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科动物吧 关注:32贴子:816
  • 3回复贴,共1

全球首只塑化大熊猫问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技日报记者 盛利
4月25日全球首只塑化大熊猫亮相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并以皮肤、肌肉、骨骼和内脏各自独立的生物塑化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28 05:51回复
    什么是生物塑化技术?
    这只大熊猫是如何“复活”的?
    科学家们使用了哪些“鬼斧神工”?
    赶快随小编一起去探秘吧~
    2016年2月大熊猫“新妮儿”因患十二指肠梗阻离 世。在生命奥秘博物馆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合作下,由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隋鸿锦教授及其团队经过为期1年的努力,将其制作为首个大熊猫塑化标本。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28 05:52
    回复
      首只大熊猫生物塑化标本。盛利摄
      “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可以把生物组织保存得象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展览馆展示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它的原理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来替代组织中的水和脂肪等物质,达到长久保存的目的。”
      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吴军向本报独家披露了首个大熊猫标本的制作流程:首先是防止腐败,即通过福尔马林液体的灌注和真空包装,对标本进行组织固定和杀菌;其次是解剖,让标本暴露出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并取出内脏;随后,对标本不同组织部位进行脱水、脱脂;最后,进行真空负压强制浸渗,完成造型的固定和聚合硬化处理。
      “所谓真空负压强制浸渗,是指将硅胶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在真空负压力下条件下,替代标本组织原有的水和脂肪,让其渗透填充入标本组织。”他说,首次制作大熊猫的塑化标本,也是一项科研探秘的过程。
      由高分子聚合物填充形成的大熊猫肌肉组织。盛利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4-28 05:53
      回复
        “相对于传统的猪马牛羊标本,科学家对其结构比较了解,解剖起来驾轻就熟。但大熊猫标本制作前只能参考近亲,如黑熊、棕熊、小熊猫等,通过它们的结构来推测熊猫的结构。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支持下,按照我们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操作,最终顺利完成该项目。”吴军说,同时,因为要进行缓慢的真空负压下的物质交换,制作周期较长期也是生物塑化的特点,其制作时间往往根据标本大小决定。
        作为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标本制作技术,生物塑化标本比较传统的标本具有明显优势,在展示生物外形的同时,可以展示生物内脏、肌肉等内部结构,以揭示生物在演化和适应环境中产生的结构特点。
        塑化大熊猫皮毛标本无需防虫防腐维护。盛利摄
        “生物塑化标本具有无毒、无味、可触摸、可近距离携带的优势,改变了过去仅能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看生物内脏标本的情况。”吴军说,生物塑化标本理论上可以保存上千年,目前全球多国的医学标本、自然博物馆标本都在以此项技术为依托进行更新换代。
        他指着现场的大熊猫皮毛标本告诉记者,如传统的动物皮毛标本,每年至少维护一到两次,否则变就会生虫腐烂,但塑化皮毛只需要擦灰就行。
        “时光匆匆无法去保留,但生物塑化标本技术,是一项让时间凝固的艺术,通过标本的保存,让大熊猫通过栩栩如生的标本展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让它的生命成为永恒。”他最后说。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朱丽
        审核:王小龙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4-28 05: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