你对韦韬施了什么法术?”
鲁迅太爱看电影了,
临终前,身体已经蹒跚难行,
但他还是去看了苏联电影《复仇艳遇》。
回来后,在日记里评价:甚佳。
后来,许广平忧伤地回忆说:
“这是先生最后一次看电影,
是先生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次,
也是先生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是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了。”

07
鲁迅也是一位时尚达人。
1903年,鲁迅赴日留学不到一年,
就把辫子给剪去了。
当时,把辫子剪掉的中国人,
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
但鲁迅才不管嘲笑和讥讽,
我就是要留平头,咋地?
后来,他干脆为自己设计了一款经典造型:铁刷一般整齐的平头,加上隶书“一”字的胡子。
这造型,陈丹青评价是“好看至极”:
“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的摩登。”
“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 鲁迅自己设计的大衣
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年轻时,
很喜欢为自己设计服装。
1911年,鲁迅就给自己设计了一件大衣,
样式简单,还带暗扣,挺括而新潮。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道,
“形式很像现今的中山装,这是他个人独出心裁,叫西服裁缝做成的。”
现在年轻人穿衣,喜欢混搭。
我们觉得时髦新潮,
却不知鲁迅早在民国就开始玩混搭了。
许广平最喜欢的一张鲁迅照片,
就是鲁迅穿混搭风的照片。
渔夫毛衣开衫里面搭配v领毛衣,
内搭一件中式立领衬衫,
并把毛衣塞到裤子里提高腰线,
混搭层次分明,十分前卫,
让他整个人都充满了一种闷骚气质。

▲ 鲁迅的混搭风
鲁迅实在是一位服装搭配大师。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回忆:
有一次,她穿红上衣去鲁迅家做客。
问鲁迅:“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却给她上了一堂色彩搭配课:
“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
咖啡色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
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
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
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
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
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
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
横格子的胖人穿上,更横宽了。
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
那个年代,便有这么前瞻的审美,
让人不得不佩服迅哥儿的眼光和品味。

08
除了文字,鲁迅玩得最漂亮的是设计。
他是民国顶尖的设计大师。
鲁迅从小就热爱美术,
他在《三味书屋》里这样写道:
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
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就这样玩着玩着,鲁迅就玩成了设计大师。

▲ 鲁迅和许寿裳、钱稻孙设计的中国民国国徽
鲁迅的设计***到什么程度?
1916年,蔡元培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就慕名给鲁迅写了一封信:
“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
也不必多复杂,
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
蔡元培原本也没抱多大期望,
但是鲁迅的设计稿出来之后,
蔡元培立即拍掌而呼:“绝了。”
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
“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人像,
“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寓意北大的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
北大许智宏校长:“‘大’者,寓意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
如此设计,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而且,很多人更不知道,
中华民国国徽也是鲁迅与钱稻孙、许寿裳一起设计的。

鲁迅还是书刊设计大师。
他自己著作的封面和扉页,
装帧设计几乎都是他一手完成的。
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
既典雅蕴藉,又极具时代感,
个个都是中国书籍装帧史上的经典。
如今大学书籍装帧专业的很多老师,
都推鲁迅为中国书籍装帧第一人。
陈丹青更是多次盛赞鲁迅:
“依我看,鲁迅却比民国年代顶著名的美术海归派,
更超前、更有品质、更富草根性,
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贴吧:英雄志作者:asdzxc天枰 2017-05-31 20:57
回复:√
鲁迅还是一个电影狂人。
虽然43岁才看了第一步电影,
但从此就一看而不可收。
翻看鲁迅日记可以发现:
1934年,他看了34部电影,
1935年,他看了30部电影。
1936年,他看了17部电影。
三年平均下来,就是半月一场,
比我们现在看电影还猛。
好莱坞大片《仲夏夜之梦》在上海首映时,
鲁迅有事耽搁,赶到影院,票已卖完。
鲁迅只好买了下一场的票。
可下一场开始还早得很呢,
鲁迅等得无聊,就打了辆车回家吃饭,
吃完饭又打车回来,
光这车费都够再买两张票了。
而且,他买票必买最好的位置。
“看电影是要高高兴兴,不是去寻不痛快的,如果坐到看不清楚的远角落里,倒不如不去了。”
茅盾儿子韦韬病了,没有精神。
鲁迅就对茅盾说:“交给我吧,保准让他精神起来。”
茅盾不知鲁迅要干嘛,但也答应下来。
鲁迅就带着韦韬去了电影院,
韦韬从来没看过卡通片,
这一看,简直是幸福爆棚。
看完后,像打了鸡血般兴奋。
一路,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茅盾一看,惊讶不已:“你对韦韬施了什么法术?”
