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8世纪中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不仅是一位明君,更是一代名将。在欧洲战争史上,他应该与拿破仑列于平等的地位。但到了近代,他却比较不为人所注意,尤其在台湾地区更是如此。我还记得30年前与老一辈的将领(例如方天逸将军)闲谈时,还偶然提到鲁腾会战(Battle of Leuthen),因为当他们在陆军大学受教时,教官还曾以这次会战为范例。如今这一代的青年军官对于腓特烈的生平可能已经感到相当陌生。事实上,战略思想是源远流长的,不了解过去就会无法预测未来,战争史始终是战略研究的根本。从战略家的观点来看,历史研究不仅是为了通古今之变,而更是想要识事理之常。所以,诚如英国已故战争史大师富勒将军所云:“除非历史能告诉我们如何展望未来,否则战争史就不过是一种血淋淋的浪漫故事而已。”
以上所云为本文写作之动机,现在就要对腓特烈的时代背景、生平大事、将道精华,以及其对后世的教训分别扼要检讨如下。
18世纪中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不仅是一位明君,更是一代名将。在欧洲战争史上,他应该与拿破仑列于平等的地位。但到了近代,他却比较不为人所注意,尤其在台湾地区更是如此。我还记得30年前与老一辈的将领(例如方天逸将军)闲谈时,还偶然提到鲁腾会战(Battle of Leuthen),因为当他们在陆军大学受教时,教官还曾以这次会战为范例。如今这一代的青年军官对于腓特烈的生平可能已经感到相当陌生。事实上,战略思想是源远流长的,不了解过去就会无法预测未来,战争史始终是战略研究的根本。从战略家的观点来看,历史研究不仅是为了通古今之变,而更是想要识事理之常。所以,诚如英国已故战争史大师富勒将军所云:“除非历史能告诉我们如何展望未来,否则战争史就不过是一种血淋淋的浪漫故事而已。”
以上所云为本文写作之动机,现在就要对腓特烈的时代背景、生平大事、将道精华,以及其对后世的教训分别扼要检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