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男在绿袍临死前,不仅不救,还说了段狠话,骗他孩子没了,我反复看,反复想,我认为可能是这些原因:
1英男日常与绿袍吵架,所以吵架成为二人交谈的一种方式,嘴硬成为惯性,绿袍将死之际,英男也没刹住闸。
2英男在他去与丁引交战前就说希望他一去不返(虽然我认为这纯属日常嘴硬的一句),当他真战败回来时,以英男性格、作风是不会在此时援助他的,她相信绿袍强大,不需她帮助、怜悯。还有英男没作好原谅他的准备(不过看她后来缓缓拿起已死的绿袍的手时,我感觉她也没作好绿袍这么快就死的准备),换任何一个人,刚还怼人怼到想对方死的地步,等对方出糗了,谁也不会立刻就去慰问一下吧,英男也当然不会,所以她选择逃避绿袍,(尤其是听到绿袍还要儿子报仇时,还要孩子沾染上仇恨,她更要逃啊,最后说孩子没了,她只是要告诉绿袍不要再想让孩子负担仇恨)
3绿袍临死前对英男一改往日作风,说出许多平时不会说的话(发自内心的 真诚的),而这些话不是在示弱,就是在点火,示弱的就是承认爱英男,不愿放弃英男,这对于英男来说是次机会,平时绿袍高高在上,英男再嘴硬,绿袍气场甩英男十条街,英男与绿袍无论打架还是吵架基本上都是输,不然就是平,少数时候占上风,即使怼得绿袍没话说了,绿袍那一脸不屑,不在乎,没事人的样子,也让英男感受不到任何获胜的快感,而且绿袍先前还对英男表示“你太看得起自己了,我只在乎你肚子里的孩子”,到临死前绿袍啪啪自己打脸,对英男说爱她,英男瞅着这就是机会,是回击绿袍的绝好机会,是绿袍必输无疑的机会,英男就是要看看绿袍心碎、失落的样子——你爱我呀,我还不爱你呢,我气死你。所以绿袍的示弱给英男发狠的机会,当然英男发狠在绿袍可怜吧吧跑回来时就无可避免(跑回来就算示弱,示弱必挨打),至于英男下手(下口)多重就要看绿袍临死前的智商了,事实证明绿袍智商确实下线,临死前的他思维能力也下降了,他又说出了点火的话,提起了石中玉,这一下就使英男更疯狂,石中玉救英男成功的少,反而坑她多,绿袍把英男……,多半就是石中玉刺激的,石中玉该来时不来,不该来时偏来,所以石中玉成了英男友情的给予者,好感的来源者(我认为英男对这份好感也没怎么上心),悲剧的见证者(虽然他晕过去了),“地位那是相当重要啊”,绿袍死前提他就是点火,戳中了英男痛处,这个既不能提供武力保护,也不能提供智商保障的石中玉是英男悲剧的见证者,且身份特殊——英男“情人”(他骗英男说喜欢英男,以此为由让英男离开绿袍跟他走)。绿袍这时提他就等于提起英男悲剧,英男一定怼回去,发狠招——“我讨厌你,恨你”。这句也表明英男在告诉绿袍:你这样对我是错的。错到可以让一个心甘情愿、死生相随的小姑娘变的恨你,变得肮脏龌蹉无耻。错到她再也不会原谅你。绿袍见示弱不顶用,搬出孩子来唤起英男“良知”(你别太过分了,好歹我也是孩儿他爹),绿袍也是没词儿了,底牌孩子也出了,但是这也恰恰是英男让他绝望的助推语,本来英男可以不骗他的,他既然这么说,依英男作风——不认输,又在“悲剧”的气头上,现在英男是逮着东西都能当刀使,孩子也不例外,英男发大招直接说孩儿没了,不信你摸。
4估计英男也没想到绿袍这么快就死了,从“不信你摸”这句就看的出,如果英男意识到绿袍会立刻死,摸这个动作太大了,太好费精力,太费时间了,而且摸这个动作要求本就有些儿戏,估计英男又陷入了日常吵架模式,英男并未显怀,也就是说摸到摸不到还不一定,就算是绿袍还有气儿,能碰到英男,英男也有把握让绿袍相信孩子没了,听英男口气,敢让绿袍出手代表相信绿袍啥也感觉不到。如此心机,是把绿袍当平时给练了。当然也有人在样认为——英男只是口是心非,嘴上说一套,心里却想让他摸到孩子还在。