鲁迅太爱看电影了,
临终前,身体已经蹒跚难行,
但他还是去看了苏联电影《复仇艳遇》。
回来后,在日记里评价:甚佳。
后来,许广平忧伤地回忆说:
“这是先生最后一次看电影,
是先生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次,
也是先生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是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了。”
鲁迅也是一位时尚达人。
1903年,鲁迅赴日留学不到一年,
就把辫子给剪去了。
当时,把辫子剪掉的中国人,
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
但鲁迅才不管嘲笑和讥讽,
我就是要留平头,咋地?
后来,他干脆为自己设计了一款经典造型:铁刷一般整齐的平头,加上隶书“一”字的胡子。
这造型,陈丹青评价是“好看至极”:
“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的摩登。”
“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 鲁迅自己设计的大衣
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年轻时,
很喜欢为自己设计服装。
1911年,鲁迅就给自己设计了一件大衣,
样式简单,还带暗扣,挺括而新潮。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道,
“形式很像现今的中山装,这是他个人独出心裁,叫西服裁缝做成的。”
现在年轻人穿衣,喜欢混搭。
我们觉得时髦新潮,
却不知鲁迅早在民国就开始玩混搭了。
许广平最喜欢的一张鲁迅照片,
就是鲁迅穿混搭风的照片。
渔夫毛衣开衫里面搭配v领毛衣,
内搭一件中式立领衬衫,
并把毛衣塞到裤子里提高腰线,
混搭层次分明,十分前卫,
让他整个人都充满了一种闷骚气质。
▲ 鲁迅的混搭风
鲁迅实在是一位服装搭配大师。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回忆:
有一次,她穿红上衣去鲁迅家做客。
问鲁迅:“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却给她上了一堂色彩搭配课:
“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
咖啡色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
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
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
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
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
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
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
横格子的胖人穿上,更横宽了。
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
那个年代,便有这么前瞻的审美,
让人不得不佩服迅哥儿的眼光和品味。
除了文字,鲁迅玩得最漂亮的是设计。
他是民国顶尖的设计大师。
鲁迅从小就热爱美术,
他在《三味书屋》里这样写道:
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
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就这样玩着玩着,鲁迅就玩成了设计大师。
▲ 鲁迅和许寿裳、钱稻孙设计的中国民国国徽
鲁迅的设计牛逼到什么程度?
