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出自2015年5月赵永斌、张野等的论文《Ancient DNA Reveals That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Northern Han Chinese Was Shaped Prior to 3,000 Years Ago》)
早期绛县横水倗国墓地的两例Y染测得是O1b1-M95的殉人M2007ii和M2007iii,很可能测错了。杨宣的硕士论文中的JHM2007_2应该就是2015年赵永斌、张野等撰写的论文中的M2007ii,因为从样本编号看,应都指向的是横水墓地M2007号墓地的2号样本,而且母系都是F。只是杨宣的新论文母系测得更细,为F1a1c2。由此判断,M2007ii样本的Y染检测结果O1b1-M95应是错误的,正确结果应是杨宣的硕士论文中的Oβ-F46。

(上图出自2021年6月吉林大学杨宣的硕士论文《晋南地区横水西周墓地古代人群的基因组学研究》)
由此我判断,2015年测得是O1b1-M95的M2007iii样本很可能也是错误的。因此,我在原来整理的14例O1b1-PK4古DNA汇总表中删除了M2007ii和M2007iii,样本数降至12例。如此,中国境内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目前没有测得一例可以确信的PK4古DNA。这样的结果也是符合我们以往对PK4支系的认知的,即PK4代表的是中国古代南方的百越、荆蛮、百濮等民族,他们不太可能是参与早期中原文明建设的代表父系。关于O1b1-PK4古DNA的更多解读,请参阅本吧另一主贴《O1b1-PK4古DNA集锦》:https://tieba.baidu.com/p/739693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