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既表明英男还是对绿袍留情了,又表示了英男只是像平时一样赌气、斗嘴、撒谎。然而绿袍没碰到英男就死了,此时英男却抓紧了绿袍的手按在腹上,并借孩子口说出原谅,边说边流泪。如果她很快的意识到绿袍会死,她也不会在绿袍死后立刻说原谅,这句原谅既是想说给死不瞑目的绿袍听,又是对自己过火谎言的后悔表现。虽然绿袍在临死前要儿子替自己报仇时,已经说明自己命不久矣,但是我认为英男应该不信,且我认为英男的不相信是随着绿袍挺的时间越久而越确定的。从绿袍大老远跑回来见她,又说了好一段话,英男再怼他一阵,绿袍都还没有死,这些现象足以让英男相信绿袍不会死(或不会死的那么快),英男也就怀着这种心理继续气绿袍,她没想到绿袍这次是真不行了。我感觉英男是这样的心理过程——①我气你,气死你;②啊?这么快?死了?;③悲伤,难受。
“我知道你不是坏人,你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这句话表明英男心里已有了对绿袍的定义,而她却从未说过,反而说出各种狠心话来刺激绿袍,实际上表明她已经将“吵架,嘴硬,绿袍强大、不死不灭”形成了思维定式,相信绿袍的生命力才会去伤绿袍,毕竟英男也不是一个恶毒到让人死不瞑目的女人,(虽然她的话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英男还是很善良的,她连婢女的性命都在乎,何况是绿袍——她孩子的父亲
5英男面对绿袍的死——心里是抗拒的。她难以接受绿袍去世,83版射雕,杨康临死前也对穆念慈说过自己快不行了类似的这种话,穆念慈的反应就是对杨康说:“你不会死的”,这就说明至爱的人将死,谁也不能快速接受。英男也是如此,她逃避,她继续嘴硬,她不是穆念慈,绿袍也不是杨康,她不会安慰一个要强的丈夫,日常情况下,他也不需要太多的温情,相互吵架,讽刺,中伤对方,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他们鼓励对方的手段,我总感觉英男在绿袍决战前说的话是在鼓励绿袍——提前开战又怎样,你还怕丁引吗?我认为英男说话杀伤力仅次于骗他孩子没了的那句以外,就是“可是我不爱你,我讨厌你,我恨你”这句话了,她这么说也是一种抗拒啊,她放言永不原谅他,这也是抗拒,女人面对丈夫的死,常常会说:“你怎么这么狠心呢,扔下我与孩子不管了”,英男也一样,她不能原谅绿袍总做错事(不该在她甘心跟随时赶她走,在她想走时以最不应该的方式挽留她,先逼她堕胎,在想承担责任时,又决战失败,抛下她和孩子),所以英男在怨绿袍,她要继续刺激绿袍,来表达自己的抗拒心理。也有人说英男是因为一直爱绿袍,而绿袍临死都不明白她的心才愤怒的说出“可是我不爱你,我讨厌你,我恨你”。这样理解也可以。第5种说法表示英男意识到绿袍会死,与第4点有些不符,或许英男也不知道绿袍还能不能活,能活多久,在挣扎,嘴硬的过程中时间一丝一丝流逝,很多话语也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
●有人问人都要死了,为什么还要说不愉快的话?我认为绿袍英男其实也想做个了结,英男从未那拿着贞洁说事,绿袍也从未提及,但他们心里都把这事当成心结,所以绿袍临死还要说。(绿袍先提出,感觉绿袍比英男更在乎这事)但是这件事不提也罢,提了就不会有好话,这也就是到死也要虐观众剧情。也正是这样,绿英恋让人挂念这么多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遗憾。
不过,只要我们相信两人相爱,就总会能想出他们那样说话的理由,不需怀疑,也不必过多纠结于细节。