1916年,蔡元培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就慕名给鲁迅写了一封信:
“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
也不必多复杂,
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
蔡元培原本也没抱多大期望,
但是鲁迅的设计稿出来之后,
蔡元培立即拍掌而呼:“绝了。”
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
“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人像,
“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寓意北大的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
北大许智宏校长:“‘大’者,寓意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
如此设计,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而且,很多人更不知道,
中华民国国徽也是鲁迅与钱稻孙、许寿裳一起设计的。
鲁迅还是书刊设计大师。
他自己著作的封面和扉页,
装帧设计几乎都是他一手完成的。
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
既典雅蕴藉,又极具时代感,
个个都是中国书籍装帧史上的经典。
如今大学书籍装帧专业的很多老师,
都推鲁迅为中国书籍装帧第一人。
陈丹青更是多次盛赞鲁迅:
“依我看,鲁迅却比民国年代顶著名的美术海归派,
更超前、更有品质、更富草根性,
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工作娱乐之外,鲁迅雅趣甚多。
迅哥儿喜欢养宠物。
最开始,他喜欢养金鱼。
后来,又特别喜欢养壁虎。
章衣萍在《枕上随笔》中记载:
“他把壁虎放到一个小盒子里,
天天拿东西去喂,喜欢得不得了。”
书法家沈尹默《追忆鲁迅先生》时,
写了一首诗,就专门提到了壁虎:
“雅人不喜俗人嫌,世顾悠悠几顾瞻;
万里仍旧一掌上,千夫莫敌两眉尖;
窗余壁虎干饭香,座隐神龙冷紫髯;
四十余年成一瞑,明明初月上风帘。”
迅哥儿也喜欢养花。
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
1923年,鲁迅入住北京西三条四合院后,
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
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
又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夏秋之夜,他便徘徊花下,
一边闻花香,一边赏月亮。
迅哥儿还喜欢搞收藏。
鲁迅在北京工作时,去过琉璃厂480多次,
收藏了图书、碑帖3800多册,外国版画拓品2100多幅,石刻拓片6000多种。
更是被誉为中国版画收藏第一人。
鲁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癖好?
“不为无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有时候适时的务虚,适当的消遣,
写写字,养养花,搞点收藏,
会瞬间觉得日子美好了许多。”
▲ 鲁迅藏山东汉代画像石拓本
1936年,鲁迅病逝。
临死前,他对许广平说:
“忘记我,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句话,其实正代表了鲁迅的生活态度——人生,没有什么比过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
在我们的印象里,鲁迅是个斗士,
骂这个骂那个,一直在永不停歇的战斗。
事实上,根本不是如此,
鲁迅的学生唐弢回忆说:
“那时打笔仗,
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一本正经火气大,
不过是一群文人你也讲讲,我也讲讲,
夜里写了骂某人的文章,
老先生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
夏衍,是被鲁迅大骂的四块“硬骨头”之一。
“我本以为鲁迅根本不与他玩,
结果据夏衍的说法,
他们时常一起吃饭谈天,熟得很。”
文章的归文章,生活的归生活。
鲁迅是一个超级会玩的人。
除了写文字求生以外,
他喜欢逗比喜欢恶搞,
喜欢养花养草养宠物,
喜欢玩设计搞收藏,
喜欢各式各样的吃喝玩乐,
所以,与其说鲁迅是一位文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生活家。
因为文学原本也不是他专业,
仅仅是他业余玩乐的爱好之一,
只是玩着玩着就玩成了“饭碗”。
拾遗为什么要写鲁迅?
因为特别欣赏他的生活态度——享乐人生。
什么是享乐人生?
就是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如果你能一直快乐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成功。
特别喜欢制片人方励的一句话:
“当你意识到你的生命有多宝贵时,
你就会特别特别惜命,
惜命的方式是什么呢?
