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吧 关注:68,445贴子:206,517

【最新发布】中国探月官网发布嫦娥一号的若干科技探测成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学研究:
http://www.clep.org.cn/index.asp?modelname=kxyjiu00_zh


IP属地:江苏1楼2010-10-02 04:39回复
        综上所述,现有月球地图和图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世纪50~7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发射的Luna,Lunar Orbiter,Apollo系列月球探测器,以及1994年美国发射的Clementine探测器,数据来源、图像质量、空间分辨率、定位精度都存在较 大差异,数据覆盖范围也有限,除了Clementine影像数据(图像数据覆盖月表99%范围)之外的探测数据都无法实现全月覆盖。因此,月球地图和地图 集虽然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地质信息,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21世纪伊始,月球探测进入了又一个活跃期,各航天大国(组织)开始了以重返月球为目标的新的探月行动,已经发射的探月卫星包括欧盟的SMART-1,日 本的Selene (Kaguya),中国的嫦娥一号,印度的Chandrayaan-1,正在研制中的探测器包括中国的“嫦娥”系列,美国的LRO,日本的 Selene2,俄罗斯的Luna Glob,英国的MoonLITE,Google资助的Google Lunar X-Prize等。这些探月计划在测量数据的覆盖范围和分辨率方面较历史数据均有较大的改善,对月球制图学影响深远。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嫦娥一号(CE-1)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5日卫星被月球重力场捕获,成功进入环绕月球的 轨道,11月20日16:49:00:222,三线阵CCD立体相机开机,成功获取了我国的第一轨月表图像。截至2008年5月12日,CE-1卫星的 CCD立体相机成功获取了月球南北纬70°范围内的影像数据,完成了工程任务的要求,之后,进一步进行了月球南北极图像数据的获取试验,并于2008年7 月1日,成功完成了全月球数据的获取工作。
        本文介绍嫦娥一号全月球影像图的数据源、处理方法和制图,并对全月影像图的定位精度进行分析。 1. 数据源
        用于制作全月球遥感影像图的数据源,全部是来自于搭载在CE-1卫星上的三线阵CCD立体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同时还用到了卫星轨道、姿态测量和CE-1卫星激光高度计测高数据等辅助数据。
    1.1 成像原理和相机参数
        嫦娥一号卫星上搭载光学传感器是一台三线阵CCD推扫相机,实际上是在一个大面阵CCD探测器上,分别读取垂直于飞行方向上的第11行、第512行和第 1013行,分别作为前视、正视和后视的影像阵列,每行线阵的像元数为512列,前视、正视和后视相邻之间视角差均为16.7°。根据卫星预定的在轨飞行 参数,相机的扫描速度设为11.89f/s,以保证在卫星在200km高的轨道上三条线阵的扫描,能够分别获得前、正、后三个视角的连续图像数据。(图 1)。

    图 1 CCD立体相机成像过程示意图
        三线阵CCD立体相机的主要技术和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CCD相机的主要技术和性能指标
    名称   指标  
    帧频   11.89帧/s  
    光谱范围   0.5mm~0.75mm  
    量化等级   8bit  
    相机焦距   23.33mm  
    相对孔径   F/5  
    曝光时间   3.2ms,7ms,20ms,84ms   
    MTF   ≥0.2  
    S/N(r=0.2, q=60°)   ≥100  
    成像宽度   L=60km  
    像元空间分辨率(星下点)   120m  
    线阵像元数   512  
    像元尺寸   14mm ´14mm  
    线阵数   


    IP属地:江苏3楼2010-10-02 04:58
    回复
      2025-08-29 23:49: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7]    http://webgis.wr.usgs.gov/website/maplicity_moon_gen_ie.html
      [18]    http://worldwind.arc.nasa.gov/
      [19]     D.G. Bell, F. Kuehnel, C. Maxwell, et al. NASA World Wind: Opensource GIS for Mission Operations. IEEEAC paper #1048, Version 2, Updated October 20, 2006
      [20]    http://www.google.com/moon/
      [21]     IAU/IAG Working Group on cartographic coordinates and rotational elements of the planets and satellites(P. K. Seidelmann, V. K. Abalakin, M. Bursa, M. E. Davies, C. De bergh, J. H. Lieske, J. Oberst, J. L. Simon, E. M. Standish, P. Stooke, and P. C. THOMAS). Report of the Iau/Iag Working Group on Cartographic Coordinates and Rotational Elements of the Planets and Satellites: 2000,Celestial Mechanics and Dynamical Astronomy 82, 83-110, 2002
      [22]     Archinal, B.A., M.R. Rosiek, R.L. Kirk and B.L. Redding, 2006, The Unified Lunar Control Network 2005 , U.S. 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 2006-1367.
      [23]     Merton E. Davies, Tim R. Colvin, Donald L. Meyer and Sandra Nelson.The unified lunar control network: 1994 vers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99(E11):23211-23214, 1994
      [24]     M. R. Rosiek, A. C. Cook, M. S. Robinson, T. R. Watters, B. A. Archinal, R. L. Kirk, and J. M. Barrett, A Revised Planet-Wid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of the Moon.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XXXVIII (2007),abs.#2297
      [25]     B. A. Archinal, M. R. Rosiek, R. L. Kirk, and B. L. Redding. Completion of The Unified Lunar Control Network 2005 and Topographic Model.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XXXVII (2006), abs. #2310
      [26]     Eliason, E., C. Isbell, E. Lee, T. Becker, L. Gaddis, A. McEwen, M. Robinson, Mission to the Moon: The Clementine UVVIS Global Lunar Mosaic, PDS Volumes USA_NASA_PDS_CL_4001 through 4078, produced b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and distributed on CD media by the Planetary Data System, 1999.
      [27]     Eliason, E., C. Isbell, E. Lee, T. Becker, L. Gaddis, A. McEwen, M. Robinson, Clementine Basemap Mosaic, PDS Volumes USA_NASA_PDS_CL_3001 through 3015, produced b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and distributed on CD media by the Planetary Data System, 1997.
      [28]     Isbell, C. E., E.M. Eliason, K.C. Adams, T.L. Becker, A.L. Bennett, E.M. Lee, A. McEwen, M. Robinson, J. Shinaman, L.A. Weller, 1999, Clementine: A Multi-Spectral Digital Image Model Archive of the Moon, LPS XXX: 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 Houston, Abs. #1812.
        
