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五节 甲状旁腺与甲状腺C细胞•甲状旁腺激素(PTH):84肽,通过cAMP发挥作用,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对骨骼的作用:首先将骨液中的钙转运入血液(快速作用),然后刺丄激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并促进破骨细胞生成,溶解骨组织,钙磷大量释放入血液(延缓效应)。
–对肾脏的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导致——;同时激活肾脏的a-羟化酶,使25-OH-D3转变为有活性的
1, 25-(OH)2-D3。–1, 25-(OH)2-D3的生成:体丄内的维生素D3主要来源于皮肤(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中紫外线作用转化而来),也可有动物食品提供。VD3首先在脏转化为25-OH-D3,然后经肾脏作用生成有活性的1, 25-(OH)2-D3。–1, 25-(OH)2-D3的作用:•促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生成与钙有很高亲和力的钙结合蛋白,参与对钙的转运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骨钙的沉积与动员:一方面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血钙血磷水平,刺激成骨细胞活动,促进骨盐沉积与骨的形成;另一方面,当血钙浓度降低时,又提高破骨细胞的活动,动员骨钙入血。
•增强PTH对骨的作用,在缺乏1, 25-(OH)2-D3时,PTH的作用明显降低。–PTH分泌的调节:主要受血钙浓度的反馈性调节。
•降钙素(CT):32肽,降低血钙与血磷。
–对骨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减弱溶骨过程;增强成骨细胞活动,增强成骨过程,使骨组织钙磷沉积增加,释放减少,血钙磷含量下降。–对肾脏的作用: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氯的重吸收,使其排出增多。
–降钙素分泌的调节:也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CT与PTH作用比较:二者作用相反丄,共同调节血钙水平,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CT作用快速而短暂,对高钙饮食引起的血钙恢复正常水平起着重要作用;PTH作用交缓慢而持久,发挥长期调节作用
第六节 肾上腺•肾上腺的结构特点:髓质与皮质
•肾上腺皮质:位于腺体的表浅部位,由外而内分别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与性激素(主要是雄性激素)。皮质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活动的调节。
•肾上腺髓质:位于腺体深部,由嗜铬细胞组成,分泌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可刺激其分泌增加,这一活动单位称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其次为脱氢皮质酮。
–作用:调节机体水盐代谢,促进肾脏远曲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钠、水,排出钾离子,即排钾保钠。同时增加血管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此作用大于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理:通过增加醛固酮诱导蛋白的合成而发挥作用,后者可能是管腔膜钠通道蛋白、ATP合成酶、小管上皮细胞基膜的钠泵。
–分泌调节:受血管紧张素与血钠、血钾浓度的调节。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可直接刺激其分泌。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其次为皮质酮。
–作用:为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激素。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分解动员,向物质分解与生糖的方向进行。过量时,脂肪的分解动员伴随着异常分布,可引起向心性肥胖,以及应激性糖尿病。•对水盐代谢的影响:排钾保钠作用较醛固酮弱,同时促进钙磷从尿中排出,导致血钙降低。•对血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影响:RBC、Plat(刺激造血)、N增加(外周动员),淋巴细胞减少(抑制分裂),同时促进淋巴细胞与嗜酸粒细胞破坏。•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提高兴奋性,过度时可导致轻躁狂甚至精神失常。•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对维持正常血压是必须的,机理:对肾上腺素有允许作用;抑制扩血管的前列腺素合成;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利于维持血容量。•在应激中的作用:各种有害刺激以及精神紧张、焦虑等,均可通过轴系活动刺激其分泌增加,同时也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产生一系列的功能变化。•药理作用:抗休克(升高血压);抗过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膜);抗炎症,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抗感染(动员白细胞),但必须在强有力的抗菌药物的作用下使用;抗(抑制)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