最好方法不是养生,而是折腾自己,
把自己的生命淋漓尽致地燃烧透彻。”
鲁迅就是如此,他淋漓尽致地享受着生命,也淋漓尽致地享受着生活。
观看《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后,
作家bamboo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无论是《花少》里港台的陈柏霖、陈意涵,
还是《花姐》里港台的林志玲、李治廷,
他们都表现得轻松自在、乐在其中。
而大陆艺人则很焦虑很保守——仿佛不是来玩的,而是来比赛和完成任务的。
每期节目录完后的采访,
大陆艺人多强调团队合作、取得了什么进步,
而港台艺人则通常会聊旅行和自我的意义。
即使在《花少》第二季团队氛围最僵的时刻,
陈意涵接受采访仍说:“我觉得我的人生只需要啤酒、运动和书,好高兴有这样的旅程。”
她就是来玩的,享受到就是赚了,不用苛求细节。
大陆艺人的表现,其实就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缩影——缺少享乐的能力。
bamboo一位好友,喜欢养宠物。
但妈妈说:“玩物丧志、影响工作。”
于是立即就让她把这个爱好革了命。
bamboo还有一位好友,
陪着家人在上海转了一圈,
努力想让家人玩得高兴,
结果回家被集体批判:只会吃喝玩乐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认知就是这样,
于是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自己不想成为的人。
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努力而努力,
再也没有心境和能力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我一位大学同学,嫁给了美国人。
前年,她父母去看她,在美国住了一年。
自从岳父岳母来到美国后,
美国女婿的头就开始剧痛起来。
“我走到哪,岳父岳母就跟着哪,
我前边走,他们就在我后面关灯。
我走过的地方,身后都一片黑暗。
家里所有容易招灰的东西全蒙上了塑料布,
比如遥控器、钢琴键盘等等。
我们美国人就喜欢舒服、随意,
但岳父岳母一来,一切都改变了。”
最后,美国女婿对老婆说了一句:生活本来是用来享受的,可你父母一来,生活就变成了是来忍受的。
中国人的享乐能力,确实差得难以置信。
生活美学家弗莱说:“一个人,不应被生活享受,要学会享受生活。”
生活不光是奋斗拼搏,或是受苦受难,还应该是一种享受——自然的享受,爱的享受,玩乐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这也是社长写鲁迅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想传达的意义: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让自己快乐。
人生不过是一次旅程,
沿途的风景构成了生命本身。
所以,别那么慌忙着奔向终点。
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大汽车路,
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标语牌:
“慢慢走,欣赏啊!
贴吧:李家诚作者:那年v9 2017-05-18 22:39
回复:【89】奥斯卡 ★★★历届奥斯卡(提名)获奖名单★★★
第8届 提名名单
(1)最佳影片
《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 Irving Thalberg
《礼帽》(Top Hat) - Pandro S. Berman
《风雨血痕》(Ruggles of Red Gap) - Arthur Hornblow Jr.
《劫肉余生记》(The Personal History, Adventures, Experience, & Observ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 - David O. Selznick
《鸾凤和鸣》(Naughty Marietta) - Hunt Stromberg/W.S. Van Dyke
《孤星泪》(Misérables, Les) - Darryl F. Zanuck
《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Henry Blanke
《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 Louis D. Lighton
《告密者》(The Informer) - John Ford
《热血统帅》(Captain Blood) - Harry Joe Brown/Gordon Hollingshead
《歌舞升平》(Broadway Melody of 1936) - John W. Considine Jr.
《寂寞芳心》(Alice Adams) - Pandro S. Berman
(2)最佳导演
约翰·福特(John Ford)《告密者》(The Informer)
弗兰克·劳埃德(Frank Lloyd)《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亨利·海达维(Henry Hathaway)《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迈克尔·科蒂斯(Michael Curtiz)《热血统帅》(Captain Blood)
(3)最佳男主角
维克多·麦克拉格伦(Victor McLaglen)《告密者》(The Informer)