        
      


      IP属地:江苏11楼2010-10-02 04:58
      回复
        海角一瞥   
          
        时间:2010年09月28日   
          
          
          
            自2007年第6期开始,我们已经在“嫦娥”栏目,陆续为大家展示了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所拍摄的丰富多彩的月球图像,内容包括“第一幅月面 图像、月球背面、月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月球的极区、月球上的东非大裂谷、月溪、月湖、月湾、峭壁、山脉、月海等”。这一次为大家展示的是“海角”。     众所周知,我国海南的海角天涯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同时,“海角天涯”这个词也寓意着极其遥远的地方,或者是相隔非常遥远的两个地方。而月球表面的海角也称月岬,是一片三面环海的月陆。月球表面比较大的海角一共有9个,都分布在月球正面。     这里展示的一批海角的图像,都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阿格鲁姆海角(Promontorium agarum)     阿格鲁姆海角位于危海东南角,它的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14.0°,东经66.0°。长度约为70千米,深度为3.65千米。它的形态颇具特征,形如张开嘴哈哈大笑的虎头虎脑的顽童。于1935年被命名为阿格鲁姆海角。

        阿加西斯海角(Promontorium Agassiz)     阿加西斯海角的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2.0° ,东经1.8°。长度约为20 千米,深度为2.28千米。它的形态特征是如同一个倒置的冰激凌蛋塔的塔尖。1935年,它依据美籍瑞士动物科学家让路易·鲁道夫·阿加西斯而命名。阿加 西斯因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地球上已经经历过冰河时期而广为人知。     德维尔海角(Promontorium Deville)     德维尔海角的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3.2° ,东经1.0°。长度约为20 千米。它的形态特征是宛如一片盛开的玫瑰花瓣。1935年,它依据法国地质学家圣克莱尔·查尔斯德维尔而命名。 阿切鲁西亚海角(Promontorium Archerusia)

            阿切鲁西亚海角位于澄海和静海之间,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16.7°,东经22.0°。长度约为10千米,深度约为1.5千米。它的形态极具特征,形如一个指引方向的手指。它于1961年被命名为阿切鲁西亚海角。

            赫拉克莱特海角(Promontorium Heraclides)     赫拉克莱特海角位于虹湾西南部,高1200多米,由一些高山形成一个三角形。在太阳光照射下,可以看到在海角的西侧有大量的撞击坑。那些充满想象力的人们 发现它像一个少女清秀的脸庞,便称呼它为“月亮女神”。它的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0.3° ,西经33.2°。长度约为50 千米,深度约为1.7千米。1935年,它因希腊天文学家赫拉克利德斯·彭提乌斯而命名。赫拉克利德斯·彭提乌斯是柏拉图的学生,提出地球转动说的第一 人,正确地认识到水星和金星的明显移动是由于它们绕日旋转造成的。

        开尔文海角(Promontorium Kelvin)     开尔文海角的中心地理坐标为南纬27.0°,西经33.0°。长度约为50 千米,深度约为1.88千米。它的形态特征是好像一只巨大的、紧握的拳头。1935年,开尔文海角因爱尔兰物理学家、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威廉·汤 姆逊·开尔文勋爵而命名。开尔文·汤姆逊,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热学、电磁学及工程应用技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尔文创立了绝对温标,建立了热 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海角位于图中左上角,其对角线下方是开尔文壁。)

            拉普拉斯海角(Promontorium Laplace)     拉普拉斯海角位于虹湾的东北部,其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46.0° ,西经25.8°。长度约为50千米,深度约为2.6千米。它的形态特征惹人注目,形如价值连城的珍宝——“海洋之心”,沉没的巨轮泰坦尼克号所携带的宝物。     1935年,它因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而命名。拉普拉斯是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是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应用数学的先躯。拉普拉斯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行星的轨道大小只有周期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
        


