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姓氏学是专门的学问,魏晋南北朝因重门阀,故而形成了一门研究姓氏、门第、宗法的谱牒学。
姓字从女从生,可见它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产物。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一个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的称号。如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舜帝为姚姓,禹为姒姓。姓对外用以区别氏族,对内以维系本族的血缘关系,后又用以别婚姻。
现在,我们将姓、氏连称。但早期的姓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分支。氏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别贵贱。战国后,姓氏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且天子至臣民皆有姓。
姓氏的来源极为复杂。大致说来,有以国为姓,如周、齐、秦、鲁;以地为姓,如邱、东门、西门、东郭、西郭;以图腾为姓,如牛、羊、山、林;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以先祖的爵位为姓,如皇、王、公、侯;以谥号为姓,如文、武、景、戴;以排行辈份为姓,如伯、仲、季、叔、孟;以技为姓,如卜、陶、匠;以数为姓,如伍、万;以外来姓为姓,如尉迟、宇文、鲜于;还有避难改姓,如韩信被灭三族时,其子逃往南粤,取韩字一半,改姓为韦;复姓改单姓,如澹台改为澹或台、司马改为马,以及赐姓、以事为姓等。
在这些姓氏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此时姓成为纯血缘意义上的作用,其涵义也固定下来。到北宋初年,出现了一本用四言韵文写成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共472字,著录姓氏438个,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单姓排前,复姓排后。澹台姓被录入书中,排在第421位,在复姓中为第13位。
澹台一姓,自始祖澹台灭明得姓以来,做为中华氏族的一员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世代先祖,创业维艰,披荆斩棘,历经磨难,终使我族繁衍发展,遍布黄河两岸,大江南北,甚至分枝于异国他邦。始祖的伟业及思想品德载入史册,受到世人的尊重和爱戴。
澹台姓氏,虽然早在宋代就载入《百家姓》中,但由于人员较少,社会知之者尚不广泛。2006年我请人为书写序,其人便问澹台一姓的由来。这使我产生了做为澹台氏族的一员,应向社会积极宣传本族,扩大澹台姓的知名度。于是我陆续撰写了《我的姓氏——澹台》、《我的姓氏始祖——澹台灭明》、《龙门大地的澹台氏》、《祭拜苏州澹台子祠》等文,发表在博客及网吧里。并把《我的姓氏——澹台》一文编入我的《闲云集》一书中。
2013年初,故乡族人向我询问有关河津市澹台氏族的情况,并邀我撰写本家族谱。
“木本乎根,水本乎源,人本乎祖”。人之先祖,如水之源,若树之根。寻根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敬祖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无论是官是民,是贫是富,人总想弄清自己的血统渊源及世代次序,弄清自己在这条历史长河中的座标,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先祖的崇敬感恩之情。而这一切则有赖于国史和家谱的记载。故谱牒不仅有“分宗派,次先后,正人伦”的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史料和社会学。何况考察了解本族历史,撰写族谱,是尊重先祖,传承祖德,团结族人之事,是每个族人应尽之责,于是我欣然同意。决心在编著《马家庄澹台氏族谱》之时,并编著《中华澹台氏》一书。
吾族始祖澹台灭明,一代儒学大师,德高望重,功如悬日,高山是仰。他公正无私,刚方正大;“贵之不喜,贱之不怒,” 淡薄名利,无苟贱之羞;重民利民,廉上益下;智勇双全,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他是孔门传人中著名的贤人,是我族民众、乃至世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族虽非大姓,但古今人才辈出。有先贤、达官、将军;有教授、学者、专家;有作家、画家、诗人;还有教育家、书法家、艺术家,企业家等等。他们多有建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编谱著书,考查我族历史与现状,追怀我族人物,彰显我族英杰,就是为了使族人产生同胞之情,同根之念;传承弘扬澹台氏族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宽容大度、光明磊落、爱国为民、公正不私、奋斗不息、勇于奉献、崇尚节俭、严戒奢侈的优良家风;激励后代聚精奋进、再创辉煌。每个族人要以子羽后裔为荣,以同根同渊而亲,珍惜始祖留给我们这一文明儒雅的姓氏,不乱改姓,已改为单姓澹者、台者亦能尽快恢复复姓澹台。全族广培根基,壮我族力,使澹台氏族永远立于煌煌中华氏族之林。要知道,由于广大族人多改为单姓台,使台姓人数迅速增加,大大超过澹台一姓的人数。因而,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中,在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中,台姓居第282位,而早已列入百家姓中的澹台一姓却榜上无名。
