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节度使制度是吐蕃王朝在军事发展进程中设置于占领区的军事建制。其中,中节度是吐蕃王朝针对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的军事战略而部署的军事单位,有独立的军事建制体系和攻防区域。以传世汉藏文史籍、碑铭及敦煌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吐蕃在西川、西洱河地区军事战略部署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节度的形成可追溯到吐蕃部落制时期对外军事部署形式中的三大“勇部”;管辖区域随着吐蕃与当地诸部关系的变化而有所伸缩;由于吐蕃对西洱河地区攻略中军事地理交通的特殊性,吐蕃中节度亦被称作“铁桥节度”。
-
-
吐蕃节度使制度是吐蕃王朝在军事发展进程中设置于占领区的军事建制。其中,中节度是吐蕃王朝针对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的军事战略而部署的军事单位,有独立的军事建制体系和攻防区域。以传世汉藏文史籍、碑铭及敦煌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吐蕃在西川、西洱河地区军事战略部署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节度的形成可追溯到吐蕃部落制时期对外军事部署形式中的三大“勇部”;管辖区域随着吐蕃与当地诸部关系的变化而有所伸缩;由于吐蕃对西洱河地区攻略中军事地理交通的特殊性,吐蕃中节度亦被称作“铁桥节度”。
关键词:唐代 吐蕃中节度军事建制 职官制度
吐蕃王朝与唐朝关系密切,伴随唐蕃间军事关系的演进,吐蕃的军事建制及管理制度在原先军事部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逐步衍生出一套与唐朝军事制度相仿的军事建制体系与职官制度。节度就是吐蕃王朝在对外军事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军事建制内容之一。
吐蕃的节度使,作为一级重要的军事建制,颇受学界关注,但由于史料的匮乏与零散,加之记载互有抵牾,长期困扰吐蕃制度史、军事史的研究。随着西域、敦煌古藏文文献的出土与刊布,吐蕃军事建制Khrom浮现出来,学界对之较多关注与研究,并逐渐将之与节度使这一军事建制结合起来。但吐蕃节度制度的层级关系依然不甚清晰,特别对吐蕃在川西、南诏地区的军事建制始终停留在推测层面。林冠群先生《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建制之研究》对吐蕃军事建制进行总结性讨论后,不得不指出:吐蕃有东道节度、北道节度、西道节度,而“吐蕃南道节度所辖其他军镇,史料阙轶,仍有待搜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