        IP属地:江苏13楼2010-10-02 05:16
        回复
          月海畅游   
          时间:2010年09月27日   
            
              月球上有一些大面积的暗黑色区域,这就是月海。早期天文学家认为,月表这些暗色区域类似地球上的海,因此取名为Maria,在拉丁文中意为“海洋”。但实 际上所谓的月海,并非月球上的海洋,一滴水也没有,是由类似地球玄武岩的岩石组成的平原,通常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势比月球高地要低得多。相比于高地, 月海玄武岩具有较弱的反射率,因此肉眼看起来比月陆要暗淡得多。     目前已经确定的月海有22 个,绝大多数月海分布在月球正面,约占整个正面半球表面积的一半。只有东海、莫斯科海和智海位于月球背面,面积都比较小,且大多数处于特大型撞击坑的内部。     大多数月海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圆形封闭的月海大多为山脉(细长伸延的山地)所包围,类似于地球上的盆地。月球上的月湾、月沼、月湖与月海具有相同的本质和特点,但月海的面积要比它们大很多。     至2008 年1 月,“嫦娥一号”卫星已获取了不少月海的影像资料——     蛇海(Mare Angui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2.6°、东经67.7°,长150 千米,形状就像一条盘踞着的毒蛇,正仰头伺机捕获猎物。蛇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阴险的海。  

          危海(Mare Crisium)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17.0°、东经59.1°,长418 千米,在形态上像一只蜷缩起来的刺猬,这也许就是它显得危险的原因。     危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危险的海。危海靠近月面北部的东缘,与其它海离得比较远。它呈现一种优雅的椭圆形,与爱尔兰的面积相当。

              丰富海(Mare Fecunditati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南纬7.8°、东经51.3°,长909 千米,形状像一匹骏马的头部,威风凛凛。丰富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丰饶的海。

              洪保德海(Mare Humboldtianum)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56.8°、东经81.5°,长273 千米,形状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朝着心中的理想振翅前飞。     洪保德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发音音译而来的,它是为纪念德国博物学家洪保德· 亚历山大而命名,位于月球的东北边缘,并一直延伸至月球的背面。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洪保德海的可见性受到天平动的影响,有时候不能从地球上直接观测到它的形态特征。

          湿海(Mare Humorum)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南纬24.4°、西经38.6°,长389 千米,形状像蜗牛,顶着两根长长的触须,背着厚重的壳缓慢的爬行着。     湿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潮湿的海。位于湿海北部边缘的大型撞击坑是加桑迪(Gassendi)撞击坑,它被认为是“阿波罗17 号”可能的着陆点。

              雨海(Mare Imbrium)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8°、西经15.6°,长1123 千米,形状像一只憨态可掬的泰迪熊。     雨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淋浴的海。雨海是所有月海中仅次于冷海的第二大月海,并且是最大的撞击盆地月海。“阿波罗15 号”着陆于雨海的西南区域,靠近亚平宁山脉的地方。

          智海(Mare Ingenii) 位于月球背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南纬33.7°、东经163.5°,长318 千米,形状像一轮皎洁的圆月被婀娜的云彩所包围着。智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机智的海。智海是少数位于月球背面的月海之一。

          


          IP属地:江苏14楼2010-10-02 05:19
          回复
            界海(Mare Margini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13.3°、东经86.1°,长420 千米,形状像一条玩耍的小狗,正撒腿狂奔寻找自己的乐趣。     界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边界海。界海位于月球正面的极边缘处。它具有一个不规则的轮廓,看起来比较细长,在界海平原内具有比较小的圆形和长圆形特征。同时,界海所处的位置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大型撞击盆地。

            莫斯科海(Mare Moscoviense) 位于月球背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7.3°、东经147.9°,长277 千米,形状像粗糙版的中国版图。预示着中国月球探测活动的伟大成功,并在月球上深深刻上了中国的名字。     莫斯科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发音音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莫斯科之海。莫斯科海是少数位于月球背面的月海之一。与界海相似的是,它的轮廓也显得较为细长,但不同的是莫斯科海处于一个很清晰的大型撞击盆地的中心位置。

                酒海(Mare Nectari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南纬15.2°、东经35.5°,长333 千米,形如一只展开双翅的蝙蝠,迎着风缓缓滑行着。酒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酒之海。

                东海(Mare Orientale)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南纬19.4°、西经92.8°,长327 千米,形状像战士打靶时用的靶环,靶心处被子弹击穿留下一个显眼的枪眼。东海是根据拉丁文名字翻译而来的。它是最著名的大型月球形貌之一,位于月球正面西 侧的极边缘处,从地球上很难看到东海盆地。

            澄海(Mare Serenitati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8.0°、东经17.5°,长707 千米,形状像一个熟透的深色苹果。     澄海是根据拉丁文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平静的海。澄海中最显著的形貌特征就是位于其东北边缘的波西当尼斯(Posidonius)撞击坑。澄海东北向与静海连接在一起,西南向与汽海接壤。

            泡海(Mare Spuman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1.1°、东经65.1°,长139 千米,形状像一个雄壮的牛头,顶着两个尖尖的牛角警惕地盯着对手。泡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布满泡沫的海。泡海紧邻浪海,位 于浪海的南侧。

            浪海(Mare Undarum)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6.8°、东经68.4°,长243 千米,形状像汹涌澎湃的海浪击打着海边的岛屿。浪海是根据拉丁文的名字翻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波浪之海。浪海紧邻泡海,位于其北侧,其表面崎岖不平。

            


