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侨书院吧 关注:38贴子:269
  • 0回复贴,共1

深国交2022届毕业生王楚妍刘涵钰:深国交学子如何申请美国名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国交2022届毕业生 王楚妍(左)
获美国韦尔斯利学院录取
获加州伯克利、加州洛杉矶、加州圣芭芭拉、加州戴维斯录取
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预录取
深国交2022届毕业生 刘涵钰(右)
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
获加州伯克利、加州洛杉矶、纽约大学、加州圣芭芭拉、加州戴维斯录取
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预录取
深国交过往申美录取结果比较好的同学,GPA大部分保持在3.95+,而你们的GPA未到达3.95。请问在申请中你们担忧过GPA会造成劣势吗?GPA方面你们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呢?
Question 1
Keywords:
l 选课难度的影响
l 焦虑
王楚妍:
GPA确实是我申请季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希望大家尽可能地保持好。
不过我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在G1的时候,我被分到一个英语加速班,和G2一起学习English as First Language(英语第一语言),第一学期没有学好,给我的GPA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是,因为觉得自己G1英语提升很快,G2的时候我还是选择留在这个班,又一次在第一学期没有学得很好。这两个学期我拿了成绩单上唯二的C。
但是,除了英语之外,我的成绩最差也只是B,而且我一般在一个学年中,第二个学期(也就是期末考试和国际考)的GPA基本都是4.0,A2上学期也是4.0。
因此,我认为我的GPA反映了一个趋势--我或许会在开始学一门课的时候学的没那么好,但我总是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拿到好成绩,反映了我对高难度课程的高适应度。美国大学应该会喜欢愿意挑战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的学生,而不是靠选很简单的课来把GPA水到4.0的那些学生。
在G1G2的英语快班结束后,我在A1也选了AS Literature,也是A1可选最高难度的英语选项之一,并且从此拿的都是A/A*的等级。我认为这也反映了我在G1G2的努力成果--英语成了我的优势科目。我最终申请大学的时候也找A1的英语老师要了推荐信。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保持GPA一定是首要目标,但是也不能因为想要保持一个好的GPA,而故意选择难度低的课程。
刘涵钰:
首先,尽管是作为GPA较低录取梦校的例子,我还是希望能和大家强调GPA的重要性。高GPA不是高录的保证,但高GPA比低GPA更有可能高录。所以,希望大家重视GPA的管理,在保障GPA的前提下再进行其他内容。对于现在GPA已经不够满意的学弟学妹们来说,补救GPA的最好办法,就是这一次和下一次,考到最好。
GPA的保持可以说是我申请季中最大的压力源。我的GPA在G1G2时保持得非常不错,G年级的课业对我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在G2国际考成绩比较让我满意的情况下,到A1时,课程难度一下变高,加上我心态上的掉以轻心(觉得自己不用怎么学也能考好),直接导致了我A1的成绩明显下滑。
所以关于GPA,我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到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GPA的管理无论何时都要严肃对待,如果感觉到自己近期放松了,需要马上调整状态,而等到大考再发现就已经来不及了。从G Level到A Level的课程难度gap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刚上A年级的时候,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情况。
