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朔吧 关注:11,500贴子:5,311
  • 2回复贴,共1
与神相遇
您总说“身心脱落”,可是身心如何能够脱落?
答:你辅导孩子做功课,他不专心学习,你急怒之下训斥了他。
孩子哭得很伤心,你也很内疚,但是余怒未消,悻悻摔门离去。
出去在街上散心,随着情绪的平复,心灵体验逐渐柔软,复苏了平和宁静。
宁静平和的心,会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你意识到,自己刚才言行过激了。
内心升起愧疚与歉意,想着回家给孩子道歉。
注意了!注意了!
你“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过激,从而“想要”道歉的意识。
是随着你心态,从暴怒到平复的体验,而产生的意识对比。
意识形成任何概念,都是心灵体验作为基础。
没有离开体验的意识概念,一切意识分别都是体验在推动。
任何意识思维,都建立于体验之上,所有的意识概念,都是内心体验在表达。
你冷静思索,检验你自己的头脑意识,仔细地体察一下情绪与意识的关联。
看看是不是,你的一切所想,都是有意无意中,内心体验的表达?
好了,既然你平静的心灵,可以反思你暴怒的情绪,可以觉察你的意识思维。
那么,安宁平静的心灵,就一定可以反观觉察到,你所有的意识概念与情绪起伏。
禅定中,从人到神,从三界入法界,修行唯一的状态,
就是保持在凝定清醒中,持续地舒缓柔软心灵。
心灵如何能够柔软?
我们先看心灵为何不柔软?
你内心的欲望越多,恐惧就越多。
内心的自我越强大,意识就越固执。
内心的宽容度越小,心灵思虑相续越快。
内心的贪婪越多,心灵就越昏沉。
你因暴怒而怒斥孩子,因平静而自我忏悔,想一想,你的情绪是不是,因为心灵体验而激荡?
既然我们知道了,形成心灵无法柔软的因素,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去修正心灵体验的构成。
心灵体验如何修正?
减少欲望,越少越好,生活越简朴越好。
远离名利欲望,远离情欲纠葛,清净而宁静的活着。
宽恕他人,宽恕自我,在宽恕中融化体验,在体验融化中,释放心灵觉受。
反思自我,忏悔自己的过错,真实袒露心灵污垢,勇敢面对内心自我的罪恶。
让一颗颗自我保护的心,在忏悔中分解。
自我体验,就是一颗颗维护身心感受,维护自我形象,维护利益名誉的心构成的。
你能真实地,观察自己,忏悔自己一颗颗贪婪虚假的心,心灵放弃了对自我利益的维护。
随着一颗颗执迷贪婪,一颗颗欲望纠缠的心,一次次的融化剥落。
最终,你的心灵之中,就慢慢的失去了,自我体验对心灵觉受的束缚。
心灵,不再被欲望体验、情感执迷、利益保护驱动。
不被业力习气牵引的心,就会如同冰块一样,融化为流动的清泉。
清澈的泉水,不被残存的欲望体验,渴望执迷的冰块阻碍。
建立于体验冰块之上的,建立于欲望冰块上的,意识概念、记忆思维,
就会如同盖在冰块上的房子一样,
随着体验冰块的融化,意识房子随着冰块一起沉入海底。
不被意识记忆镣铐的,内心深处的清澈觉知,如同深海中浮现的光明。
会在你的心灵柔软觉受中,如太阳升起般灿烂辉煌,自内而外的照耀身心。
光明是清澈明晰,纯净无杂的温暖。
你就是温暖,你就是纯净,你就是清澈,你就是无杂的光明。
你会在清澈中,熟悉纯净的明晰。
你熟悉,纯净明媚的清澈,时间长久了,
你内心对人间的自我,构成自我的习气与妄念,就慢慢遗忘了。
你的记忆会衰退,你的意识会停止思维,你的体验会失去感知,你的欲望会淡化消散。
你的习惯会遗忘,你的生活会越来越简单,你的身心越来越单纯,可是心灵却越来越清醒。
心灵中,丝毫情绪流动,在清醒中历历在目,丝毫意识分别,在纯净中遍览无余。
你要习惯,要习惯适应,这种极致的纯净清澈。
心灵在清澈中安详,在纯净中舒缓。
舒缓的纯净中,纯净遮不住光明。
安祥的清澈中,清澈挡不住苏醒。
纯净,在明晰极耀中融化,极耀熄灭纯净,光明普照。
普照透明周遍,透明中,时空波动只是阴影。
安详,在复苏中分解融化,苏醒在安详中升起。
苏醒如目光,纯明中,苏醒与安详未曾发生。
只因目光未曾移动。
至此,你的肉体身心、头脑意识、自我体验、欲望感知、记忆思维,
都健全地运行着,都完整地存在着,都继续延续着,你人世间自我的生活。
可是,在你身体中,在你的意识中,在你的情感体验,在你的欲望感知中,
苏醒了,你先天的,本来的觉。
现实的自我,与自我认知的世界,就会成为苏醒清纯中,残梦的遗留。
你早已熟悉了,觉性纯澈明晰,安详自由的状态。
你已经不再熟悉,你的意识思维记忆,不再熟悉你的欲望体验,不再坚固的认定,身体感受就是自己。
人世间的自我,只是心灵深处的觉性,穿上的一件件衣服。
觉知是背心,觉受是内衣,愿望是衬衫,体验是羊毛衫,感知是毛衣。
欲望是夹克,意识是呢子大衣,住在肉体这座城堡中。
你只是城堡的主人,城堡本身并非是你。
身心欲望的外套,意识体验的羊毛衫,觉受觉知的内衣,
在赤裸湛然中缘起相续,觉照的你,却无来无去。
赤裸裸纯净觉性,是无法触及,无法形容,无路可达的——当下。
残梦遮不住清醒,觉满十方,纯澈三世。