            IP属地:江苏15楼2010-10-02 05:21
            回复
              4. Montes Apenninu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18.9°N,3.7°W。         长宽尺寸:401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Montes Apenninus是一座位于月球正面北部的崎岖山脉,它组成了雨海的东南边界。于1961年根据意大利的亚平宁山脉命名。

              下图为利用搭载在CE1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正视影像经过镶嵌处理制作的平面图像和利用激光高度计测距数据制作的月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联合制作 的月表三维景观图,三维图中的正北方向对应平面图中的东北方向,该图幅所表示区域的最高海拔2426m,最低海拔-2884m,平均海拔-1339m(起 算面为半径为1737.4公里月球正球体表面)。

              5. Montes Alpe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46.4°N,0.8°W。     长宽尺寸:281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Montes Alpes位于月球正面的北部地区,组成了雨海的东北部边界。于1935年根据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命名。

                   下图为利用搭载在CE1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正视影像经过镶嵌处理制作的平面图像和利用激光高度计测距数据制作的月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联合制作的月表三维景观图,三维图中的正北方向对应平面图中的正东方向,该图幅所表示区域的最高海拔628m,最低海拔-3464m,平均海拔-2416m(起算面为半径为1737.4公里月球正球体表面)。

              6. Montes Pyrenaeu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15.6°S,41.2°E。     长宽尺寸:164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Montes Pyrenaeus开始于古坦堡撞击坑的北端,并向南延伸至酒海的东部边缘。于1961年根据位于法国和西班牙边界的比利牛斯山脉命名。

              下 图为利用搭载在CE1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正视影像经过镶嵌处理制作的平面图像和利用激光高度计测距数据制作的月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联合制作的 月表三维景观图,三维图中的正北方向对应平面图中的东南方向,该图幅所表示区域的最高海拔1644m,最低海拔-3401m,平均海拔-1856m(起算 面为半径为1737.4公里月球正球体表面)。

              7. Montes Carpatu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14.5°N,24.4°W。     长宽尺寸:361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Montes Carpatus组成了雨海的南部边界。于1961年根据中欧的卡普特斯山脉命名。

              下图为利用搭载在CE1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正视影像经过镶嵌处理制作的平面图像和利用激光高度计测距数据制作的月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联合制作的月表三维景观图,三维图中的正北方向对应平面图中的东北偏东方向,该图幅所表示区域的最高海拔921m,最低海拔-1908m,平均海拔-1278m(起算面为半径为1737.4公里月球正球体表面)。

              


              IP属地:江苏17楼2010-10-02 05:27
              回复
                8. Montes Riphaeu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7.7°S,28.1°W。     长宽尺寸:189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Montes Riphaeus是一座不规则的山脉,它沿着知海的西部至西北边缘,延伸到风暴洋的东南部。山脉的走向是从北东北至南西南。于1961年根据亚洲的乌拉尔山脉命名。

                下 图为利用搭载在CE1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正视影像经过镶嵌处理制作的平面图像和利用激光高度计测距数据制作的月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联合制作的 月表三维景观图,三维图中的正北方向对应平面图中的正南方向,该图幅所表示区域的最高海拔-810m,最低海拔-2765m,平均海拔-1743m(起算 面为半径为1737.4公里月球正球体表面)。

                9.    King撞击坑中央隆起山脉     位于月球背面,中心地理坐标为:5.0°N,120.5°E。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在King撞击坑的底部,分布着几座山脉,共同组成了King撞击坑的中央隆起山脉,它们分别是Mons André(5.2°N,120.6°E)、Mons Dieter(5.0°N,120.2°E)、Mons Ardeshir(5.0°N,121.0°E)、Mons Ganau(4.8°N,120.6°E)和Mons Dilip(5.6°N,120.8°E)。

                


                IP属地:江苏18楼2010-10-02 05:28
                回复
                  2025-08-29 23:43: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月湾掠影   
                  时间:2010年09月27日
                  当我们仰望夜空的时候,发现月球上有一些大面积的暗黑色区域,这就是月海。所谓的月海,并非月 球上的海洋,实际上一滴水也没有,是由类似地球玄武岩的岩石组成的平原。由于玄武岩的反照率较低,所以肉眼看起来月海比月陆要暗淡得多。月海伸向月陆的部 分称为“月湾”和“月沼”,有一些小的月海则称为“月湖”。     露湾、暑湾、眉月湾等几个较大的月湾都分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湾是露湾,位于风暴洋北部,其面积甚至比危海还大。暑湾位于月球正面赤道附近的中央区域, 属于风暴洋向东延伸进月陆的部分,面积约3万~4万平方公里。眉月湾位于雨海东部,其面积仅为数千平方公里,周围环绕着阿基米德、奥托利克和阿里斯基三个 大型撞击坑。
                  1. 暑湾(Sinus Aestuum)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10.9°N,8.8°W。
                      形态特征:形状就像两山环抱中的一处宁静的海湾。
                      长宽尺寸:290 km
                      图幅大小: 492km*471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暑湾面积达39,600平方公里。是面积最大的月湾之一。暑湾在拉丁文中意思是火热的海湾。