保罗·茂尼(Paul Muni)《神奇女侠》(Black Fury)
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费蓝楚·通(Franchot Tone)《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4)最佳女主角
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危险的人》(Dangerous)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寂寞芳心》(Alice Adams)
米莉恩·贺坚丝(Miriam Hopkins)《浮华世界》(Becky Sharp)
美尔·奥比朗(Merle Oberon)《黑暗天使》(The Dark Angel)
伊丽莎白·贝娜(Elisabeth Bergner)《永不离开我》(Escape Me Never)
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私人世界》(Private Worlds)
(5)最佳原创剧本
Ben Hecht/Charles MacArthur《恶棍》(The Scoundrel)
Darryl F. Zanuck《执法铁汉》(G' Men)
Moss Hart《歌舞升平》(Broadway Melody of 1936)
Don Hartman/Stephen Morehouse Avery《华丽骗局》(The Gay Deception)
(6)最佳改编剧本
Dudley Nichols《告密者》(The Informer)
Casey Robinson《热血统帅》(Captain Blood)
Achmed Abdullah/John L. Balderston/F. Hugh Herbert Grover Jones/William Slavens McNutt/Waldemar Young《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Jules Furthman/Talbot Jennings/Carey Wilson《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7)最佳摄影
Hal Mohr《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Ray June《北非海岸》(Barbary Coast)
Victor Milner《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
Gregg Toland《孤星泪》(Misérables, Les)
(8)最佳剪辑
Ralph Dawson《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Robert Kern《劫肉余生记》(The Personal History, Adventures, Experience, & Observ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
George Hively《告密者》(The Informer)
Ellsworth Hoagland《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Barbara McLean《孤星泪》(Misérables, Les)
Margaret Booth《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9)最佳美术指导
Richard Day《黑暗天使》(The Dark Angel)
Hans Dreier/Roland Anderson《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Carroll Clark/Van Nest Polglase《礼帽》(Top Hat)
(10)最佳录音
Douglas Shearer《鸾凤和鸣》(Naughty Marietta)
Nathan Levinson《热血统帅》(Captain Blood)
Thomas T. Moulton《黑暗天使》(The Dark Angel)
Carl Dreher《白日梦》(I Dream Too Much)
Franklin Hansen《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John P. Livadary《爱我千万年》(Love Me Forever)
Edmund H. Hansen《衷心感谢》(Thanks a Million)
Gilbert Kurland《千金一发》(1000 Dollars a Minute)
Gilbert Kurland《科学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
(11)最佳配乐
Max Steiner《告密者》(The Informer)
Leo F. Forbstein/Erich Wolfgang Korngold《热血统帅》(Captain Blood)
Nat W. Finston/Herbert Stothart《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Irvin Talbot/Ernst Toch《彼得伊博逊》(Peter Ibbetson)
(12)最佳歌曲
Lullaby of Broadway-Harry Warren/Al Dubin《淘金热1935》(Gold Diggers of 1935)