与神相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0-07-06 09:10回复
    不系过去,不念未来,不辨当下
    201609无染觉性一
    学生:我是江西鹰潭的,去年这个时候,得老师开示,我记得老师说,等我一年之后,没离开大乘佛法,再给我指点修行的道路。感恩老师。
    老师:我去年告诉你,如果一年之后,你还没有退转,就再过来见我,我会给你开示道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去年看到你的时候,你内心里面的信仰,对于佛法的理解,还有很多的障碍在里面,还有很多的观念,还有你自己很多情感上的迷茫,我不能确信这些迷茫在一年之内,能不能把它破开。但是今天看到你过来之后,还是很欣慰的。
    你现在的修行道路,在于什么呢?在于把心沉下来,把心沉下来去学法。因为我这一世,我在人世间宣法,是以佛知见为基础的,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就说是,如果要以什么法门来说的话,我给你们传授的是三摩地。三摩地的修行基础是什么呢?思维修。三摩地的修行的基础,称为思维修,就是你要知道法我皆空的真正的义理在什么地方,并且去践行祂。
    如何去践行呢?修行最怕复杂,因为生死不会等你,因为你的寿命是有限的,所以修行最怕绕弯子,修行一定要直指人心,人心在哪里?人心在于你内心深处对自我的维护当中。你的心灵什么时候不再维护自己了,就没有一个心灵可言了,那么,被心灵所禁锢住的觉性,你累世累劫,随着你六道轮回妄想生死那个觉性,就会在错觉当中,脱落错觉的牵引,而展现出祂圆满遍际的光明,这个就叫三摩地。三摩地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消融的过程,三摩地的修行就是要以学法为基础,以心灵的虔诚去履行法义的过程。
    如何去履行法义?在你的贪嗔痴当中去寻找自我,在你贪嗔痴的欲望、烦恼、爱欲和恐惧当中,去寻找那个恐惧的你,爱欲的你,执着的你,烦恼的你,找到那个你,将那个你,心灵深处对自我舍不得的那个你,把你最舍不得的欲望放弃,把你最烦恼的痛苦能够宽恕,把你最恐惧的煎熬能够拥抱,煎熬拥抱了,恐惧消散了,烦恼脱落了,欲望熄灭了,你也就熄灭了,熄灭的当下,心灵当中能见到自我,能见到烦恼那个见性,祂就不会被所见的东西所牵引、所挂染的时候,那个见性就会转为觉性。觉性就像是虚空当中遍满了光明一样,不挂任何色彩,不挂任何尘劳,是谓“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那就脱落了六道轮回。
    所以,你的修行就在于,现在把你的心沉下来,一意孤行,记住了,修行是一个一意孤行的过程。你看在座这么多法师,他们为什么要披上僧袍,他们为什么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一样去过常人的生活呢?他们一心向佛。什么叫佛?佛是真理的意思,佛不是那个金光大显、坐在莲花上,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相,佛是究竟义。他们心向往真理,愿意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践行真理,这样的人才叫佛弟子。你要成为一个佛的弟子,就要一意孤行,不要去把你的心神再往人世间的这些欲望、自我获得满足上去靠拢了,在内心深处对自己彻底地放弃。
    有一位上师,叫阿底峡尊者,这也是我非常崇拜、非常崇敬的一个人。他当时要离开他的弟子去远方,可能要闭关吧,他的弟子就问他,上师,你走了之后,我们是一边修行一边弘法好呢,还是以弘法为主修行呢,还是以修行为主弘法呢?
    阿底峡尊者说了一句话——彻底放弃此生。什么叫彻底放弃此生?
    你的心灵不再朝向人世间的七情六欲,心灵只朝向佛法,这个叫彻底放弃此生。不要用佛法去维护自己人世间的体验、情感、欲望和色受想行识的满足,而是要将心灵转向佛法、转向究竟义,用究竟义的标准,针对于内心烦恼的不同法理的要求,去熄灭内心的渴望,去熄灭内心的情感的执着,去熄灭欲望浑浊的饥渴。
    大士曾经说过,“
    不系过去,不念未来,不辨当下,这个就是修行了”,彻底忘记过去,熄灭对未来的攀缘,停止对当下的心识取舍,这个就是禅修了。针对于你来说,在你内心,把你的心,安住在当下的专注当中,以你大爱的专注心去学法,这个就是你的修行了。
    这条道路是最快的,也是最稳妥的,时间不用很长,你的这种专注心破除了散乱心,究竟法义破除了你的无明妄想,清净心中透出来的清醒的觉受,熄灭了你的贪欲习气,贪欲习气挂不住的清醒,那个就是你的觉性成就,那个就是三摩地的成就。好,谢谢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1-11 11:01
    回复
      谢老师的教法确实,很快让人心开意解!


      IP属地:浙江3楼2021-01-15 1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