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织汉服学塾吧 关注:7贴子:292
  • 0回复贴,共1

尚织汉服学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与经济历经风雨,社会氛围也随之变得复杂而多元。那时的士大夫阶层,似乎被一种消极的情绪所笼罩,他们追求着“把酒言欢,笑谈人生”的放纵生活,沉湎于一种颓废却又充满哲学意味的生活方式,深受老庄、佛道思想的影响。
这种风尚,如同涟漪般扩散至社会各个角落,尤其明显地反映在人们的衣着打扮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那“竹林七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缩影。

(图源网络)
宽衣博带,成了那个时代的流行风尚。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被这种大袖宽衫的潇洒所吸引。男子们穿着宽松的衣服,胸前露出肌肤,衣袂飘飘,尽显自在与随性;而女子们则身着长裙,裙摆拖地,大袖翩翩,饰带缠绕,既优雅又飘逸。
随着魏晋南北朝的演进,服饰制度也发生了变革,民族服饰开始交融。冠帽不再只是传统的样式,而是更多地采用了文人喜爱的幅巾,诸如折角巾、菱角巾等,各具特色。
魏文帝曹丕曾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来区分官员的品级,这一制度不仅影响了当时,更是为后世的服饰制度奠定了基础。
晋代的首服中,除了沿用幅巾外,有官职的男子还会佩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上纱帽的,便是漆纱笼冠。这种冠帽本是两汉武士所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在官员中流行,更逐渐传入民间,成为男女皆可佩戴的时尚单品。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各民族的文化与习俗开始相互渗透,服饰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逐渐成为主流,不论贵贱、男女,皆可穿着。女子的衣着则呈现出“上俭下丰”的特色,既展现了女性的婀娜身姿,又体现了时代的审美风尚。
此外,东晋末至齐、梁间,人们的衣着开始流行襦裙套装。这种套装起源于汉代,但到了晋代,其特色逐渐凸显,上衣短小而下裙宽大。同时,人们还喜欢穿着笏头履、高齿履等漆画木屐,成为一时的风尚。
值得一提的是,少数民族在服饰上也受到了汉朝典章礼仪的影响。鲜卑族北魏朝在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姓氏,还要求群臣都穿上汉族的衣冠。这一改革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也使得秦汉以来的冠服旧制得以延续。
长期的战乱使得南北方的民众被迫离散,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应运而生。各民族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也使得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发生了改变。当时,汉族人甚至以穿着北方民族的服饰为时尚,无论是官兵还是百姓,都乐于穿着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为日常的休闲服饰。
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在动荡与交融中绽放出了独特的光彩。随着历史的演进,虽然服饰的样式和风格不断变迁,但那份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的传承却历久弥新。


IP属地:四川1楼2024-05-08 14: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