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足球吧 关注:27贴子:164
  • 0回复贴,共1

如何成功套路一个反对踢球的妈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第一次提出想学踢球,但妈妈投了反对票,爸爸一方应该怎么办?和很多家长与学生都聊过这个问题,发现这件事不但普遍存在,而且本身正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很多足球妈妈的反对理由是:“小学才开始进入足球班,怕跟不上进度,对孩子产生压力,不利于建立孩子自信。”的确,妈妈也是站在孩子教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而一位爸爸说,虽然自己不太擅长足球,但是真心希望支持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样,父母双方在教育观点上就出现了矛盾。不过,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矛盾本身就是机会。父母意见出现分歧,正是构建“我家的教育方针”的好机会。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了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常。孩子的兴趣班等日常安排也多数是由妈妈负责,即便有些爸爸会偶尔觉得安排得太满或者不合理,也多半会选择听从妈妈一方。
回到刚才的矛盾点上,爸爸想让孩子参加足球班,但妈妈反对。这种情况,很可能由于妈妈对体育本身缺少兴趣,为了孩子未来考虑,相比之下更希望孩子能多把精力放到学习上。
这样的妈妈,与其说是希望孩子未来好好学习,更像是未雨绸缪的“冰壶妈妈”。什么是“冰壶妈妈”?这是欧洲幼儿教育领域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怕孩子在冰面上摔倒,就干脆让孩子用冰壶前进。这样孩子肯定不会摔倒了,但是也失去了冰面行走的可能。这就是过度保护。
“冰壶妈妈”通常会说的一句话是“孩子可能会跟不上别的孩子”“孩子可能会摔倒骨折”之类的话。注意,这些话里都有一个词:可能。妈妈在说这番话时,自认为是倾注了对孩子的爱,但其实只是家长自己的不安。
这样的妈妈,多半是在成长阶段被自己的父母说过类似的话。因为自己可能因为父母的“劝阻”获益,内心产生了“多亏听了妈妈(或爸爸)的话”这样的想法。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自然衍生出了“父母的话都是有益的人生经验”这样的固化思维。
作为平时就喜欢足球,或是只是想让孩子做自己喜欢事的爸爸,该怎么和这样的妈妈“套路”呢?
套路一:表达对妈妈的同理心
可以这样说,“是啊。如果被其他孩子嘲笑就不太好了。作为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不如其他孩子也很不好受啊。我可能都不忍心去看他踢球。”
套路二:顺水推舟提出问题
然后可以这样说,“孩子跟不上或者受伤,父母也会跟着难过。但是如果试着让孩子尝试一下会怎么样呢?”
套路三: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这样说,“孩子说想踢球。所以,让他自己做一次决定更好吧。如果他说什么,父母都说不行,会让他觉得反正说什么都是不行,孩子主动欲的萌芽可能会被扼杀啊。孩子的选择,最好不因为父母的好恶而摇摆。这样的教育方式你觉得怎么样?”
注意,一定不要去苛责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可能性”。可以试着问“孩子他妈,你小时候,爸爸是怎样支持你喜欢做的事情的?”
随着沟通,话题就自然被导向“如何教育子女”这样的核心,而不是纠结于“踢球到底危险不危险”“踢球会不会影响身高”这样的无稽之谈。
而一旦话题被转向教育的范畴,那么妈妈很容易也意识到,“孩子在足球班落后于其他孩子”这样的担心并不是出自孩子,而是自己。
通过“要不要报足球班”的争论,最终升华为“我家的教育方针”: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只是静静守候就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03 11: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