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吧 关注:28,286贴子:1,261,015
  • 8回复贴,共1

吐蕃史 第三弹吐蕃中节度 猫猫速精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吐蕃节度使制度是吐蕃王朝在军事发展进程中设置于占领区的军事建制。其中,中节度是吐蕃王朝针对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的军事战略而部署的军事单位,有独立的军事建制体系和攻防区域。以传世汉藏文史籍、碑铭及敦煌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吐蕃在西川、西洱河地区军事战略部署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节度的形成可追溯到吐蕃部落制时期对外军事部署形式中的三大“勇部”;管辖区域随着吐蕃与当地诸部关系的变化而有所伸缩;由于吐蕃对西洱河地区攻略中军事地理交通的特殊性,吐蕃中节度亦被称作“铁桥节度”。
-
  
-
     吐蕃节度使制度是吐蕃王朝在军事发展进程中设置于占领区的军事建制。其中,中节度是吐蕃王朝针对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的军事战略而部署的军事单位,有独立的军事建制体系和攻防区域。以传世汉藏文史籍、碑铭及敦煌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吐蕃在西川、西洱河地区军事战略部署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节度的形成可追溯到吐蕃部落制时期对外军事部署形式中的三大“勇部”;管辖区域随着吐蕃与当地诸部关系的变化而有所伸缩;由于吐蕃对西洱河地区攻略中军事地理交通的特殊性,吐蕃中节度亦被称作“铁桥节度”。
     关键词:唐代 吐蕃中节度军事建制 职官制度
     
     吐蕃王朝与唐朝关系密切,伴随唐蕃间军事关系的演进,吐蕃的军事建制及管理制度在原先军事部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逐步衍生出一套与唐朝军事制度相仿的军事建制体系与职官制度。节度就是吐蕃王朝在对外军事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军事建制内容之一。
     吐蕃的节度使,作为一级重要的军事建制,颇受学界关注,但由于史料的匮乏与零散,加之记载互有抵牾,长期困扰吐蕃制度史、军事史的研究。随着西域、敦煌古藏文文献的出土与刊布,吐蕃军事建制Khrom浮现出来,学界对之较多关注与研究,并逐渐将之与节度使这一军事建制结合起来。但吐蕃节度制度的层级关系依然不甚清晰,特别对吐蕃在川西、南诏地区的军事建制始终停留在推测层面。林冠群先生《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建制之研究》对吐蕃军事建制进行总结性讨论后,不得不指出:吐蕃有东道节度、北道节度、西道节度,而“吐蕃南道节度所辖其他军镇,史料阙轶,仍有待搜考”。



1楼2010-08-21 20:52回复
    细忖之,安戎城在剑南道北部茂州西南,而西洱河地区在剑南道西南部,两地相距甚远,如言唐筑安戎城可断吐蕃通蛮之路,尚可理解,而吐蕃夺取安戎城后能迅速从四川北部控制云南洱海地区,这种围绕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外
       细忖之,安戎城在剑南道北部茂州西南,而西洱河地区在剑南道西南部,两地相距甚远,如言唐筑安戎城可断吐蕃通蛮之路,尚可理解,而吐蕃夺取安戎城后能迅速从四川北部控制云南洱海地区,这种围绕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外围,从唐军戍守范围内南下攻略西洱河地区的大区间作战战术,不仅从军事交通地理条件上令人费解,就其控驭速度而言亦令人不可思议。对此,学界早有注意,并将原因归之于当地人与吐着在人种、经济、文化上比唐朝有更多的共同性,更有从政治军事及地缘政治关系角度寻求其合理性者。但是,安戎城与西洱河两个局部区域分属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两者间的距离较远,从军事管控的角度言,战线过长,区域纵深过
    大。从战术角度讲,安戎城的战略价值,时任武则天麟台正字的陈子昂在上书中有至为明确的表述:“臣闻吐蕃爱蜀富饶,欲盗之久矣,徒以山川阻绝,障隘不通,势不能动。”可见,与其说吐蕃攻夺安戎城作为攻略西洱河地区诸蛮的基地,不如说其主旨在于切断唐朝中央与西洱河地区诸蛮之间的联系,更准确地说,是吐蕃针对其作战方略而插向其东部平原地区与东南部西洱河地区的双刃剑,既牵制唐军对西洱河地区的交通与影响,又加强对成都平原的攻势。产生安戎城与西洱河战场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大概因为唐朝史官对吐蕃的接触都集中在西域、河湟、松潘地区,而在剑南道南部地区,直接接触的是西洱河诸蛮,吐蕃从安戎城突破同时,即迫降了西洱河诸蛮,似乎吐蕃亦与唐军一样,坐拥安戎城,才能通过清溪关道过邛部实现对西洱河地区的羁縻。
    


    4楼2010-08-21 20:55
    回复
      2025-08-22 12:59: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吐蕃中节度”的辖域
           