在编写本书过程,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网络作用,搜索一切有关澹台姓氏的信息,广泛联系各地族人,得到了许多族人和有识之士的支持。特别感人的是南昌师范学院年过八旬的老教授、王炯尧先生也寄来了他的文章《豫章古文明的奠基人—子羽先贤》。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2011年,我在祭拜苏州澹台子祠时,曾写过一篇祭文,现修改摘录于下作为序的一部分。
赫赫始祖,聪明睿智;功垂千古,光华熠熠;
学于圣门,儒学大师;方正无圆,公正不私;
淡泊明志,以德而立;廉上益下,苟于民利;
贵之不喜,贱之不卑;披荆斩棘,自强不息;
终生教化,矢志不移;有为有则,言如珠玑;
智慧江河,澎湃逶迤;吴楚大地,文明根基。
澹台氏族,叶茂根深;源远流长,遍洒芳芬;
纵在天涯,不忘族亲;莫非手足,谊属同根;
我族民众,壮志凌云;继往开来,联袂创新;
秉承祖训,至诚至恳;厚德仁爱,向善履真;
奋远图强,重教治贫;避恶扬善,远离小人;
孝敬父母,严教儿孙;宽容大度,友善四邻;
崇尚勤俭,爱物惜金;公正无私,爱国为民!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叙述澹台姓氏的渊源、演变、分布、始祖等。可使世人对澹台氏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
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华澹台氏的著作。是一部具有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姓氏考略。愿能得到社会、特别是族人的喜爱与珍惜。
澹台安有
2013年8月草于北京郁花园闲云斋
2015年4月修改于西安草场坡荣城

姓氏学是专门的学问,魏晋南北朝因重门阀,故而形成了一门研究姓氏、门第、宗法的谱牒学。
姓字从女从生,可见它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产物。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一个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的称号。如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舜帝为姚姓,禹为姒姓。姓对外用以区别氏族,对内以维系本族的血缘关系,后又用以别婚姻。
现在,我们将姓、氏连称。但早期的姓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分支。氏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别贵贱。战国后,姓氏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且天子至臣民皆有姓。
姓氏的来源极为复杂。大致说来,有以国为姓,如周、齐、秦、鲁;以地为姓,如邱、东门、西门、东郭、西郭;以图腾为姓,如牛、羊、山、林;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以先祖的爵位为姓,如皇、王、公、侯;以谥号为姓,如文、武、景、戴;以排行辈份为姓,如伯、仲、季、叔、孟;以技为姓,如卜、陶、匠;以数为姓,如伍、万;以外来姓为姓,如尉迟、宇文、鲜于;还有避难改姓,如韩信被灭三族时,其子逃往南粤,取韩字一半,改姓为韦;复姓改单姓,如澹台改为澹或台、司马改为马,以及赐姓、以事为姓等。
在这些姓氏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此时姓成为纯血缘意义上的作用,其涵义也固定下来。到北宋初年,出现了一本用四言韵文写成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共472字,著录姓氏438个,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单姓排前,复姓排后。澹台姓被录入书中,排在第421位,在复姓中为第13位。
澹台一姓,自始祖澹台灭明得姓以来,做为中华氏族的一员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世代先祖,创业维艰,披荆斩棘,历经磨难,终使我族繁衍发展,遍布黄河两岸,大江南北,甚至分枝于异国他邦。始祖的伟业及思想品德载入史册,受到世人的尊重和爱戴。