                  2. 肯考迪娅湾(Sinus Concordiae)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10.8°N,43.2°E。
                      形态特征:形状就向一头刚刚上岸的凶猛的鳄鱼,正在四处张望,以伺机捕捉猎物。
                      长宽尺寸:142km
                  图幅大小:270km*233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肯考迪娅湾是根据拉丁文的发音音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和谐的海湾。看来在月球上也需要建设和谐社会,世界各国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也需要相互协商,平等互利,共同维护这片属于全人类共有的土地。

                  3. 费德湾(Sinus Fidei)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18.0°N, 2.0°E。
                      形态特征:形状就像一棵圣诞树,树上缀满了金灿灿的铃铛和礼物。
                      长宽尺寸:70km
                      图幅大小/方向:70km*77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费德湾是根据拉丁文的发音音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信任的海湾。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为宝贵的情感,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只要世界充满信任和理解,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4. 阿奥尼斯湾(Sinus Honori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11.7°N,18.1°E。
                      形态特征:阿奥尼斯湾外形就像一头大象,正向天升起它的长鼻,似乎正在发出阵阵吼叫,以庆祝自己的胜利和荣誉。
                      长宽尺寸:109km
                      图幅大小:211km*212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阿奥尼斯湾也是根据拉丁文的发音音译而来的,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光荣的海湾。

                  5. 眉月湾(Sinus Lunicu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31.8°N,1.4°W。
                      形态特征:眉月湾,外形如一枚弯弯的月亮,正在穿过白色的云层。
                      长宽尺寸:126km
                      图幅大小:78km*94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眉月湾是前苏联Luna 2号着陆的地方。

                  6. 露湾(Sinus Rori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54.0°N,56.6°W。
                      形态特征:露湾顾名思义,就向清晨的一滴露水。
                      长宽尺寸:202km
                      图幅大小:304km*263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露湾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部,风暴洋北部,东部与虹湾以高地相隔。

                  


                  IP属地:江苏20楼2010-10-02 05:33
                  回复
                    鸟瞰月溪之美   
                    时间:2010年09月26日   
                    在月面上有一种暗色细长的裂隙类似于地球上溪流的地貌称为月溪。最早的月溪由荷兰科学家慧 更斯于1684年发现,命名为慧更斯月溪。通过图像资料分析,依据形态特征可以将月溪分成四种基本类型:(1) 直月溪;(2)弓形月溪,一般认为是在月堑的张应力作用下形成;(3)不规则月溪,多见于撞击坑底部;(4) 蜿蜒曲折的月溪,多见于沟谷下部平坦的地区,如雨海东部平原上的哈德利月溪,是月面上最清晰的弯曲月溪之一。科学家们推测,蜿蜒曲折的月溪和直月溪可能是 火山作用形成的熔岩流根据地形构造特征流动形成的,一些构造应力作用也能形成月溪,如弓形月溪。陨石撞击形成的裂隙是不规则月溪形成的主要原因。     月球上除了有月海、月陆、山脉、月坑和环形山等地理特征外,在月球表面不少地区还可以看到一些暗色的大裂缝,弯弯曲曲绵延数百千米,宽达几千米,甚至上十千米,看起来很像地球上的沟谷,这种地貌类型中较宽的被称为月谷,较细长的被称为月溪。     在雨海东部平原上的哈德利月溪,是月面上最清晰的弯曲月溪之一,它位于阿波罗15号飞船的着陆点附近,因此人们对它研究得最为清楚。哈德利月溪长度超过 100千米,宽1.5千米,溪底深度达400米。该月溪两壁岩石露头非常新鲜,很好地展现了月球表面的物质构成和构造演化史。从剖面来看,其上部是月表土 壤,厚达5米,其下是不同厚度的岩块和碎屑角砾层,它们是由不同时期的撞击作用或火山作用形成的,再下是山麓堆积物和坚硬而完整的基岩。     通过对月谷和月溪影像的详细分析、实地考察和岩石样品的分析研究,科学家认为,月谷和月溪有多种形成方式:与地球上V形谷相似的月谷和弯曲的月溪,可能在 大约40亿年前,即月球形成的早期,水的流动造成的;有的月溪和月谷也可能是火山爆发产生的熔岩流的流动形成的;还有些月溪月谷是陨星撞击月表时留下的辐 射线的残余;个别月溪月谷甚至是许多小月坑成排分布造成的裂缝,如月面中央著名的希金努斯裂隙。 1.阿格瑟奇德斯月溪(Rima Agatharchide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20.0°S,28.0°W。     形态特征:形如大写的英文字母“U”     长宽尺寸:长50km     图幅大小:84km*84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由于它位于阿格瑟奇德斯撞击坑的东边,因此命名为阿格瑟奇德斯月溪。阿格瑟奇德斯(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历史和地理学家。

                    2.阿里斯塔克月溪(Rimae Aristarchus),克里格月溪(Rima Krieger),皮恩斯月溪(Rimae Prinz)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图幅大小:366km*163km (1)阿里斯塔克月溪(Rimae Aristarchu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 26.9N, 47.5W     形态特征:形如人体的经脉     长宽尺寸:长121 km     由于它位于阿里斯塔克撞击坑附近,因此命名为阿里斯塔克月溪。阿里斯塔克(公元前310—230 ),古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2)克里格月溪(Rima Krieger) 


