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联盟〉
1905年,60多所大学联合成立了「美国大学校际协会」(Intercollegiate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并于1910年改名为现今的「全美大学体育协会」(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简称NCAA) 。
1910至1912年之间,一些重要的规则修订包括:比赛时间被设定为60分钟并等分为 4节(quarter) ;将原先的持球进攻权由「 3下内进攻 5码」延长为「 4下内进攻10码」;比赛场地缩小到现在的 100码长,同时在两端加上了「达阵区」(end zone)。
另外还一个重大的规则改变就是––允许「抛球前传」(forward passing)。这项规则修订使得美式足球的进攻方式更为多样化,而为了要方便球员持球与抛传,将球由原先的圆形逐渐修改成椭圆形,同时两端稍尖以降低风阻。经过了美国大学校际间的激烈竞赛,比赛规则也屡经修订,球的大小与得分方式更改了 8次,而场地大小更是修改了有16次之多。
1930年代,进攻与防守的「阵式」(formation) 逐渐发展开来,攻守因此有了一些固定的队形,例如:「I 字阵式」(I formation)、「T 字阵式」(T formation)、「人字阵式」( wishbone formation) 等,同时各个位置上的球员也被赋予不同的任务。早期的球员必须要能攻擅守,也就是每个球员通常要打整场球赛,除了受伤下场以外,很少有替换的情形发生。但在1945年,密西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开始运用两批不同的球员分别担任进攻与防守的工作,不过这项作法在1953年被NCAA所禁止,每一次只允许替换 1名球员。可是这项规定又在1965年被推翻掉。至今,几乎每一支球队都有分别担任进攻与防守的球员,以符合特殊的角色需要。比赛规则的修改以及阵式的发展,使得美式足球更加趋向于「分工」与「专精」,大大提升了球赛的节奏感、刺激性与可看性。
最早的职业美式足球可以回溯到18(河蟹河蟹)95年,一些优秀的大学球员被网罗到职业球队来继续打球,而为了要平衡各球队间的实力,较差的队伍有优先的「选秀」(draft) 权。第一个职业球队的组织也在19(河蟹河蟹)20年成立,当时叫做「美国职业足球协会」(American Profess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简称APFA),并且在1922年改名为现今的「全美足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简称 NFL) ,而最早的联盟只有13支球队。
1933年 NFL分成了东、西两区 (division) ,区冠军在球季末打季后赛 (playoff)以争夺总冠军。 NFL的第一届总冠军赛,是由东区的纽约巨人队 (New York Giants)与西区的芝加哥熊队 (Chicago Bears)交锋,这就是日后「超级杯」(Super Bowl)的前身。由于这场球赛是年度里东、西两强的最后决战,比赛之激烈自然吸引了全美球迷的注目,在1946年的最后一场总冠军赛,有高达 5万 8千多名球迷出席现场,盛况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