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吧 关注:3,832贴子:62,636

明理而后知法--谈意拳之基本功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理而后知法--谈意拳之基本功法
现在学练意拳(大成拳)的人很多,但有不少人并不明白此拳的道理,从而使体内外矛盾混淆不清,基本功法练习不合理,呼吸不讲气沉丹田(而发力的最主要方面是人体与大地的反作用力及丹田高压,没有或做不到这两项,那就是不懂、不会意拳发力)。 王芗斋先生讲过:"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外作用力之对立统一"。在王先生的弟子齐执度先生所执笔的《拳学新编》"试力篇"中谈到;"先求一个争力,再,求其他争力",所讲都是以人体体内矛盾为主要矛盾的矛盾运动。在这里分清体内矛盾与体外矛盾极为重要。王先生之弟子韩嗣煌先生在们调珊集》中,就谈到体内矛盾与体外矛盾之分,尤其点明了"体内矛盾是体外矛盾的基础"。 下面,笔者将自己在王芗斋先生拳学思想指导下,三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心得做一简述,以期对读者能有所启发。
一、 养生桩:要求调息,要气沉丹田。(丹田高压第一步)作法是深呼吸,吸一口气,缓缓吹出,让胸腹沟通;达到自然呼吸下的丹田松圆、常圆(发力时是实圆)。
二、 试力:“三维统合试力法”,即三维空间上的力量实验。 具体作法是:
1、 先作前后方向的争力练习,身体在平步养生桩的基础上转动90度,呈丁八步站立,双臂平伸,手心向下,身体重心前三后七(前后试力属定步,只有重心移动,不做步法位移);向前时,身体带动手臂向前推击(双手与身体相争,如同有一根橡皮筋把双手跟后脚相系),当身体重心移至五五时;改作向后,身体带动手臂向后拉回,身体重心后拉到前三后七时再重复向前。五分钟后换另脚前位。初练时,动作幅度较大,身体重心移动时的均衡性不稳定,双手与身体相争的体会也不明显。随着训练的日渐深入,前后争力愈来愈明显,身体动作幅度越来越小;逐步由大动到小动,再由小动到微动,由微动到不动之时便可做下一步的争力练习。
2、 上下争力具体要求:丁八步站立,双臂上举如托大盘,手心向内,身体重心前三后七,身体带动手臂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划成一圆(前左脚尖与双手拇指间意想有一根橡皮筋)。练习五分钟后改换右脚前位。 初步练习时,动作大,越练动作越小,所画圆圈也愈来愈小,最后逐渐形成一个点。 上下争力练习形成一个点后,可增加前后争力练习的内容,即上下、前后两项争力结合在一起练习。切记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意不用力,而且是以身带手,千万不可以手带动身体。 之后再做左右争力练习。
3、 左右争力,是身体左右两侧面的各点相争,练习时比前后、上下争力的难度大,所以放在最后来做。 左右争力具体方法:外形如同养生动功中的轰水练习,丁八步站立,双臂垂放于身体两侧,重心前三后七。身体左旋时,左手手心向外,身体旋至重心五五时再向右旋(右手手心由向内改为向外,人的身体重心回至前三后七时重复)。五分钟后改为另脚前位。
注意事项:
身体左右旋转时,双腿不可失掉撑裹拧的意识;切记不可做成是左右手臂的拧转,而是身体左右两侧及手臂的各点相争,重点体会腰部的拧转意识。 当左右争力练习有了深刻认识后,便可结合上下争力、前后争力做两项结合练习。最后,再做“三维统合试力”练习,既“上下、前后、左右”同时做出相争而相合的训练。 练习时,以丁八步站立双臂微曲撑抱于胸前,身体重心前三后七,身体外形不动,意识中“上下、前后、左右”同时做出。“三维统合”状态是身体外形静止,人体内力、神经系统及思维意识高速运转,近似于电脑的三维动画效果,使人体与意识达到高度统一状态,也就是“形、神、意、气、力”相合的完整状态。为了检验“三维统合试力”法是否科学,可以作一个实验:任何一个人,只要你侧步(丁八步)站立,双手握住腰带(或上衣襟)然后缓慢移动身体重心,你便即刻能够体会到身体相争相合的感觉。 以上方法经过各年龄段及知识结构的人群训练实践,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1楼2018-01-08 17:09回复
    走步摩擦步即行进间的摩擦步练习,相对定步来说它增加了技术上的难度,练习走步摩擦步要从技击桩丁八步姿势起始,两手掌向下手指相向指出,意念假借双手、双臂放松的搭在栏杆上,用意念来保侍身体的平衡,意念假借双腿、双脚踩在烂泥丛中,大腿以上的躯干设想仿佛站在水中,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泥水缓缓挤动。这时右脚掌向前蹬地,配合身体缓缓向前移动,意念假借身体的上下、前后似真的有挤动烂泥之阻力感,走步时左腿膝关节弯曲,慢慢将身体重心移动左前脚上重心为前七后三。意念假借右腿膝部关节似有小绳上提之意,身体带动右腿右脚缓缓从烂泥中平行拔起,离开地而约一,二公分。右腿右脚向左脚后跟部斜前方缓缓进行,头与右脚掌上直相关的弹簧保持相争之意。在向前行进时腿部的意念,要求与定步摩擦步行进时相同,右腿右脚顺着右脚内侧前方直行到大约超出左脚尖一个脚掌的长度,开始横着向斜前方移动,意念和定步摩擦步相同。这时右腿右脚缓缓的行进到丁八步桩法前脚的位置,右前脚掌轻轻的踩地,后足跟微微离地,这时身体的重心仍是前三后七。此时身体在向右脚前方移动,右脚掌再完全落实,落实后身体重心向前慢慢移动到右腿上,这时右脚掌开始向前蹬,右腿膝部关节弯曲,周身整体把左腿左脚慢慢从烂泥泯中拨起,整个脚掌平行的整体离地,其意念要求与右脚右腿行进时一样,可以反复的进行左右脚交替的向前行进练习。