                    IP属地:江苏24楼2010-10-02 05:39
                    回复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 29.3°N, 46.4°W     形态特征:形如迂动的蛇     长宽尺寸:长22 km     图幅大小/方向:     由于它位于克里格撞击坑的西侧,因此命名为克里格月溪。克里格(1865–1902) 德国绘图家和月面学家。 (3)皮恩斯月溪(Rimae Prinz)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 27.0N, 43.0W     形态特征:形如小肠     长宽尺寸:长80 km。     由于它位于皮恩斯撞击坑北部,因此命名为皮恩斯月溪。皮恩斯(1857-1910),德裔比利时天文学家。 3.布拉德利月溪(Rima Bradley),哈德利月溪(Rima Hadley)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图幅大小:176km*176km

                      (1)布拉德利月溪(Rima Bradley)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23.8°N 1.2°W     形态特征:形如大写的希腊字母“λ”     长宽尺寸:长161km     图幅大小/方向:     由于它位于附近的布拉德利隆起(亚平宁山脉的一个岬)西北,因此命名为布拉德利月溪,布拉德利(1693-1762),英国天文学家。 (2)哈德利月溪(Rima Bradley)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25.0°N, 3.0°E     形态特征:形如滑动的小蛇     长宽尺寸:长80 km     图幅大小/方向: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哈德利月溪位于哈德利山的西侧,因此命名为哈德利月溪。哈德利月溪是阿波罗15号的降落地和主要考察对象。哈德利(1682-1744)英国仪器制造工。 4.卡门月溪(Rima Carmen), 鲁道夫月溪(Rima Rudolf)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图幅大小:56km*43km

                      (1)卡门月溪(Rima Carmen)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19.8°N, 29.3°E,     形态特征:形如一条鳝鱼     长宽尺寸:长10 km     卡门月溪是月球上一种次级构造,命名来源于西班牙女性名字。 (2)鲁道夫月溪(Rima Rudolf)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19.6°N, 29.6°E,     形态特征:形如小铲刀。     长宽尺寸:长8 km     鲁道夫月溪是月球上一个小构造,命名来源于德国男子名字。 5.德利斯勒月溪(Rima Delisle),迪奥芬塔斯月溪(Rima Diophantus)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图幅大小:128km*117km (1)德利斯勒月溪(Rima Delisle)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31.0°N, 32.0°W,     形态特征:形如一个枯树枝 


                      IP属地:江苏25楼2010-10-02 05:39
                      回复
                            长宽尺寸:长60 km     由于它位于德利斯勒撞击坑的东北,因此命名为德利斯勒月溪。德利斯勒(1688 – 1768),法国天文学家。 (2)迪奥芬塔斯月溪(Rima Diophantus)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29.0°N, 33.0°W     形态特征:形如黄河的“几”字形。     长宽尺寸:长150 km     由于它位于迪奥芬塔斯撞击坑的东北,因此命名为迪奥芬塔斯月溪。迪奥芬塔斯(约公元246~330),代数之父,古希腊数学家。 6.伽利略月溪(Rima Galilaei)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11.9°N, Long: 58.5°W,     形态特征:形如蜿蜒曲折的山道     长宽尺寸: 89 km     图幅大小:78km*78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由于它位于伽利略撞击坑的东北,因此命名为伽利略月溪。伽利略(1564 –1642), 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7.夏普月溪(Rima Sharp)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46.7°N, 50.5°W。     形态特征:形似手臂上的一条大动脉。     长宽尺寸:长107km     图幅大小/方向:164km*220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夏普月溪在地面用望远镜即可观测到。由于它位于夏普环形山西北,因此命名为夏普月溪。夏普(1651~1742),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

                        8.宋梅月溪(Rima Sung-Mei)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24.6°N, 11.3°E。     形态特征:形似一条长颈龙的脖子,也像一头大象的鼻子。     长宽尺寸:长4km     图幅大小:71km*58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宋梅月溪在地面用望远镜即可观测到。它位于Aratus CA地址特征的东北部。它于1979年由环形山改定义成月溪,名字也重新取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宋梅”。

                        9.万玉月溪(Rima Wang-Yu)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20°N, 31.5°W。     形态特征:如果把它右侧的环形山看成是水瓶的话,万玉月溪更像是水瓶中倾倒出来的水流。     长宽尺寸:长12km。     图幅大小/方向:28km*27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万玉月溪位于娜塔莎(Natasha)撞击坑的西边,名字来源于中国女性的名字。是月球上的一个微型构造。

                        10.博斯科维奇月溪(Rimae Boscovich)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9.8°N, 11.1°E。     形态特征:它和博斯科维奇环形山一起很像一片树叶及叶柄。     长宽尺寸:长40km。     图幅大小:67km*76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博斯科维奇月溪在地面用望远镜即可观测到。由于它位于博斯科维奇环形山内部,因此命名为博斯科维奇月溪。博斯科维奇(1711~1787),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外交家,诗人及基督教徒,他生于克罗地亚,后曾于英格兰,法国和意大利居住过。

                        


