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9,180贴子:3,474,428
  • 8回复贴,共1

苏军在库尔斯克的防御战术——David M. Glantz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军在库尔斯克的防御——1943年7月
1. 引言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他的经典著作《战争论》里写道:“我们应该说:防御是比进攻更为有效地作战形式。(As we shall show, defense is a stronger form of fighting than attack.)”【1】作为一个19世纪的军官,他们通过研究拿破仑时代的战争经验成长起来然后又经过了德意志战争的洗礼,他们多少还有一点理由接收这个观点。随着积极进攻的思想席卷整个欧洲的军队,并且无论是在部队编制,作战计划还是在部队的精神状态上得到了体现。这股思潮同时也遮住了除少数感觉敏锐的人以外几乎所有观察家的眼睛。但是在发生了像美国内战,布尔战争和日俄战争这样的大屠杀般的战事以后,人们意识到克劳塞维茨的论断也许是正确的。突然降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克劳塞维茨的正确性。这场这场战争也无情地嘲弄了那些对进攻这种作战形式的实际效能给予过高期望的人。“一战”之后各国军队深刻地认识到了20世纪的科技应用于军事领域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两次大战之间各国的军事观点总体上说反映了各自国家国的政治目标。一些国家热衷于维持政治上的现状,寻求一切可以用来加强军队防御能力的技术,期望这样可以阻止那些妄图通过军事进攻改变目前政治状况的国家。相对地,另一些国家,或者因为一战战败而在政治上受到条约的束缚,或者因为在意识形态的驱使下试图寻求某种改变;不管怎样,他们努力寻求着探索着新的科技,只为能在现代战场上重振进攻的雄风。德国悄悄地发展出了一整套“闪击战”的理论,与此同时苏联人则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成功地实施“大纵深作战”上。
1939年在波兰,1940年在法国,1941年在俄国;事实一次一次地对克劳塞维茨关于防御优越性的论断提出了挑战,这些事(百度)件也激起了各国军队对如何指挥大规模装甲力量以及相应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的军事学说的兴趣。当“闪击战”理论成为战场上的主导理论时,那些深受“闪击战”之苦的国家也开始努力找到一种德国这头庞然大物的方法。苏联人为了正确地组织和发展出抵御“闪击战”的力量和方法就不得不改变一贯以来极富进攻色彩的军事传统。实际上苏军为了在“闪击战”的打击下生存下来而作出的努力可以看作是对克劳塞维茨的论断作出的某种有限的验证。到了1943年7月,苏联人在为了提高防御水平付出了了几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在付出了人力物力上的巨大牺牲之后,苏军终于顶住了闪击战的迎面一击,并且向世人证明“闪击战”是可以防御的。波澜壮阔的库尔斯克战役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克劳塞维茨论断的正确性。库尔斯克也为我们留下了如下的启示:通过仔细研究双方的兵力组织和运用,以及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实战中去不仅可以取得防御作战的胜利也可以取得进攻的胜利。虽然从表面上看库尔斯克战役的结局证明了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但是许多人却没看见,在库尔斯克苏军一开始就把反突击的概念融入到了他们规模宏大的防御计划当中。所以说,如果不把防御和新组建的进攻力量放在一起来看待防御,防御是没有意义的;在如何看待进攻阶段发生的问题时也应该是这个态度。库尔斯克发生的事件最终证明了:通过实施战略、战役和战术防御是可以抵御“闪击战”的。
2. 在库尔斯克之前的战术防御。
苏联人在东线的胜利首先应该归功于苏军在防御上作出的惊人贡献。只有成功的防御才能为进攻的胜利铺平道路。如果为苏军的战略和战役防御作战水平的发展划分阶段的话,苏军是否有能力把德军的进攻行动阻止在战术突破的范围内是最直接的标准。苏军的战术防御的发展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这其中还包括改变苏军指挥员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攻击至上的思想。在这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上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一批可以正确地指挥相应数量种类兵力兵器,然后打赢一场诸兵种合同防御作战的战术指挥员。在战术防御理论的发展中“战争”这所大学的教育从1941年开始并贯穿了战争的始终。这个教育的成果终于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展示了出来。
因为苏军在2零年代后期和整个30年代都一直热衷于进攻性的兵力和相关技术理论,所以这段时间与防御有关的兵种和理论技术都是不被重视的;无论是战略防御还是战役、战术防御都不受到重视。苏军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在组建突击集团、机械化部队和空降部队上了。这些方面对于通过大纵深战役和大纵深作战来取得战略进攻的胜利是十分重要的。其实甚至苏联人自己也不否认他们这种对于进攻的热衷使得他们对战略(方面军级)、战役(集团军级)和战术防御投入的精力太少。这个缺陷就在1941年活生生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从1936年的陆军作战条令【2】中就可以看出红军对待防御作战的态度。这份300页的文件中只有区区20页的内容设计防御战斗。苏联人在这份文件中把防御描述为一种暂时的不得已的现象,主要用于收缩兵力,争取时间,守卫重要地区或者阻止来犯之敌,另外防御主要出现在各次重要进攻行动之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44年的红军战斗条令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及防御作战的相关技术)。这种把防御作战看成一种临时的不得已的作战形式的思潮妨碍了苏军发展出一套更广泛的防御作战原则。这些原则应该回答下列基本问题:为了阻止或粉碎敌人的进攻应该如何去组织必要的兵力,应该集中多少种类的兵器,每种兵器的数量又该是多少。这种普遍地忽视防御作战训练的行为,再加上zhen对军队指挥人员尤其是有能力的指挥人员的“大清洗运动”,终于在军队中产生了难以挽回的恶果。



