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织汉服学塾吧 关注:7贴子:292
  • 0回复贴,共1

尚织汉服学塾:探寻古代服饰背后的社会等级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们提及现代人的着装品味时,我们或许未曾深思过,古代的先人们又是如何通过服饰来彰显其身份地位的。
商周时期,古人的衣着通常由上衣和下裳组成,其中下裳即是裙子,无论男女皆可穿着。而在这一基础上,贵族们为了彰显其尊贵地位,会在裙子外额外系上一片革制或丝绣的斧形服饰,这便是当时社会身份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春秋年间,上衣和下裳开始被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深衣”,其下摆垂至脚踝,既实用又美观。
深衣的制作过程讲究,上下分裁后再进行缝合。值得一提的是,其下裳采用了12幅设计,寓意着一年中的12个月,这不仅是古人对四时变化的敏感捕捉,更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崇敬。深衣的适用范围广泛,无论是诸侯、大夫还是士人,皆可在家居或晚朝时穿着。而对于庶人来说,虽然深衣并非日常首选,但在特殊场合下,它也可作为礼服使用。深衣的影响力深远,现代连衣裙的设计理念中,我们亦能窥见深衣的影子。

(图源网络)
谈及古代御寒的冬装,裘和袍是不可或缺的两种服饰。裘是皮衣,以兽毛为外,穿着时需根据身份等级进行选择。其中,以狐裘最为尊贵,主要供君王及贵族享用。狐裘的种类繁多,如狐白裘、狐青裘等,每种都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而在正式场合,古人还需在裘衣外再加穿裼衣,即罩衣,以示尊重与庄重。
袍最初是为贫困者设计的,是一种装填乱麻和旧丝棉的厚长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袍逐渐演变成为朝礼服。先秦时期,穿裘还是穿袍,往往能反映出人们的贫富差异。到了秦汉之后,为了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衣着等级制度日益完善。各级官吏与庶民在服饰上,无论是款式、用料还是颜色、花纹,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以唐宋为例,龙袍与黄色成为了皇室的专用服色,其他人若是擅自使用,将被视为对皇权的挑战。而对于官员来说,他们的服饰也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一品至四品官员穿着绯袍,五品至七品官员则穿着青袍,八品九品官员则穿着绿袍。而平民百姓则禁止使用大红和鸦青色,以免与官服混淆。
服饰等级在礼服和官服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的礼服上绣有12种纹饰,这些纹饰不仅具有美观性,更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辰象征光明照耀,山象征安静镇重,龙象征随机应变等。这些纹饰的设计与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彰显穿着者的身份与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服饰等级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皇帝的朝服仍然采用十二章纹,而文武官员则改章服为补服。补服是在常服上另加徽识,缀于前胸和后背上,以金线和彩丝绣成,使人一望便知其官衔和品级。这一变革既体现了服饰等级制度的成熟与完善,也彰显了古代社会对权力与地位的重视与追求。


IP属地:四川1楼2024-05-10 13: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