Lovely to Look at-Jerome Kern/Dorothy Fields/Jimmy McHugh《罗博塔》(Roberta)
Cheek to Cheek-Irving Berlin《礼帽》(Top Hat)
(13)最佳副导演
Clem Beauchamp《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Paul Wing《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Sherry Shourds《仲夏夜之梦》(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Eric Stacey《孤星泪》(Misérables, Les)
Joseph M. Newman《劫肉余生记》(The Personal History, Adventures, Experience, & Observ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
(14)最佳舞蹈指导
Dave Gould《歌舞升平百老汇1936》(Broadway Melody of 1936)
LeRoy Prinz《国王的马匹》(All the King's Horses)
LeRoy Prinz《广播大放送1936》(Big Broadcast of 1936, The)
Bobby Connolly《艳光十色百老汇》(Broadway Hostess)
Bobby Connolly《跳出爱的步伐》(Go Into Your Dance)
Busby Berkeley《淘金热1935》(Gold Diggers of 1935)
Sammy Lee《滑稽王中王》(King of Burlesque) (1935)
Benjamin Zemach《她》(She)
Hermes Pan《礼帽》(Top Hat)
最佳动画短片
Three Orphan Kittens (1935) - Walt Disney
Calico Dragon, The (1935) - Rudolf Ising; Hugh Harman
Who Killed Cock Robin? (1935) - Walt Disney
最佳喜剧短片
How to Sleep (1935) - Jack Chertok
Oh, My Nerves (1935) - Jules White (I)
Tit for Tat (1935) - Hal Roach
最佳创意短片
Wings Over Everest (1933) - Gaumont British; Skibo Productions
Audioscopiks (1935) - Pete Smith (I)
Camera Thrills (1935) - Universal
贴吧:奥斯卡作者:奥斯卡迷 2017-03-28 14:29
回复:【89】奥斯卡 ★★★历届奥斯卡(提名)获奖名单★★★
第8届奥斯卡完整获奖名单
颁奖时间1936年3月5日
典礼主持人Frank Capra弗兰克·卡普拉
(1)最佳影片
《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 Irving Thalberg
(2)最佳导演
约翰·福特(John Ford)《告密者》(The Informer)
(3)最佳男主角
维克多·麦克拉格伦(Victor McLaglen)《告密者》(The Informer)
(4)最佳女主角
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危险的人》(Dangerous)
(5)最佳原创剧本
Ben Hecht/Charles MacArthur《恶棍》(The Scoundrel)
(6)最佳改编剧本
Dudley Nichols《告密者》(The Informer)
(7)最佳摄影
Hal Mohr《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8)最佳剪辑
Ralph Dawson《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9)最佳美术指导
Richard Day《黑暗天使》(The Dark Angel)
(10)最佳录音
Douglas Shearer《鸾凤和鸣》(Naughty Marietta)
(11)最佳配乐
Max Steiner《告密者》(The Informer)
(12)最佳歌曲
Lullaby of Broadway-Harry Warren/Al Dubin《淘金热1935》(Gold Diggers of 1935)
(13)最佳副导演
Clem Beauchamp《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
(14)最佳舞蹈指导
Dave Gould《歌舞升平百老汇1936》(Broadway Melody of 1936)
★最佳动画短片
Three Orphan Kittens (1935) - Walt Disney
★最佳喜剧短片
How to Sleep (1935) - Jack Chertok
★最佳创意短片
Wings Over Everest (1933) - Gaumont British; Skibo Productions
荣誉大奖 Honorary Award:
D.W. Griffith
- For his distinguished creative achievemeents as director and producer and his invaluable initiative and last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the motion picture arts.