           上引《蛮书》卷2泸水条的记载,   又有[孙]水,源出台登山,南流过隽州,西南至会州诺赕与东泸水合。[东泸水],古诺水也,源出吐蕃中节度北,谓之诺矣江。南郎部落。又东折流至寻传部落,与磨些江合。[磨些江]源出吐蕃中节度西共笼川肇牛石下,故谓之漦牛河。环绕弄视川,南流过铁桥上下磨些部落,即谓之磨些江。至寻传与东泸水合。东北过会同川,总名泸水。
           诺矣江,为东泸水上游至源头的一段,即今雅砻江。磨些江,上游称漦(同“牦”,亦有误作“犁”者)牛河,为今金沙江。由文意可知,“吐蕃中节度”北至雅砻江上源一段,西至金沙江源流段。
           “吐蕃中节度”的南段,当与南诏政权辖域相接。南诏王异牟寻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即位,他统治期间,南诏疆域“西至于太石,西北至于吐蕃,北至于神川”,则吐蕃中节度控制范围南至神川,西南达永昌西之大雪山。实际上,吐蕃中节度所辖的南境,随着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之间的征伐及其与蒙诏贵族间领属关系的变化而有所盈缩。吐蕃力量最初活动于以铁桥为中心的麽些江流域。高宗永隆元年(680)西洱河诸种落皆降附,吐蕃势力才开始向洱海地区渗透。一方面,通过“悉夺其险立营候”,实现对诸蛮部落的军事控制;另一方面,以蒙氏家族为主的诸诏在统一过程中,部分部族因利益关系而背弃,如剑川蛮、河蛮以及浪穹、施浪等部先后降蕃,使剑川与野共川一带随之为吐蕃控制,成为吐蕃与南诏之间的中间地带,直到蒙氏家族后裔在唐朝扶持下统一南诏,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直到贞元十年南诏破剑川,尽获施浪部落,千傍罗颠脱身走泸北,剑川地区才复归南诏,吐蕃势力复向北缩至神川一带。
      


      7楼2010-08-21 20:58
      回复
        “吐蕃中节度”的东缘,势力直抵唐朝西川节度辖控的东蛮主要活动区域,“邛部东南三百五十里至勿邓部落,大鬼主梦冲,地方阔千里。邛部一姓,白蛮五姓,乌蛮初止五姓,在邛部、台
        登中间,皆乌蛮也……又束、钦两姓在北谷,皆白蛮,三姓皆属。梦冲内受恩赏于国,外私于吐蕃”。邛部等东蛮诸部“首鼠两端”,他们活动的邛部(今越西东北)与台登(今四川冕宁县东)之间区域便成为吐蕃与唐剑南西川节度之间的过渡地带。在吐蕃势力最盛时,邛部依附吐蕃,则吐蕃中节度所能达到的势力直抵昆明(今云南盐源)、巂州(今四川西昌),按当时南诏王异牟寻的话说,“昆明、巂州与吐蕃接,不先加兵,必为所胁”。因此,随着唐蕃间的较量,邛部诸爨蛮的摇摆,吐蕃中节度的辖域范围亦有所伸缩,而“吐蕃中节度”的东向攻略则为吐蕃对唐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吐蕃中节度”以神川铁桥地区为中心,主体范围与磨些蛮居地犬牙交错,向东最远到昆明、邛部一带。这个区域,虽从北部、西北部看延伸至吐蕃境,但从当地的交通地理条件看,军事攻略的目标是明确的,战区化部署是明显的。
        


        8楼2010-08-21 20:58
        回复
          炎热是吐蕃人的天敌。


          10楼2010-08-21 20:59
          回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吐蕃中节度”作为吐蕃诸道节度之一,是吐蕃政权针对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所设置的军事单位。从吐蕃总体战略部署及进程看,“吐蕃中节度”与“吐蕃东鄙五道节度”、“吐蕃北道节度”、“吐蕃南道元帅”所领机构等之级别相当。“吐蕃中节度”设立的时间最迟在天宝年间,其前身可上溯到吐蕃早期部落制下军事征伐体系之“三大勇部”,在其中之一“中勇部”的基础上演变为后来的“吐蕃中节度”。由于唐朝于睿宗景云元年(710)始设“节度使”之号,而此前吐蕃于其占领区已经开始了khrom的设置,从“中勇部”演变到“中节度”,其间是否经历过军镇(khrom)的过渡阶段尚未可知。“中节度”始终以神川地区为中心,向南一度控制了剑川与野共川一带,并以此为基地实施对南诏的羁縻统治;向东则配合其北线力量与唐军不断争夺巂州一线,构成吐蕃人对唐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楼2010-08-21 20:59
            回复
              嗯,看起来和唐的节度使很类似,不知后来这些节度是否发生过像唐节度使那样的割据呢?


              12楼2010-08-22 20:26
              回复
                资治通鉴上曾经介绍了吐蕃的一次内乱,与赞恐热的叛乱
                但是没介绍完,草草了结了


                IP属地:湖北13楼2010-08-23 07:52
                回复
                  2025-08-22 12:53: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吐蕃前期是内乱过 直到松赞干布即位才有所成就 中期(武则天时期)论钦陵内部不合 直到分裂为止都还一般


                  14楼2010-08-23 0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