上述只是个人的见解,想的可能与大家不同,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1英男日常与绿袍吵架,所以吵架成为二人交谈的一种方式,嘴硬成为惯性,绿袍将死之际,英男也没刹住闸。
2英男在他去与丁引交战前就说希望他一去不返(虽然我认为这纯属日常嘴硬的一句),当他真战败回来时,以英男性格、作风是不会在此时援助他的,她相信绿袍强大,不需她帮助、怜悯。还有英男没作好原谅他的准备(不过看她后来缓缓拿起已死的绿袍的手时,我感觉她也没作好绿袍这么快就死的准备),换任何一个人,刚还怼人怼到想对方死的地步,等对方出糗了,谁也不会立刻就去慰问一下吧,英男也当然不会,所以她选择逃避绿袍,(尤其是听到绿袍还要儿子报仇时,还要孩子沾染上仇恨,她更要逃啊,最后说孩子没了,她只是要告诉绿袍不要再想让孩子负担仇恨)
3绿袍临死前对英男一改往日作风,说出许多平时不会说的话(发自内心的 真诚的),而这些话不是在示弱,就是在点火,示弱的就是承认爱英男,不愿放弃英男,这对于英男来说是次机会,平时绿袍高高在上,英男再嘴硬,绿袍气场甩英男十条街,英男与绿袍无论打架还是吵架基本上都是输,不然就是平,少数时候占上风,即使怼得绿袍没话说了,绿袍那一脸不屑,不在乎,没事人的样子,也让英男感受不到任何获胜的快感,而且绿袍先前还对英男表示“你太看得起自己了,我只在乎你肚子里的孩子”,到临死前绿袍啪啪自己打脸,对英男说爱她,英男瞅着这就是机会,是回击绿袍的绝好机会,是绿袍必输无疑的机会,英男就是要看看绿袍心碎、失落的样子——你爱我呀,我还不爱你呢,我气死你。所以绿袍的示弱给英男发狠的机会,当然英男发狠在绿袍可怜吧吧跑回来时就无可避免(跑回来就算示弱,示弱必挨打),至于英男下手(下口)多重就要看绿袍临死前的智商了,事实证明绿袍智商确实下线,临死前的他思维能力也下降了,他又说出了点火的话,提起了石中玉,这一下就使英男更疯狂,石中玉救英男成功的少,反而坑她多,绿袍把英男……,多半就是石中玉刺激的,石中玉该来时不来,不该来时偏来,所以石中玉成了英男友情的给予者,好感的来源者(我认为英男对这份好感也没怎么上心),悲剧的见证者(虽然他晕过去了),“地位那是相当重要啊”,绿袍死前提他就是点火,戳中了英男痛处,这个既不能提供武力保护,也不能提供智商保障的石中玉是英男悲剧的见证者,且身份特殊——英男“情人”(他骗英男说喜欢英男,以此为由让英男离开绿袍跟他走)。绿袍这时提他就等于提起英男悲剧,英男一定怼回去,发狠招——“我讨厌你,恨你”。这句也表明英男在告诉绿袍:你这样对我是错的。错到可以让一个心甘情愿、死生相随的小姑娘变的恨你,变得肮脏龌蹉无耻。错到她再也不会原谅你。绿袍见示弱不顶用,搬出孩子来唤起英男“良知”(你别太过分了,好歹我也是孩儿他爹),绿袍也是没词儿了,底牌孩子也出了,但是这也恰恰是英男让他绝望的助推语,本来英男可以不骗他的,他既然这么说,依英男作风——不认输,又在“悲剧”的气头上,现在英男是逮着东西都能当刀使,孩子也不例外,英男发大招直接说孩儿没了,不信你摸。
4估计英男也没想到绿袍这么快就死了,从“不信你摸”这句就看的出,如果英男意识到绿袍会立刻死,摸这个动作太大了,太好费精力,太费时间了,而且摸这个动作要求本就有些儿戏,估计英男又陷入了日常吵架模式,英男并未显怀,也就是说摸到摸不到还不一定,就算是绿袍还有气儿,能碰到英男,英男也有把握让绿袍相信孩子没了,听英男口气,敢让绿袍出手代表相信绿袍啥也感觉不到。如此心机,是把绿袍当平时给练了。当然也有人在样认为——英男只是口是心非,嘴上说一套,心里却想让他摸到孩子还在。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既表明英男还是对绿袍留情了,又表示了英男只是像平时一样赌气、斗嘴、撒谎。