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像炼金术从亚历山大和哈兰传入伊斯兰世界一样,伊斯兰教徒又把它传入讲拉丁语的欧洲。将阿拉伯语的炼金术著作译成拉丁语早在公元12世纪就开始了,当时英格兰切斯特的学者罗伯特(Robert)迈出了这方面开创性的一步。在欧洲的炼金术文献中,有许多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用的词汇,它们通常以音译的形式出现,如:硫(abric),碱(alkali),锡(alcazdir),酒精(alcohol),氯化铵(almizadir),硼砂(anticar),脂肪酸盐(asabon),狮子(ased),熔炉(athanor),梨状坛(aludel),樟脑(camphor),长生不老药(elixir),黄金(daeb),铁(hadid),石头(hager),银、月亮(kamar),树脂(luban),盐(malek),铅黄(martak),长颈蒸馏瓶(matrass),煤焦油(naphtha),甘松油脂(nard),铜(noas),石灰(nora),雄黄(realgar),粘土(tain),滑石(talc),酒石(tartar),氧化锌(tutty),朱砂(usifur),水银(zaibuch),碱式碳酸铜(ziniar)。
图663 炉子里面的蒸馏装置:(A)蒸馏罐;(B)水浴口;(C)熔炉;(D)炉篦;(E)除灰装置;(F)接受器。

不久炼金术手稿就广泛流传。1350年,博洛尼亚有个传教士一人就拥有72本。大约一个世纪后,印刷术的发明更促进了它的传播。不过,迄今所知,只有两部完整意义上的炼金术古版书,似乎都出自盖博(边码736)之手。其中,一部包括《完美的总结》(Sum of Perfectionis)和《神效药剂的调查》(Investigatio magisterii,?1485年),另一部是《多彩的自然》(Flos naturarum,1473年)。大约从16世纪中叶起,炼金术著作的出版变得丰富起来,直到玻意耳(Robert Boyle)的著作《怀疑的化学家》(Sceptical Chymist,1661年)的出版,炼金术才开始声名扫地。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炼金术著作是盖博,即贾比尔·伊本·哈写的。有两本具名盖博的拉丁文小册子是由贾比尔的大量阿拉伯语著作中翻译而来;但是其中不少著作,像《完美的总结》,没有相应的阿拉伯语原著,这些著作的真实性也因此受到怀疑,可能它们最初的手稿是由13世纪一位不知名的欧洲炼金术士所写。就涉及的材料和仪器而言,书的内容大体上是典型的西方炼金术;像在穆斯林世界甚至更早的炼金术一样,重点仍主要放在蒸馏器和熔炉上。
虽然人们为设计精巧的蒸馏器花费了相当的心思,然而在炼金术的整个历史中,它也没能比最早的模型有多少改进。图663显示的是中世纪及以后通常所用的一些蒸馏装置,看得出来,从亚历山大时期的蒸馏器起,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然而,只要器具有小小的进步,实际操作以及蒸馏产物的获得都将随之得到改进。因此在由理查德·拉塞尔(Richard Russell)于1678年翻译成英语的《完美的总结》一书中,盖博写道:
蒸馏的一种方法是用装满灰的陶盘来进行;但另一种方法可在容器里加水,蒸馏器放在摆放整齐的干草或羊毛上,保证它在实验完成前不会被打坏。在用灰蒸馏时,火要猛一些;如果是用水蒸馏的话,火候应温和、平稳一些,因为水不必像灰一样需要灼热的温度。所以,在用灰蒸馏时,颜料和土壤中那些粗糙的成分易于提取;若是用水蒸馏,那些无色的性质更接近纯水的精细成分易于提取。因此用水蒸馏比用灰蒸馏更有利于分离物质。当他用灰蒸馏 “混和物”(oyl),几乎无法从接受器里得“混和物”(oyl)的分离产物时,他就很清楚地知道,分离成功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用水蒸馏上。此后,经过反复尝试,他终于把“混和物”(oyl)的各种组分分离了出来。
图663 炉子里面的蒸馏装置:(A)蒸馏罐;(B)水浴口;(C)熔炉;(D)炉篦;(E)除灰装置;(F)接受器。

不久炼金术手稿就广泛流传。1350年,博洛尼亚有个传教士一人就拥有72本。大约一个世纪后,印刷术的发明更促进了它的传播。不过,迄今所知,只有两部完整意义上的炼金术古版书,似乎都出自盖博(边码736)之手。其中,一部包括《完美的总结》(Sum of Perfectionis)和《神效药剂的调查》(Investigatio magisterii,?1485年),另一部是《多彩的自然》(Flos naturarum,1473年)。大约从16世纪中叶起,炼金术著作的出版变得丰富起来,直到玻意耳(Robert Boyle)的著作《怀疑的化学家》(Sceptical Chymist,1661年)的出版,炼金术才开始声名扫地。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炼金术著作是盖博,即贾比尔·伊本·哈写的。有两本具名盖博的拉丁文小册子是由贾比尔的大量阿拉伯语著作中翻译而来;但是其中不少著作,像《完美的总结》,没有相应的阿拉伯语原著,这些著作的真实性也因此受到怀疑,可能它们最初的手稿是由13世纪一位不知名的欧洲炼金术士所写。就涉及的材料和仪器而言,书的内容大体上是典型的西方炼金术;像在穆斯林世界甚至更早的炼金术一样,重点仍主要放在蒸馏器和熔炉上。
虽然人们为设计精巧的蒸馏器花费了相当的心思,然而在炼金术的整个历史中,它也没能比最早的模型有多少改进。图663显示的是中世纪及以后通常所用的一些蒸馏装置,看得出来,从亚历山大时期的蒸馏器起,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然而,只要器具有小小的进步,实际操作以及蒸馏产物的获得都将随之得到改进。因此在由理查德·拉塞尔(Richard Russell)于1678年翻译成英语的《完美的总结》一书中,盖博写道:
蒸馏的一种方法是用装满灰的陶盘来进行;但另一种方法可在容器里加水,蒸馏器放在摆放整齐的干草或羊毛上,保证它在实验完成前不会被打坏。在用灰蒸馏时,火要猛一些;如果是用水蒸馏的话,火候应温和、平稳一些,因为水不必像灰一样需要灼热的温度。所以,在用灰蒸馏时,颜料和土壤中那些粗糙的成分易于提取;若是用水蒸馏,那些无色的性质更接近纯水的精细成分易于提取。因此用水蒸馏比用灰蒸馏更有利于分离物质。当他用灰蒸馏 “混和物”(oyl),几乎无法从接受器里得“混和物”(oyl)的分离产物时,他就很清楚地知道,分离成功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用水蒸馏上。此后,经过反复尝试,他终于把“混和物”(oyl)的各种组分分离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