澹台姓氏,虽然早在宋代就载入《百家姓》中,但由于人员较少,社会知之者尚不广泛。2006年我请人为书写序,其人便问澹台一姓的由来。这使我产生了做为澹台氏族的一员,应向社会积极宣传本族,扩大澹台姓的知名度。于是我陆续撰写了《我的姓氏——澹台》、《我的姓氏始祖——澹台灭明》、《龙门大地的澹台氏》、《祭拜苏州澹台子祠》等文,发表在博客及网吧里。并把《我的姓氏——澹台》一文编入我的《闲云集》一书中。
2013年初,故乡族人向我询问有关河津市澹台氏族的情况,并邀我撰写本家族谱。
“木本乎根,水本乎源,人本乎祖”。人之先祖,如水之源,若树之根。寻根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敬祖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无论是官是民,是贫是富,人总想弄清自己的血统渊源及世代次序,弄清自己在这条历史长河中的座标,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先祖的崇敬感恩之情。而这一切则有赖于国史和家谱的记载。故谱牒不仅有“分宗派,次先后,正人伦”的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史料和社会学。何况考察了解本族历史,撰写族谱,是尊重先祖,传承祖德,团结族人之事,是每个族人应尽之责,于是我欣然同意。决心在编著《马家庄澹台氏族谱》之时,并编著《中华澹台氏》一书。
吾族始祖澹台灭明,一代儒学大师,德高望重,功如悬日,高山是仰。他公正无私,刚方正大;“贵之不喜,贱之不怒,” 淡薄名利,无苟贱之羞;重民利民,廉上益下;智勇双全,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他是孔门传人中著名的贤人,是我族民众、乃至世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族虽非大姓,但古今人才辈出。有先贤、达官、将军;有教授、学者、专家;有作家、画家、诗人;还有教育家、书法家、艺术家,企业家等等。他们多有建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编谱著书,考查我族历史与现状,追怀我族人物,彰显我族英杰,就是为了使族人产生同胞之情,同根之念;传承弘扬澹台氏族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宽容大度、光明磊落、爱国为民、公正不私、奋斗不息、勇于奉献、崇尚节俭、严戒奢侈的优良家风;激励后代聚精奋进、再创辉煌。每个族人要以子羽后裔为荣,以同根同渊而亲,珍惜始祖留给我们这一文明儒雅的姓氏,不乱改姓,已改为单姓澹者、台者亦能尽快恢复复姓澹台。全族广培根基,壮我族力,使澹台氏族永远立于煌煌中华氏族之林。要知道,由于广大族人多改为单姓台,使台姓人数迅速增加,大大超过澹台一姓的人数。因而,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中,在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中,台姓居第282位,而早已列入百家姓中的澹台一姓却榜上无名。
在编写本书过程,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网络作用,搜索一切有关澹台姓氏的信息,广泛联系各地族人,得到了许多族人和有识之士的支持。特别感人的是南昌师范学院年过八旬的老教授、王炯尧先生也寄来了他的文章《豫章古文明的奠基人—子羽先贤》。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2011年,我在祭拜苏州澹台子祠时,曾写过一篇祭文,现修改摘录于下作为序的一部分。
赫赫始祖,聪明睿智;功垂千古,光华熠熠;
学于圣门,儒学大师;方正无圆,公正不私;
淡泊明志,以德而立;廉上益下,苟于民利;
贵之不喜,贱之不卑;披荆斩棘,自强不息;
终生教化,矢志不移;有为有则,言如珠玑;
智慧江河,澎湃逶迤;吴楚大地,文明根基。
澹台氏族,叶茂根深;源远流长,遍洒芳芬;
纵在天涯,不忘族亲;莫非手足,谊属同根;
我族民众,壮志凌云;继往开来,联袂创新;
秉承祖训,至诚至恳;厚德仁爱,向善履真;
奋远图强,重教治贫;避恶扬善,远离小人;
孝敬父母,严教儿孙;宽容大度,友善四邻;
崇尚勤俭,爱物惜金;公正无私,爱国为民!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叙述澹台姓氏的渊源、演变、分布、始祖等。可使世人对澹台氏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
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华澹台氏的著作。是一部具有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姓氏考略。愿能得到社会、特别是族人的喜爱与珍惜。
澹台安有
2013年8月草于北京郁花园闲云斋
2015年4月修改于西安草场坡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