                        IP属地:江苏26楼2010-10-02 05:39
                        回复
                          月球上的“东非大裂谷”   
                          时间:2010年09月26日
                          月谷:月球表面一种地形构造。月面上不少地区发现一些大裂缝,弯弯曲曲延伸数百公里,宽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好像浩浩荡荡奔赴海洋的河流,形状与地球上的东非大裂谷相似,因而称之为月谷。     较宽大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最大的里塔月谷位于南海东北部,詹森环形山东面的月陆上,总长达500公里;最宽的莫希拉米月谷在东海盆地南部,巴德环形山附近的月陆上,约有40~55公里。     最著名的月谷是阿尔卑斯大月谷,从柏拉图环形山东南一直“流入”平坦的雨海和冷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斯山脉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嫦娥一号拍摄的照片估算,它长达130公里,宽约10~12公里。     月谷往往有一定的走向,它的产生原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月球探测器和阿波罗载人登月获得的资料分析,月谷可能是由顺山而下的岩浆留下的“印迹”。
                          1.        阿尔卑斯月谷(Vallis Alpes)
                          位于月球正面雨海盆地北缘的阿尔卑斯山脉地区,中心地理坐标为:48.5°N, 3.2°E。
                          形态特征:形似一条笔直的条带,从柏拉图环形山东南延伸到雨海和冷海,横切阿尔斯山脉。
                          长宽尺寸:长166 km
                          图幅大小/方向:向上为北,175km*175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
                          阿尔卑斯月谷在地面用望远镜即可观测到。1727年9月27日意大利天文学家及哲学家Francesco Bianchini (1662-1729)在罗马用75英尺的天文望远镜就发现了它。由于它位于月球的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因此命名为阿尔卑斯月谷。

                          2.        巴德月谷(Vallis Baade),波瓦德月谷(Vallis Bouvard),英希拉米月谷(Vallis Inghirami)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1月和12月。图中包含三个月谷。
                          图幅大小/方向:向上为北。580km*580km。
                          (1)巴德月谷(Vallis Baade)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45.9°S, 76.2°W。
                          形态特征:形如一块细长的潜艇三明治。
                          长宽尺寸:长203 km。
                          巴德月谷在地面用望远镜即可观测到。由于它位于巴德撞击坑的东侧,因此命名为巴德月谷。巴德(1893~1960),德国天文学家。
                          (2)波瓦德月谷(Vallis Bouvard)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38.3°S, 83.1°W。
                          形态特征:形似滑动的蛇。
                          长宽尺寸:长284 km。
                          本幅图是用嫦娥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数据制作而成的,拍摄时间为2007年12月。
                          受到周围高耸的山体限制,波瓦德月谷延伸向东,最高处为250米,月谷中有一个小的中心山脉。命名来源于法国天文学家波瓦德(1767—1843)。
                          (3)英希拉米月谷(Vallis Inghirami)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43.8°S, 72.2°W。
                          形态特征: 形如椭圆形褶皱地层。
                          长宽尺寸:长148km。
                          由于它位于英希拉米撞击坑的东南方向,因此命名为英希拉米月谷。英希拉米(1779~1851) ,意大利天文学家。
                          3.        博尔月谷(Vallis Bohr)
                          位于月球正面,中心地理坐标为:10.3°N, 88.9°W。
                          形态特征:形似一条爬动的毛虫。
                          


                          IP属地:江苏28楼2010-10-02 05:43
                          回复
                            月球的极区   
                            时间:2010年09月25日
                            根据嫦娥工程首要科学探测目标的要求,搭载在嫦娥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将在一年内获取覆盖全月面南北纬70度之间的图像数据,用于制作该区域月表三维影像。     本来月球极区太阳高度角很小,光照弱,不适于光学成像。在CCD立体相机图像数据完成了对全月面该区域一次完整的数据覆盖后,地面工程技术人员,对嫦娥1 号卫星运行情况和CCD立体相机的成像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在太阳高度计小于设计值15度的高纬度地区,有可能获得清晰的图像,为此于2008年01 月04日,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开展了一次月球两极区域(即南纬70度~90度,北纬70度~90度)CCD立体相机成像实验,并制作了一些局部区域 的月表三维影像。     2008年01月04日,当嫦娥卫星飞越月球北极、南极区域的时候,搭载在嫦娥1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开机,拍摄了该区域三轨前视、正视与后视三个不 同视角的月表图像数据,图1中①为北极区域图像,由3轨CCD立体相机前视图像拼接而成(未做几何精校正),位于月球背面西经150度附近,北纬70度~ 北纬90度高纬地区,图幅左侧高约85公里,右侧高约60公里,宽约700公里;图1中②为南极区域图像,由3轨CCD立体相机后视图像拼接而成(未做几 何精校正),位于月球背面西经140度附近,南纬70度~南纬90度高纬地区,图幅左侧高约60公里,右侧高约90公里,宽约700公里;图1中⑧和⑨分 别给出了北极与南极成像区域示意图。