    2楼2018-01-26 10:55
    回复
      习拳须聚集精神和气质,养练合一,方成其为拳也,欲达此境,须求之于
      存意。欲言存意,须先知学者习拳之通病,在欲求速效,欲求速效乃是贪念。
      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能阻气血之运行,使真力不能外发,过于助长,欲
      速则不达也。故制止身心用力是第一要素。制止之法,惟有存意,存意检身。


      3楼2018-01-30 10:41
      收起回复


        4楼2018-01-30 10:44
        回复
          和大地相争,是体会地球引力,是重量产生的争力。以丹田为核心产生高压,其实是人体中心为相争,是人体自身的质量产生的争力。重量产生的重心点,与人体质量的中心点,二者位置不同产生了落差,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具体用劲。我以为应该先练自身相争,再侧重与天地相争。原理很简单,先有物体的质量产生惯性,后有重量产生的惯性。看看太空飞船里的宇航员,失重中,全都是物与物之间反弹,宇航员都是自己和自己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22 14:31
          收起回复
            请楼主指导下此话对不对,说的不用力,应该是不用肌肉的蛮力,真力是劲,是由筋所生。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3-25 13:12
            回复
              上下争力具体要求:丁八步站立,双臂上举如托大盘,手心向内,身体重心前三后七,身体带动手臂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划成一圆(前左脚尖与双手拇指间意想有一根橡皮筋)。练习五分钟后改换右脚前位。 初步练习时,动作大,越练动作越小,所画圆圈也愈来愈小,最后逐渐形成一个点。 上下争力练习形成一个点后,可增加前后争力练习的内容,即上下、前后两项争力结合在一起练习。切记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意不用力,而且是以身带手,千万不可以手带动身体。 之后再做左右争力练习。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4-20 14:25
              回复
                讲的好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6-03 05:17
                回复
                  学习了。


                  9楼2019-06-28 11:55
                  回复
                    意拳初学入门浅谈
                    学习意拳需首先明白“神与形”、“松与紧”的关系方可入门。古人云“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只有遵循前人总结出的经验,才能进一步学好一门技艺。学好意拳也是一样如此。首先应从了解拳学历史及拳学理论入手,了解了拳学历史,拳论的风格特征,然后才能心平气静地深入进去。应从基础功(站桩、试力、步法)入手,从站桩开始,意拳大师姚宗勋前辈曾告诫后人:“掌握了练习站桩功就等于学了意拳一半”。所以学习意拳首先要学好站桩功。练习时必须做到“头直目正,神庄气静”,而后松静自然而立,慢慢从不自然练到自然,从无力练到有力,从拙笨练到灵巧,从无意到有意。。
                      意拳“松与紧”是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祖总结历史拳学经验提出的,要把“松紧”二字融汇贯通到整个意拳当中去,没有把握好“松紧”辩证统一关系,就可说没沾意拳之边。“松紧”关系是意拳最朴实又关键的一门学问,而且要从心理方面松紧到生理方面的松紧两方面去学习研究,心理方面研究精神意念,生理方面研究肢体神经系统。二者要融为一体是研究学习的关键,二者要互为作用,心理作用生理,生理刺激心理,这是一门学问,要慢慢地学习、理解、研究,才能把握二者变通的关系。常规地讲:就是用精神意念诱导人体神经系统支配肢体松紧运动协调一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7-09 08:43
                    回复
                      养生桩:要求调息,要气沉丹田。(丹田高压第一步)作法是深呼吸,吸一口气,缓缓吹出,让胸腹沟通;达到自然呼吸下的丹田松圆、常圆(发力时是实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5-08 13:56
                      回复
                        至于神与意之不着象,乃非应触觉良能之活力,不足以证明之,比如双方决斗,利害当前,间不容发,已接未接之时,尚未不知用者为何,解决之后,复不知适间所用者为何,所谓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又谓极中致和本能力之自动良机者也。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6-01 16:04
                        回复
                          习拳须聚集精神和气质,养练合一,方成其为拳也,欲达此境,须求之于
                          存意。欲言存意,须先知学者习拳之通病,在欲求速效,欲求速效乃是贪念。
                          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能阻气血之运行,使真力不能外发,过于助长,欲
                          速则不达也。故制止身心用力是第一要素。制止之法,惟有存意,存意检身。。


                          IP属地:北京13楼2020-07-02 08:36
                          回复
                            习拳不全在智愚,在心内明识与身上有物也。“执着已身一无是处,没有已身无物可求。”吾言之“物”实是指身上掌握的拳学“东西”而言,所谓东西是功力,是变化之机,是虚实、松紧、动静、缓急、刚柔之道,东西指对某一理论、功法理解的实质。所以求拳中之物,即是求拳中的的东西而言,“东西多少”、“东西好坏”均多用于此。已身之物与外界之间(客方为外界,空气、场地、远物、阳光等均指外界),应互关连,从中求之自执着已身,亦非无物可求也。。。


                            IP属地:北京14楼2020-07-05 14:39
                            回复
                              断手是大成拳各种功法及各种素质与拳术素养的综合运用和体现。比如挂打一式的用法:步走三角,身起螺旋,以身使手捋挂(接牵、调动)对手的同时变面(曲折有面积的面),蹬、踩过敌,意透敌背发力。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7-06 1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