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学习目标】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众的涵义、特征,公众的分类及对公众进行全方位各层次的分析。
【关键概念】公众 目标公众 个体心理 群体心理
第一节 公众的概念和特征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因此,了解、研究公众,既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也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公众的涵义
所谓公共关系的公众(Public),是指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织的运行发生一定联系的社会群体。它是与公共关系主体也即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团体和个人的总和。或者说,公众是指与一个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人群和团体。这些个人、人群和团体对公共关系主体的生存、发展以及目标的实现,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害关系及客观存在的影响力。
公共关系的公众不同于“人民”、“群众”、“受众”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应将公共关系的公众与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适当的区分。人民(People)属于政治哲学和社会历史的范畴,泛指居民中的大多数。群众(Mass)从本质上讲很大程度与人民的涵义是一致的,从范围上看,群众包含在人民之中,但群众的内涵更稳定、更具体,是指人民中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劳动者。而受众(Audience)是传播学的概念,是指信息的接受者,是被动的和消极的。这些概念与公共关系的公众的涵义是截然不同的。
二、公众的特点
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一般来讲,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特征:
(一)同质性
公众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公众的形成,是因为社会成员遇到了共同的社会事件或共同的问题,而且该事件或问题对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当某一群人、某一社会阶层、某些社会集团因为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发生内在联系时,便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组织的公众。这种内在共同性即相互之间的某种共同点,比如面临的共同问题,共同的意识,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需要,共同的目标等等。这样的共同点,使一群人或一些团体表现出共同或类似的态度和行为,如在某歌星演唱会上,为歌星欢呼或疯狂的观众;在足球体育比赛中,不同队伍球迷之间的互相诋毁等,这些都是公众具有共同性的体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但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歌星、演出单位、球星或某足球协会等社会组织或利益集团的一类公众。了解和分析一个社会组织面临的具有不同面貌和外在特征的公众,把握他们的内在共同性,在实际的公共关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群体性
社会的基本元素是个人,但是无论什么人都会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都必须要与其他的个人和组织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互相发生作用。公众就是由这些不同的人和不同性质的组织构成,构成一个群体环境,也是任何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群体环境。组织面对这样的环境,必须用全面和系统的观点来分析自己的公众,注意组织与各类公众之间的整体协调和平衡,不能顾此失彼。比如:一家超市,它所面对的公众,除了顾客之外,还有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机构、新闻媒介、业务往来单位、社区以及其他超市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对其中某一部分公众作进一步的划分。消费者可以划分为本地消费者、外地消费者,国内消费者、国外消费者;政府机构可以划分为工商机构、税务机构等。对任何一类公众的疏忽,都可能致使整个公众环境的恶化。可口可乐的一位总裁曾自信的说:“如果哪天一场大火将可口可乐公司烧毁,第二天,银行、机械厂、销售商、政府……会主动为我们提供一切的帮助。”如果没有往日与各类公众有效的沟通,成功地营造了良好的公众环境,这位总裁是不敢夸此海口的。一般来说,只要面临着需要解决的相同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那些并不是在社会交往进行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的人群,也可以构成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
【学习目标】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众的涵义、特征,公众的分类及对公众进行全方位各层次的分析。
【关键概念】公众 目标公众 个体心理 群体心理
第一节 公众的概念和特征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因此,了解、研究公众,既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也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公众的涵义
所谓公共关系的公众(Public),是指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织的运行发生一定联系的社会群体。它是与公共关系主体也即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团体和个人的总和。或者说,公众是指与一个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人群和团体。这些个人、人群和团体对公共关系主体的生存、发展以及目标的实现,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害关系及客观存在的影响力。
公共关系的公众不同于“人民”、“群众”、“受众”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应将公共关系的公众与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适当的区分。人民(People)属于政治哲学和社会历史的范畴,泛指居民中的大多数。群众(Mass)从本质上讲很大程度与人民的涵义是一致的,从范围上看,群众包含在人民之中,但群众的内涵更稳定、更具体,是指人民中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劳动者。而受众(Audience)是传播学的概念,是指信息的接受者,是被动的和消极的。这些概念与公共关系的公众的涵义是截然不同的。
二、公众的特点
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一般来讲,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特征:
(一)同质性
公众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公众的形成,是因为社会成员遇到了共同的社会事件或共同的问题,而且该事件或问题对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当某一群人、某一社会阶层、某些社会集团因为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发生内在联系时,便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组织的公众。这种内在共同性即相互之间的某种共同点,比如面临的共同问题,共同的意识,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需要,共同的目标等等。这样的共同点,使一群人或一些团体表现出共同或类似的态度和行为,如在某歌星演唱会上,为歌星欢呼或疯狂的观众;在足球体育比赛中,不同队伍球迷之间的互相诋毁等,这些都是公众具有共同性的体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但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歌星、演出单位、球星或某足球协会等社会组织或利益集团的一类公众。了解和分析一个社会组织面临的具有不同面貌和外在特征的公众,把握他们的内在共同性,在实际的公共关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群体性
社会的基本元素是个人,但是无论什么人都会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都必须要与其他的个人和组织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互相发生作用。公众就是由这些不同的人和不同性质的组织构成,构成一个群体环境,也是任何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群体环境。组织面对这样的环境,必须用全面和系统的观点来分析自己的公众,注意组织与各类公众之间的整体协调和平衡,不能顾此失彼。比如:一家超市,它所面对的公众,除了顾客之外,还有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机构、新闻媒介、业务往来单位、社区以及其他超市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对其中某一部分公众作进一步的划分。消费者可以划分为本地消费者、外地消费者,国内消费者、国外消费者;政府机构可以划分为工商机构、税务机构等。对任何一类公众的疏忽,都可能致使整个公众环境的恶化。可口可乐的一位总裁曾自信的说:“如果哪天一场大火将可口可乐公司烧毁,第二天,银行、机械厂、销售商、政府……会主动为我们提供一切的帮助。”如果没有往日与各类公众有效的沟通,成功地营造了良好的公众环境,这位总裁是不敢夸此海口的。一般来说,只要面临着需要解决的相同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那些并不是在社会交往进行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的人群,也可以构成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