贴吧:奥斯卡作者:奥斯卡迷 2017-03-28 14:26
回复:历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第七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一夜风流》
最佳男主角:克拉克·盖搏《一夜风流》
最佳女主角:克劳黛·考尔白《一夜风流》
最佳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一夜风流》
最佳原著故事:阿瑟·西泽《侠友》
最佳改编剧本:罗伯特·里斯金《一夜风流》
最佳摄影:维克托·米尔诺《克娄帕特拉》
最佳艺术指导:塞德里克·吉本斯,弗里德里克·霍普《风流寡妇》
最佳音响:保罗·尼尔《一夜恩爱》
最佳剪接:康拉德·内维格《爱斯基摩》
最佳音乐,歌曲:(《快乐的离婚了的人》插曲),康·康拉德,赫布·马吉特森
最佳音乐,配乐:路易斯·西尔弗斯,维克托·舒尔辛格,格斯·卡恩《一夜恩爱》
最佳副导演:约翰·沃特斯《自由万岁》
最佳短片,动画片:《龟兔竞赛》(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短片,喜剧片:《柯卡拉恰》(雷电华电影公司)
最佳短片,真人真事:《蜡城》(教育电影社)
特别奖:授予1934年对电影娱乐界有杰出贡献的儿童演员秀兰·邓波儿
第八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
最佳男主角:维克多·麦克拉格伦《告密者》
最佳女主角:蓓蒂·戴维丝《危险人》
最佳导演:约翰·福特《告密者》
最佳原著故事:本·赫克特,查尔斯·麦克阿瑟《秽新闻》
最佳改编剧本:达德利·尼科尔斯《告密者》
最佳摄影:汉尔·莫尔《促夏夜之梦》
最佳艺术指导:理查德·戴《黑天使》
最佳音响:道格拉斯·希拉《鸾凤和鸣》
最佳剪接:拉尔夫·道森《仲夏夜之梦》
最佳音乐,歌曲:《1935年掘金女郎》插曲。哈里·沃伦,艾尔·杜平
最佳音乐,配乐:马克斯·斯坦纳《告密者》
最佳副导演:克莱姆·比彻姆《战地英魂》,保罗·温《战地英魂》
最佳舞蹈指导:戴夫·古尔德《1936年百老汇歌集锦》等
最佳短片,喜剧片:《睡眠妙法》(米高梅电影公司)
最佳短片,动画片:《三只孤苦令仃的小猫》(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短片,真人真事:《飞越珠穆朗玛峰》(教育电影社)
特别奖:授予作为一个杰出的有创造性的导演和制片人而对电影艺术的进步作出首创和独特贡献的大卫·格里菲斯
第七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一夜风流》
最佳男主角:克拉克·盖搏《一夜风流》
最佳女主角:克劳黛·考尔白《一夜风流》
最佳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一夜风流》
最佳原著故事:阿瑟·西泽《侠友》
最佳改编剧本:罗伯特·里斯金《一夜风流》
最佳摄影:维克托·米尔诺《克娄帕特拉》
最佳艺术指导:塞德里克·吉本斯,弗里德里克·霍普《风流寡妇》
最佳音响:保罗·尼尔《一夜恩爱》
最佳剪接:康拉德·内维格《爱斯基摩》
最佳音乐,歌曲:(《快乐的离婚了的人》插曲),康·康拉德,赫布·马吉特森
最佳音乐,配乐:路易斯·西尔弗斯,维克托·舒尔辛格,格斯·卡恩《一夜恩爱》
最佳副导演:约翰·沃特斯《自由万岁》
最佳短片,动画片:《龟兔竞赛》(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短片,喜剧片:《柯卡拉恰》(雷电华电影公司)
最佳短片,真人真事:《蜡城》(教育电影社)
特别奖:授予1934年对电影娱乐界有杰出贡献的儿童演员秀兰·邓波儿
第八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
最佳男主角:维克多·麦克拉格伦《告密者》
最佳女主角:蓓蒂·戴维丝《危险人》
最佳导演:约翰·福特《告密者》
最佳原著故事:本·赫克特,查尔斯·麦克阿瑟《秽新闻》
最佳改编剧本:达德利·尼科尔斯《告密者》
最佳摄影:汉尔·莫尔《促夏夜之梦》
最佳艺术指导:理查德·戴《黑天使》
最佳音响:道格拉斯·希拉《鸾凤和鸣》
最佳剪接:拉尔夫·道森《仲夏夜之梦》
最佳音乐,歌曲:《1935年掘金女郎》插曲。哈里·沃伦,艾尔·杜平
最佳音乐,配乐:马克斯·斯坦纳《告密者》
最佳副导演:克莱姆·比彻姆《战地英魂》,保罗·温《战地英魂》
最佳舞蹈指导:戴夫·古尔德《1936年百老汇歌集锦》等
最佳短片,喜剧片:《睡眠妙法》(米高梅电影公司)
最佳短片,动画片:《三只孤苦令仃的小猫》(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短片,真人真事:《飞越珠穆朗玛峰》(教育电影社)
特别奖:授予作为一个杰出的有创造性的导演和制片人而对电影艺术的进步作出首创和独特贡献的大卫·格里菲斯
贴吧:全民奥斯卡作者:粑粑黄金猪17 2017-02-12 19:32

大家都在搜

  • 仲夏夜之梦1935海报
  • 不眠之夜仲夏夜之梦
  • 仲夏夜之梦赫米娅剧照
  • 仲夏夜之梦 豆瓣
  • 仲夏夜之梦背后的深意是什么
  • 仲夏夜之梦女性的觉醒
  • 仲夏夜之梦主题
  • 仲夏夜之梦题目的意义
  • 仲夏夜之梦主角名字
  • 仲夏夜之梦话剧在线观看
  • 仲夏夜之梦主角
  • 仲夏夜之梦Titania
  • 仲夏夜之梦海伦娜人物形象
  • 仲夏夜之梦主题思想
  • 仲夏夜之梦用来比喻什么
  • 仲夏夜之梦女主
  • 仲夏夜之梦电影简介
  • 仲夏夜之梦狄米特律斯剧照
  • 《仲夏夜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