然而绿袍没碰到英男就死了,此时英男却抓紧了绿袍的手按在腹上,并借孩子口说出原谅,边说边流泪。如果她很快的意识到绿袍会死,她也不会在绿袍死后立刻说原谅,这句原谅既是想说给死不瞑目的绿袍听,又是对自己过火谎言的后悔表现。虽然绿袍在临死前要儿子替自己报仇时,已经说明自己命不久矣,但是我认为英男应该不信,且我认为英男的不相信是随着绿袍挺的时间越久而越确定的。从绿袍大老远跑回来见她,又说了好一段话,英男再怼他一阵,绿袍都还没有死,这些现象足以让英男相信绿袍不会死(或不会死的那么快),英男也就怀着这种心理继续气绿袍,她没想到绿袍这次是真不行了。我感觉英男是这样的心理过程——①我气你,气死你;②啊?这么快?死了?;③悲伤,难受。
“我知道你不是坏人,你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这句话表明英男心里已有了对绿袍的定义,而她却从未说过,反而说出各种狠心话来刺激绿袍,实际上表明她已经将“吵架,嘴硬,绿袍强大、不死不灭”形成了思维定式,相信绿袍的生命力才会去伤绿袍,毕竟英男也不是一个恶毒到让人死不瞑目的女人,(虽然她的话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英男还是很善良的,她连婢女的性命都在乎,何况是绿袍——她孩子的父亲
5英男面对绿袍的死——心里是抗拒的。她难以接受绿袍去世,83版射雕,杨康临死前也对穆念慈说过自己快不行了类似的这种话,穆念慈的反应就是对杨康说:“你不会死的”,这就说明至爱的人将死,谁也不能快速接受。英男也是如此,她逃避,她继续嘴硬,她不是穆念慈,绿袍也不是杨康,她不会安慰一个要强的丈夫,日常情况下,他也不需要太多的温情,相互吵架,讽刺,中伤对方,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他们鼓励对方的手段,我总感觉英男在绿袍决战前说的话是在鼓励绿袍——提前开战又怎样,你还怕丁引吗?我认为英男说话杀伤力仅次于骗他孩子没了的那句以外,就是“可是我不爱你,我讨厌你,我恨你”这句话了,她这么说也是一种抗拒啊,她放言永不原谅他,这也是抗拒,女人面对丈夫的死,常常会说:“你怎么这么狠心呢,扔下我与孩子不管了”,英男也一样,她不能原谅绿袍总做错事(不该在她甘心跟随时赶她走,在她想走时以最不应该的方式挽留她,先逼她堕胎,在想承担责任时,又决战失败,抛下她和孩子),所以英男在怨绿袍,她要继续刺激绿袍,来表达自己的抗拒心理。也有人说英男是因为一直爱绿袍,而绿袍临死都不明白她的心才愤怒的说出“可是我不爱你,我讨厌你,我恨你”。这样理解也可以。第5种说法表示英男意识到绿袍会死,与第4点有些不符,或许英男也不知道绿袍还能不能活,能活多久,在挣扎,嘴硬的过程中时间一丝一丝流逝,很多话语也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
●有人问人都要死了,为什么还要说不愉快的话?我认为绿袍英男其实也想做个了结,英男从未那拿着贞洁说事,绿袍也从未提及,但他们心里都把这事当成心结,所以绿袍临死还要说。(绿袍先提出,感觉绿袍比英男更在乎这事)但是这件事不提也罢,提了就不会有好话,这也就是到死也要虐观众剧情。也正是这样,绿英恋让人挂念这么多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遗憾。
不过,只要我们相信两人相爱,就总会能想出他们那样说话的理由,不需怀疑,也不必过多纠结于细节。
上述只是个人的见解,想的可能与大家不同,希望可以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