                            图1 嫦娥1号卫星极区成像实验系列成果示意图     另外,利用获取的前视、正视与后视三个不同视角的图像数据,根据CCD立体相机工作原理,按照摄影测量的理论与方法,制作了极区局部区域的月表三维影像。 图1中②为北极局部区域的月表立体图;图1中③是用正视与前视制作的红绿图像,利用红绿眼镜可以观察该区域的立体效果;图1中⑤和⑥为南极局部区域月表立 体图,⑦为用彩色编码表示的立体图,红色为海拔相对高的区域,位于撞击坑的边缘地带,蓝色为海拔相对低的区域,位于撞击坑底部区域。     从图1中①与②可以看出,极区影像随着纬度的增加光照条件逐渐减弱,获取的影像月表纹理信息也逐渐减少,特别是在靠近极点附近,太阳高度角接近0度,光照 条件非常微弱,再加上地形的影响,图像数据一片漆黑,几乎没有月表纹理信息;另外,由于在获取图像数据时刻,太阳在月表的星下点位置处于赤道偏南1度左右 的位置,这样南极的太阳高度角比北极的太阳高度角稍大,光照条件相对强,南极极点附近获取的图像纹理信息比北极极点附近纹理信息明显丰富。此外,由于月表 地形的影响,高山遮挡区域有可能成为暂时或永久的阴影区,月球没有大气,成像主要靠月表对可见光的反射,这些阴影区域的月表纹理信息将很难获取。CCD立 体相机工作在可见光波段,根据对已经获取的极区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影响CCD立体相机获取极区图像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1)月表光照条件     月表的光照条件主要是由黄道、白道、赤道(月球赤道、地球赤道)的相对位置与方位关系决定的,图2给出了现如今(2008年01月份)黄道面、白道面、月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的相对位置与方位关系。

                            图2 现如今黄道面、白道面、月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的相对位置与方位关系 


                            IP属地:江苏30楼2010-10-02 05:45
                            回复
                              2025-08-29 23:37: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图2表明,2008年01月份太阳在月表的直射点处于月球南半球,因此南极的光照要比北极的光照要充足一些,这样南极区获取的图像数据纹理信息比北极区丰富,实际获取的图像数据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1693年,天文学家G.D.卡西尼根据长期的天文观测归纳出了三条描述月球自传的经验定则——卡西尼定则:①月球以等角速度绕固定轴由西向东自转,自转 周期为一个恒星月;②月球自转轴与黄道的交角不变;③月球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线同月球轨道面与黄道面的交线重合,月球赤道面与月球轨道面分别位于黄道面两 侧。而月球随着地球的公转运动绕日运动,这样太阳在月面上的直射点跟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一样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月球赤道面与黄道面成1.54°的夹 角,因此太阳直射点在月球南北纬1.6度之间季节性变化着。2008年01月0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纬1.16度附近,半年后将在北纬1.16度附近。当太 阳直射点在月球北半球的时候,北极的光照条件要比南极的光照条件充足一些,北极的图像纹理信息会比南极丰富,因此在半年后即2008年07月份的时候,嫦 娥1号卫星在北极获取的图像数据要比南极好。     可以用太阳高度角在月表的空间分布情况定量的反映月表某一时刻光照条件。图3、图4分别给出了北京时间2008年01月08时14分北极区域、南极区域的 太阳高度角空间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南极附近的光照比北极充足些。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规律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高度角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的反映了月表的 光照条件。

                              图3 月球北极区域太阳高度角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4 月球南极区域太阳高度角空间分布示意图
                              (2)极区月表地形地貌特征 极区月表地形地貌特征是影响月表光照条件的重要因素,从而间接的影响到图像数据获取的质 量,一般来讲地形地貌特征越复杂,在图像上表现的图像纹理信息越丰富。低海拔区域,例如撞击坑的底部可能永远看不到太阳,也就是说它们位于永久阴影区,在 可见光波段图像上一片漆黑,几乎没有月表纹理信息;而高海拔区域,例如撞击坑的边缘、交错地带等,可以是永久光照区,在图像上纹理信息明显。图5给出了月 球北极、南极图像示意图;图6给出了北极、南极三维景观图示意图。

                              图5月球南北极图像示意图(左图为北极,右图为南极)

                              图6 月球南北极三维景观示意图(左图为北极,右图为南极)
                              图5是1994年美国Clementine月球探测计划获取的月球北极(左图)、南极(右图)图像数据,月表空间分辨率为150米,覆盖范围为北纬70 度~北纬90度、南纬70度~南纬90度;图6是利用图5中的原始图像数据,按照摄影测量的理论与方法制作的月表三维景观数据,空间覆盖范围与图5相同。     从图5、图6可以看出,在月球北极、南极区域存在许多大小不等的撞击坑,有直径在5~15公里之间,形如碗状的简单撞击坑,有直径在20~150公里之 间,形如碗状并且有中央峰的复杂撞击坑。由于地形的影响,月球极区存在永久阴影区和寒冷凹地。寒冷凹地是极端低温区域,是太阳无法照射的阴影区。图7显示 了一个寒冷凹地的几何特征,箭头显示太阳入射光线到达撞击坑底部的最小太阳高度角,当太阳高度角小于这个角度时,撞击坑底部将永远得不到阳光的照射,而月 球没有大气,成像主要靠月表对可见光的反射,这些阴影区域的月表纹理信息将无法获取,在图像数据上表现的特征为漆黑一片。从图5、图6可以看出,在两极极 点附近存在许多这样的撞击坑,特别是在南极点附近,存在较多的寒冷凹坑,这些区域的月表纹理信息无法获取。但是另一方面,在海拔比较高的区域,特别是南极 属于月表高地区域,例如撞击坑的边缘、交错地带等,往往能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有些甚至形成永久的光照区,因此在图像上纹理信息明显,图1②中就存在许多 这样的区域。

                              图7 寒冷凹地几何特征示意图
                              


                              IP属地:江苏31楼2010-10-02 05: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