另外,关于选课,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格外注意的是,如果大家A年级要选深国交在G年级开设了但自己没有学过的课程,需要特别留心。就我个人来说,因为G年级没有学CS的经验,而A年级又选了CS,导致我在刚刚入门的时候感觉特别有压力。由于课上大部分的同学G年级都学过基础内容,所以老师上课时会直接跳过入门的部分,进入更高难度的课程。因此,建议大家A年级选新课慎重,如果仍然希望学,那么假期请一定一定一定要充分预习!不要偷懒!
你们认为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样的?
Question 2
Keywords:
l SAT/ACT能出分尽量出
l Test optional的话要发展其他方面
王楚妍:
托福不用说了,基本前三十的美国大学都有100分,单科25分的最低要求。但是,我个人觉得110分以上一分两分的差距不是很大,也非常看运气。比如,我G1入学的时候考的那次托福,总分106,写作单项28,我以为我可以随随便便就30。结果,三年过去了,我因为懒得准备,随随便便考出来的还是28,也很无奈。
至于SAT/ACT,我认为能考就是要考的。我因为一些个人原因,非常不适合超过2个小时左右的考试,所以ACT最后也只是考出了一般的成绩,没有提交,但是这一点我的counselor也在推荐信里帮忙解释了。
所以对于标化,我的建议是托福过110,ACT/SAT尽量往高了考,往早了准备。接下来美国大学都会陆续恢复标化要求,国交也成了ACT考场,所以学妹学弟们没有理由不准备啊(笑)。
刘涵钰:
托福作为语言考试,越早准备越好,后期压力小,也能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关于SAT/ACT,我只有在2019年十月份有机会在香港考过一次SAT。由于考试时间早,加之是首考,所以1490也提交了。但是,随着covid影响的慢慢过去,SAT/ACT的重要性肯定会逐渐恢复的。不管怎么说,一个优秀的标化成绩,肯定比test optional要更加有力,所以大家加油!
你们如何看待活动/科研/竞赛/夏校等等的重要性呢?
Question 3
王楚妍:
我是认为,能力范围内,兴趣范围内,追求质量的情况下,做得越多越好。我对这几项的排序是活动>夏校>竞赛>科研,甚至据lhy告诉我,她commonapp上需要填写的五项奖项没有填满,都对她的申请没有重大打击。当然,对于理科生,这个排序会有所变化。
刘涵钰:
有很多学弟学妹常问这个类型的问题,关于“xx重不重要、我是不是一定要去做。” 我曾经也有类似的困惑;如今申请季结束,我个人对此的想法是:活动/科研/竞赛/夏校等等,全部都重要,能全部做到就全部做;如果不能,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想做的、擅长做的内容做到最好。不过真的能“全部做好”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做好我们擅长的事情就已经足够出色了。
另外,我们做的事情应该是由自己的想法出发的,而不是看到别人都在参加某个比赛就因此参加;例如,一个申请社会学的人去参加了很多不同的数学、物理、经济比赛,除非你在申请中希望展现的是一个跨学科的、并找到了两个不同领域的交织点的学术形象,否则这样的奖项在履历中也不会有多大的价值。
你们认为有价值的活动是怎么样的,可以举几个自己的例子吗?
Question 4
王楚妍:
“十个活动”的概念我是比较晚才听到的,但是我也都填满了,并且我填的每一项几乎都是自己作为发起者或leader。我个人认为,活动不应该为了申请而做,而是应该做一些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
比如,我在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发现深圳有几个高中生正在策划为深圳的环卫工人或者外卖骑手购买口罩,于是我就加入了这个团队,成为了后来「口罩深圳」的发起者之一。在口罩深圳的活动中,我和另外几位来自深中,深外的朋友一块儿募捐了几万块钱,为深圳的环卫工人购买了几批口罩,84消毒液等物资。
但是,当时的我完全没有想到可以把这件事情写进申请,也算是因为自己的一时想法得到了好的回报。事实上,我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写进十个活动里,而是在申请中的"你因为新冠疫情而受到了什么影响"这栏里写上了我当时受影响的原因。


