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朔吧 关注:11,498贴子:5,311
  • 0回复贴,共1

《圆觉经》答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圆觉经》答疑一:依知与不知,而立名相
#大乘了义佛法#
问:老师请教,有人说:“觉不是知,也不在不知。空性不在你我,或你我之间,所以空也不在知与不知,此乃大圆满法”。这种说法对吗?
答:(一)《圆觉经》云:“依幻说觉,觉亦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此人所说的觉,依知与不知,而立名相,我们客观如实地去观察“知”,所谓的“知”是意识分别,所现思维概念,而意识本身只有分别名色的能力,却没有形成概念记忆的能力。那推动意识分别外界,形成对外界概念相续思维的,是心灵觉知体验,由于心灵觉知取舍了意根,才升起来意识对外界信息的相续分别。
你仔细去体察自己的念头,去观察自己的思想,看看你的意识,是否能将任何一个念头、思维,长期留驻在当下?你绝对没有可能留驻任何念头或者思想,因为你的意识思维、念头概念的根本在于你心,不在于头脑。一切念头、思想,都是心灵觉知的愿望,在心灵觉受的体验推动下,以大脑意识予以呈现。
所以说,此人所说的“知”,本身是心识体验,攀缘六根所现的“错觉”,错觉本来是虚幻的,犹如海市蜃楼,有相而无体。他所说的知,是性空如幻的意识,他所说的不知,是离意识分别。心灵对存在体验的觉知,意识与心识,犹如海浪与大海的关系,意识的分别犹如海浪,由心识觉知而现,海浪息灭,意识的浪花融入大海,可是大海的觉受体验,依旧是心识所现的存在妄想,妄心相续不脱轮回。
这就是万法唯识,三界唯心。外道魔法,执迷空有二边见,以为脱离意识所知,有一个实有的不知,却不明白,所知既然是虚幻的,那么与所知相对的不知,本来也是心灵觉知幻化的虚幻。依据虚妄的知与不知,而说有一个“觉”,就是“依幻说觉,觉亦为幻”,是外道执迷的“有见”,认为觉性与知觉相对,知觉熄灭就是觉性,因为知觉是实有的,所以觉性也是可得的,这又是“若说有觉,犹未离幻”了。
《圆觉经》答疑二:请问,你与我的定义是什么?


(二)再说“空性不在你我,或你我之间,所以空也不在知与不知”,看到这段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令我捧腹大笑。学佛之人,最基本的《心经》都应该看过,有几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应该都耳熟能详吧?!
请问,你与我的定义是什么?是我们的色身肉体?色身肉体本四大和合之幻身,因缘业力之所现,如阳焰,如空华,有名相而无实性,故而肉体本幻,幻不可得即空,色性即空,何曾有一个与肉体相对的空性?
请问,你与我的定义是什么?是心识体验与意识分别?心识如幻影,意识如幻影投射的光斑,二者皆累世习气妄想,川流不息,于心灵所现梦境,梦境本空,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诸心无得,诸法无我,故心意自空,何曾有一个与自空的身心,相对而立的空性?
请问,身语意本来空寂,空不异空,你所谓的“空性不在你我,或你我之间”,这个空性如何立?你与我,身心本幻,幻性自空,如何与空性相对立?
既然与“身语意”相对立的,空性本来不成立,是妄语邪说,那么,与“知与不知”,相对立的空,也是心识造作,所现的妄语牵强,犹如痴人说梦,依幻说觉,觉亦为幻!
你所说的“空性”,是执幻为实,幻心而立的“分别见”,心离分别,则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心随分别,则心相轮转,生死不休,你执外道所说空见,歪曲 大圆满中观教法,是断人法身慧命的魔说。《楞伽经》云,坏佛知见者,名为杀佛。何为佛?离幻即觉,何为魔?执幻为实,依邪魔知见,坏如来正观者,即为魔出世间!
大圆满中观教法,是观心实相,“知境为心”,观一切境界为贪嗔痴所现,皆是幻影并无实性;“知心为空”,观贪嗔痴体性,本无可得,诸心无得,诸法无我,妄心熄灭,觉性无生,诸幻熄灭,非幻不动,心无所挂,随顺清净是道;“知空为无二双融”,观心灵贪嗔痴,有相而无体性,贪嗔痴本来性空,所观贪嗔痴,即是观者之分别,贪嗔痴性空,观者亦无得,无得即无挂,无挂即无生,无生则无灭,随顺妄念而性圆满,周遍心识而明晰,则贪嗔痴性即佛性,累世妄念习气,于心灵纯澈明性中,如云雾自然升起,于虚空中自然熄灭解脱,贪嗔痴体性,即如来清净法身,故说“烦恼即菩提,轮回本涅槃”,此乃 大圆满核心教义,汝当受持精进。
2016年11月5日——谢安朔新浪微博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0-09-13 12: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