IP属地:天津1楼2009-11-11 10:20回复
    好想你默然、玲珑雀儿2、.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后勤连×1                                             独立连×1
                                                         侦察连×1
    总兵力:10,859人                                     后勤连×1
             36门地炮                                     总兵力:9,380人(近卫步兵师10,670)
             78门迫击炮                                           44门地炮
             18门反坦克炮                                         160门迫击炮
                                                                 48门反坦克炮
    —————————————————————————————————————————————————————
    1941年步兵团                                       1943年步兵团
    步兵营×3                                           步兵营×3
    自动火器连×1(7月分编入)                         自动火器连×1(近卫步兵团×2)
    反坦克炮连×1(4×45mm)                           反坦克枪连×1
    


    IP属地:天津3楼2009-11-11 10:21
    回复
      2025-08-20 19:56: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火炮连×1(4×76mm)                               反坦克炮兵连×1(6×45mm)
      迫击炮连×1                                         炮兵连×1(4×76mm)
                                                         迫击炮连×1
      —————————————————————————————————————————————————————
      1941年步兵营                                       1943年步兵营
      步兵连×3                                           步兵连×3
      机枪连×1                                           机枪连×1(近卫步兵营×2)
      迫击炮连×1                                         反坦克枪连×1(16支反坦克步枪)
      反坦克排×1                                         迫击炮连×1(82mm)
                                                         反坦克连(45mm)
                                                         (近卫步兵营)反坦克排×1(45mm)