除了口罩深圳,我还发起和参与了挺多其他自己喜欢的活动。细数有校内哲学社、GirlUp 深圳,等等。总之,我的活动列表应该是整个申请当中最出彩的地方,也很贴合我的意向专业:哲学(philosophy)、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能申请到,大约也是因为热爱。我的活动列表大概也稍稍解释了我的GPA,因为我不像很多人那样专注学习,而是花很多时间在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上,也算是一个特点。
刘涵钰:
我也算是一个很热爱做各种活动的人。在申请中,我觉得我参与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申请结果有直接影响的,第二种是对我的个人成长有重要价值的。
就我自己的分析来说,对我的录取结果(戏剧/劳工关系)真正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只有两个。
一是Pioneer的论文项目:我的论文最终没有被发表,但是我的选题和内容充分地体现了我对戏剧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课题的好奇心与学术深度。
二是我在十年级暑假去了一个广州本地的工厂进行实地调研,并以调研内容作为素材与朋友共同创作了一部独白剧。这两个对申请有直接影响的活动的共同价值是,他们都体现了我对戏剧在社会中的反思和作用的好奇与热情。


但除了这两个活动,我在校内参与的BPC,SELT等等活动,对我来说更是受益匪浅的。可以说,我在校内的这些活动上付出的时间、精力,相比履历上的“重要”活动是更多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前期许许多多的积累。才让我最终有能力完成能在申请中具有特色的活动。

(BPC商务实践社于2020-2021年的大合照)

(selt的合影)
在这些“无关紧要”的活动中,我真正成长为了一个更有洞察力,更有执行力,更为完整的人。
因此,如果有学弟学妹们还在困惑“我想做的事情好像对申请不太有用”,那么我的答案是:喜欢的事情就放手努力去做吧,直接或间接地,它们的果实总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对你呈现出来,因为它们带给你的成长是不可消磨、不可忽视的。
你们都是同时申请牛剑和美国的,你们如何平衡申请季的有限时间和精力?
Question 5
Keywords:
l 牛剑文科的难度
l 双申的压力/ 剑桥和早申请
l 双申的好处
王楚妍:
在我看来,双申除了比申一个国家要忙一些,其他都是好处。申请美国的时候,我需要注意gpa(包含了国际考),专业兴趣(课外阅读+科研)等等,这些都让我在申请英国的时候变得轻松。我在写申请英国的文书时文思泉涌,只是改了5稿左右就定下来了;而美国的主文书也是属于定稿比较早的(没记错的话大概在九月底)。

王楚妍(右一):和朋友一起在iris办公室提交美国申请
我个人课外比较喜欢读书,所以准备起来英国并没有那么难,也在此建议喜欢读专业相关课外书的人都去试一下牛剑申请。此外,有些牛剑专业需要准备admissions tests,这一点需要耗费更多时间,要自行探索清楚。
刘涵钰:
双申的确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国交留学中心其实不太建议牛剑和ED同时申请,我觉得是有其道理的。如果双申的目标是同时得到牛剑和ED校的Offer,那么很有可能两边都没有办法尽全力。如果双申的首要目标是结果导向的,既想拿到牛剑的录取,又想拿到ED校的offer,那么选择双申大概需要深入地了解双申的任务量及自己和大环境的客观水平,谨慎做出决定。
然而,对我来说,我觉得双申的过程还是带给我极大的收获的。申请剑桥,我一开始就是冲着过程中的收获去的,而这个过程也真真切切地带给了意想不到的价值。
一开始如果不是为了剑桥HSPS读的那些书,准备的那些资料,打磨的PS和面试,最终在RD阶段的时候,我不会想到申请Cornell的labor relations,不会意识到这个学院和专业与我的profile的贴合程度,更不会能在文书里体现那么多那么深的内容,最终让我有机会进入Cornell。
最后,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吗?
Question 5
王楚妍: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可能只是一句空话,幸运的人一定是极少数。但是有什么关系呢?申请美国让人能够完善自己的人格,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事情,愿意投入时间到课外发展兴趣--这些都是比申请结果本身更重要的。
如果选择美国,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能够接受这整条路下来没有任何预期的结果,而还是想去走完它。
刘涵钰:
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申美的形势一年比一年更难。可以说,每个录取到理想的学校的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幸运儿,而很有能力却没那么幸运的人却有很多很多。
希望大家可以清晰地认清大环境的形势与自己的情况,坚定地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在这条路上努力奔跑的同时,学习不以结果评判自己和他人,而欣赏过程中的闪光和美好。

周老师有话说
想要了解2022-23年深国交入学考试及备考,欢迎联系我们。深国交备考首选国际备考周老师,10年以上国际学校备考和国际学校全科辅导经验,旗下有南山和福田2个校区,每年帮助数百人考入深国交等各大国际学校,深国交录取率超90%连续五年排名深圳第一,万科梅沙书院、深大师院国际高中、贝赛思、城市绿洲等国际学校录取率接近100%!私信我们zhoulaoshi36524即可免费预约深国交全真模考及课程试听,索取最新课程安排。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心中的梦校。


1楼2022-04-22 12: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