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吧 关注:6,661贴子:68,750
  • 0回复贴,共1

辽南张氏族谱(主要分布于熊岳、瓦房店、普兰店地区)目前14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辽南张氏族谱(主要分布于熊岳、瓦房店、普兰店地区)
目前14辈之字曰:廷中好学维崇德,国兆鸿儒乃希天
当前德字辈和国字辈处于鼎盛时期
需要认亲➕♥电话18941186622
世琏笔记(老家谱)
清嘉庆十二年,复县屡遭灾荒,九房之后逃难于四方。族人回忆往年,先祖张守仁,张守义二公因灾荒不得已而弃先人之传统远离故土,抱恨莫大,如今族人却又重蹈覆辙。哀叹之余,亦担心逃荒族人之后世无地可追寻祖籍,同族之人相见却不知彼此,便修订了本支张氏的第一份家谱,让族中之人各执一册,以免久远失系以至遗憾终生。
清嘉庆二十一年,张世琏与其伯父及侄子张廷良于张家崴子小茅斋兴订家谱,此家谱也称“张世琏笔记”。家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序言(家族介绍),张世琏通过回忆先人口传下的迁徙信息,将本支张氏的来龙去脉理清。后半部分为子孙名册,记载了从始祖张胤龙至出关第四代共七代人的传承,其中从始祖张胤龙至出关第二代有详尽记载,从出关第三代起记载已经不全面了。所记载的子孙大致是留在张家崴子附近的族人,至于张守仁之后人,以及其他外出离乡者基本已无记载。
而后族中之人虽然亦有兴修家谱者,但并无全族“两支十二房”之统谱,大都为各自小支修正家谱,其修谱时的家族信息大都也参照张世琏笔记。而张世琏所留下的家谱笔记也成了本支族人寻根问祖最权威最有用的证据。
张世琏笔记(家族介绍部分)全文如下:
另,文中多有生涩难懂之处,疑为后人传抄之误,参考了我所见过的两个版本整理出本文,两个版本描写叙述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且关键信息大致相同。
【余闻先父传云,祖居永平府潦亭县张家庄,域田盛况,距城里数乃失其真唉。】
【又闻族中多有富贵者,吾以为不可凭,然祖大户,众食古人之糟粕者往往有之,传之何不误乎?】另一份记载为:【又闻族中忆起往往者,吾不以为凭。然而返访贯籍乡老,知糟粕者往往有之,所闻之实乎?】
【至清顺治初年,永平府省皇天不佑,而饥蒹致臻莫过于此,八口之家去五六,十室之邑去二三,契友至亲死亡者不可胜数,同宗共组离散者更为难。】另一份记载为:【顺治初年,永平一省,皇天不佑,而饥荒蕨臻,惟潦亭为甚,八户之庄去五六;十室之邑留二三,饥寒交迫,凡亡者不可胜数,死里逃生,更诉之难终。】
【余之曾祖守义,引颈徘徊,甚觉束手无计,垂头萧索,欲向外省以逃生。于是与叔兄守仁,弃先人之传统,担负以登。】
【乃未几而渐行渐远,见有屹然而崔巍浩乎,其无涯者,伊何境耶?过者惊而告知曰:此山海关也。谁知山海关一渡后,有日月当空之祸,何可言哉!自此而往,曾不知日月之几何?】
【得安居熊岳南黄哨,继而兄弟分袂。兄,独居三道河,兹且不暇论,弟弟也终于时,处处渐得新寨子,张家崴子,羊倌州,朝阳堡等处,此时也几历年所。】
【祖父九人皆能成立,非同少不更事者流。屈指计之,约六十余载,土地难辟而人口益众。后亦各爨一所,即有贫富不一。居出两离者耳,独是无丁无地。】
【九族固为流民,而有地无丁亦同浮云。于是余父与先兄世增皆忧之,忧之深而曲折无弗尽祥也,遂入奉天承德县七甲归仁社民籍,此时也及乾隆四十九年。】
【当空之祸何伤乎,日月之明哉?至嘉庆十二、三年,屡遭凶荒,族中之人,又有散而四方者。回忆往年,故乡已失,抱恨莫大,今也故辙覆蹈。】
【而年远日久,追远者无地可追,相遇者亦不能相识。倘有问答而称呼之间,亦往往谬伤,何如之?】
【伯父八十余岁,命堂侄廷良,某也为某之子,某也为某之孙,历历书之。于诸友出境在境者各执一册焉,以免久远失系之撼耳!】
【难云:伯父之功大,而堂侄之功亦不小焉】
【其斯之谓,与余得之,安之分脉,又预定子孙十四辈之字曰:廷中好学维崇德,国兆鸿儒乃希天】
【嘉庆廿一年(1816)荷月初二,张世琏拟订于小茅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3-27 03: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