      IP属地:天津4楼2009-11-11 10:21
      回复
        至7月7日黎明,M·A·严辛少将(M. A. Yenshin)少将的步兵307师已经准备好迎战了(见地图17)。师第一线阵地左翼的是步兵1019团,该团掩护着通往波尼日车站和佩瓦亚玛雅(Pervaya Maya)的道路;这条防线左翼是步兵1019团,该团掩护着通往257.1高地和2号尼科斯柯耶(Nikol’skoye 2)的道路。师第二线阵地上的是步兵1023团,该团阵地在波尼日以东。阵地附近还有坦克129旅,军属机动障碍构筑分队。在步兵1019团后方256.9高地后面还部署了重型坦克27旅,师反坦克预备队,两个连的师预备队,再加上师属机动障碍构筑分队。
        步兵307师当面的德军是41装甲军,该军组织了一支有200辆坦克组成的突击力量(见地图18)。7月7日上午60时30分,在短暂的空袭和炮火准备之后,德军第18装甲师的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292步兵师两个团的支援下从240.9高地向苏军步兵1019团左翼的波尼日车站发起进攻。苏军立即向德军进攻部队打了几个“喀秋莎”火箭炮齐射,并立即派出轰炸机和Shturmovik攻击机(译者:什么型号?)空袭德军。工兵连夜设置的火焰喷射器(Flame thrower)和雷场就击伤22辆德军坦克。进攻持续了4个小时,步兵1019团成功地粉碎了四次德军突破该团阵地的企图。
        当天上午,德军第86步兵师和78突击师也投入了战斗,从波尼日车站到了佩瓦亚玛雅到处都是激烈的战斗。德军慢慢地消耗掉了步兵307师第一线阵地部队的战斗力。当日11时30分,德军终于得以突破苏军防线并占领了佩瓦亚玛雅以东步兵1021团防线左翼上的257.1高地。进攻的德军因为在高地上遇到了来自步兵1021团左翼营和炮兵387团的直瞄炮火射击,所以在被击毁23辆坦克后德军停止了进攻。在这之后不久,步兵1021团指挥员讲该团第二线阵地上的步兵营投入战斗以重新夺回高地。在1021团为夺回高地的准备开始不久,德军开始从两个方向进攻步兵1019团在波尼日车站的防线。鉴于1019团阵地在德军压力下开始后撤,严辛将军派出他手中的师第二线部队——步兵1023团的两个营和坦克129旅去发动一次反冲锋。,意图恢复防御态势。在长达4个小时的战斗中,波尼日车站反复异手,但是德军始终占领着车站外围地区的北部。
        德军对波尼日和西边更远处的奥霍瓦卡(Ol’khovatka)的大规模空袭遇到了同样大规模集结的苏军防空火力(高射炮兵25师)。至当日夜,德军终于通过由2个团和6辆坦克发动的新一轮冲锋占领了波尼日的北部和中部。双方损失均十分惨重,支援步兵1019团的轻型炮兵540团在被迫撤离阵地以前消灭了德军4辆重型坦克。尽管步兵1023团的两个营徒劳地试图封闭1019团防线上的缺口,德军小群突击部队还是通过这些缺口渗透到了战线以南的地区。战斗彻夜未停,熊熊燃烧的建筑物照亮了波尼日。
        第二天,也就是7月8日,虽然德军开始将注意力向西转移到奥霍瓦卡(德军在此投入了第4装甲师),波尼日车站的局势依然十分紧张。经过一夜的努力,苏军防线的牢固程度有所增加,因为苏军将步兵307师的左邻部队——近卫步兵第6师(隶属近卫步兵第17军)的一部分防线转隶给近卫步兵17军的第二线阵地部队(近卫步兵70、75师),这之后把近卫步兵第6师的部队转向右翼——指向波尼日。8日黎明以前,普霍夫将军将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波尼日和奥霍瓦卡方向上,他命令307师在清晨发起进攻夺回车站。为了支援该师的战斗,普霍夫将军派出了坦克51旅和他的反坦克预备队,用来加强快消耗殆尽的坦克129旅。除此以外,普霍夫将军将隶属近卫步兵18军的近卫空降兵第4师转隶给步兵29军。该师在307师防线后方2公里左右的地方集结待命。清晨还有一列装甲列车(装甲列车独立49营)从库尔斯克出发沿铁路向北进发,赶往波尼日车站以南的发射阵地(见地图19)。
        当增援部队全部到位以后,苏军在上午发动了反攻。这次行动苏军投入了隶属步兵307师的步兵1019、1023团,坦克51、129旅,以及坦克27团,还有毫不吝惜的炮火支援。可惜反攻并没有取得把德军从波尼日车站赶走的预期效果。至当日下午1时,苏军的连续进攻终于将火车站南部的德军赶走,重新夺回了补水站。接下来的整个下午,步兵307师的部队就一直在抵御德军的反攻,最终保住了补水站。可是到了当日18时,德军投入的新锐兵力再次把补水站夺了回去。不过德军的进攻却也只是到补水站为止了,因为他们遇上了苏军在自行反坦克炮567、1180团支援下的新一轮反冲锋。至当日夜,波尼日车站的拉锯战也未停止,苏军步兵1019团的几个营再次占领补水站。
        7月8日夜至7月9日临晨,普霍夫将军向步兵307师派去了更多的援军(见地图20)。为了改善自7月9日黎明以来持续恶化的战场态势,隶属于步近卫兵第18军的近卫步兵第3师(译者:地图上标示的却是近卫空降3师。疑为原作者笔误)接到命令向作战地域开进。7月9日下午以前德军的进攻已经使得“波尼日车站的防御者已经被炮火的咆哮包围了”。【40】至7月9日上午9时30分德军的猛烈攻击再次席卷了波尼日。至18时整,步兵1023团的3个营已经被德军包围在火车站和附近村庄的中部。19时整,为了给1023团解围,近卫空降兵第4师沿铁路线向火车站进攻。经过数小时激战,该师终于进抵波尼日车站和佩瓦亚玛雅南沿。
        7月10日晨,步兵307师和近卫空降兵第4师在德军猛烈的坦克、大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火力下发动进攻。不过苏军的进攻很快遇到了德军的新一轮反攻,因为德军又投入了第10装甲掷弹兵师(见地图21)。由于出现了德军的新一轮攻势,近卫空降兵12、15团被迫后撤,近卫空降兵第9团和步兵307师的残部也在波尼日车站被德军紧紧拖住。白热化的战斗直到6个小时后德军攻势减弱才结束。最终,在7月10日夜和11日临晨,普霍夫将军命令已经精疲力竭的步兵307师残部将阵地移交给近卫空降兵第3、4师,然后向后方转移。虽然这里及附近的德军进攻仍未停止,但是很明显德第9集团军突破苏军第13集团军防线的希望到了7月11日夜间已经破灭了。7月14日上午,苏军发现德军开始铺设防御性的雷场,并把他们饱受摧残的装甲部队撤向后方。


        IP属地:天津15楼2009-11-11 10:29
        回复
          好文,很详细


          21楼2009-11-13 08:29
          回复
            LZ 辛苦 不过没看完


            IP属地:北京23楼2010-06-24 00:26
            回复
              好文……强烈支持!


              24楼2010-12-18 19:02
              回复
                表示作业好办了


                25楼2018-04-25 2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