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晋时期,这镇江入海口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江洲,这倒是跟当时镇江或者丹徒所处的地理状况非常接近,镇江当时就是长江入海口,入海口处肯定有大量长江夹带来的沙泥长久堆积成海边形成江中的小洲。且“徒”的上古音是*dho,跟“渚”的上古音*tjo,其实很接近,韵部都是鱼韵,而韵母的d和t经常可以互转或者通假,丹的本义也是红色,所以“丹徒”可能就是秦汉时期某种对“朱方之渚”按秦汉时期语言习惯重新命名。现在江南吴地还保留有类似的地名,比如无锡的“鼋头渚”,南京有“吴濑渚”等等。至于什么秦始皇派3000“赭衣囚徒”挖山,因而得名“丹徒”,那就是完全是后世的穿凿附会之言,就是鬼话了,完全不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