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奇尼吧 关注:270贴子:1,606

阿根廷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根廷共和国(Republic of Argentina, Republica Argentina) 



  国名由来: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9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IP属地:广东1楼2004-10-16 10:12回复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自上而下由浅蓝、白、浅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间是一轮“五月的太阳”。太阳本体酷似一张人脸,是阿根廷发行的第一枚硬币的图案,沿太阳本体圆周等距离分布着32根弯直相间的光芒线。浅蓝色象征正义,白色象征信念、纯洁、正直和高尚;“五月的太阳”象征自由和黎明。



      每年6月20日为国旗日——1810年,阿根廷爆发了著名的五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开始了伟大的独立战争。为了鼓舞士气,指引部队作战,领导独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了一面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旗帜。这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虔诚。1916年9月9日,阿根廷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从此,它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国旗。


    IP属地:广东2楼2004-10-16 10:13
    回复
      2025-08-30 17:01: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国徽:为椭圆形。椭圆面上蓝下白,为国旗色,上端有一轮“五月的太阳”,寓意同国旗。椭圆形中有两只紧握着的手,象征团结;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征权利、法令、尊严和主权;竿顶为红色的“自由之帽”。椭圆形图案由绿色的月桂树叶环绕,绿色象征忠诚和友谊,月桂树叶象征胜利和光荣。



        国花:灿若红霞的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死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死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



        


      IP属地:广东3楼2004-10-16 10:14
      回复
        国花:灿若红霞的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死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死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



          国鸟:棕灶鸟



          独立日:7月9日(1816年)



          国庆日:5月25日(1910年)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4月2日(1982年)


        IP属地:广东4楼2004-10-16 10:14
        回复
          国家政要: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Nestor Kirchner),2003年5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为拉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海岸线4000余公里。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和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



            人口:3602万(2001年11月)。其中女性占人口总数的51%,男性占49%。城市人口占85%,农村人口占15%。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血统。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居民87%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余的信奉基督教新教及其他宗教。





            


          IP属地:广东5楼2004-10-16 10:15
          回复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人口296万(2000年)。全称是:圣迪希玛特利尼达德圣玛利亚港德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好天气的意思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4个行政单位。由22个省、1个地区(火地岛行政区)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各省名称如下: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菲、科尔多瓦、门多萨、图库曼、恩特雷里奥斯、查科、科连特斯、萨尔塔、圣地亚哥德埃斯特罗、米西奥内斯、圣胡安、胡胡伊、里奥内格罗、福莫萨、丘布特、圣路易斯、内乌肯、拉潘帕、卡塔马卡、拉里奥哈和圣克鲁斯。


            IP属地:广东6楼2004-10-16 10:16
            回复
              (1)社交礼仪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的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 相称。


               (2)服饰礼仪 


               在正式场合,阿根廷人的着装讲究干净整齐。作不到这一点的人就会失去阿根廷人的尊重。在一般情况下,不论是进行正式访问还是外出,一定要男穿西装套装,女着套裙或长裙。 在阿根廷最好不要穿灰色的套装套群。


               (3)餐饮礼仪


               阿根廷人普遍喜欢吃欧式西餐,以牛、羊、猪肉为喜食之物。人们喜欢的饮料有红茶、咖啡与葡萄酒。有一种名为“马黛茶” 的饮料,最具有阿根廷特色。


               (4)习俗禁忌 


               国花:赛波花 
               国树:奥布树
               适于谈论的话题:足球及其他体育项目、烹饪技巧、家庭陈设等等。
               拜访阿根廷人时,可赠送一些小礼品。但是送菊花、手帕、领带、
               衬衫等是不适当的。


              IP属地:广东8楼2004-10-16 10:16
              回复
                看文章前先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知道蓝天、白云、金色太阳的国度是哪一个吗?
                2.离上海最远的大城市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3.哪个国家的牧场占总国土的51%?
                4.哪个国家的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5.你知道圣马丁,博尔赫斯是哪国人吗?


                如果你全能答上来,想必你一定会对本文感兴趣。 
                如果你能答上一部分,那么就看看本文,你也许会有兴趣的, 
                如果你一个也答不上来,没关系,答案就在本文中。


                IP属地:广东10楼2004-10-16 10:18
                回复
                  2025-08-30 16:5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引言



                  那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我不止一次地梦见过她,但她却离我的所在地最为遥远⑴;那是一个时髦而又质朴的国度,城市的夜景可以媲美巴黎⑵,而那儿的人民会带给你最坦诚的笑容。那是一个拥有蓝天、白云和金色太阳的国度⑶,那儿的探戈和足球令人陶醉、令人沸腾……也许此时你已经猜到,这就是阿根廷,一个梦幻而又神秘的国家。然而,今天我所要讲的却并不是以上这些内容。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啊!2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一半是草地,茫茫的,一望无垠的草地。而这片长满青草的大平原,就被称作为"潘帕草原"(La Pampa)。在这片草原上,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桀傲、善良、叛逆、坦诚、粗鲁、无畏、迷信、仗义、无知、无羁。他们身披篷秋(Poncho),腰跨法弓(Fancón--一种双刃长刀),当然,还一定跨着他们最最心爱的坐骑--马匹。他们就是潘帕草原上的浪子--高乔(Gaucho--意思是浪子、孤儿)。他们可不是简单的人物,他们在阿根廷460多年的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阿根廷民族的象征。虽然如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乔了,但他们的精神早已经溶入了乡村、城市,溶入了每一个阿根廷人的心中去了。 

                  假如你和我一样,对这个国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或者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与兴趣,那么就不妨想象自己,跨上一匹最好的骏马,和我一起,驰骋在广袤无垠的潘帕草原,探究高乔人--阿根廷民族英雄的来龙去脉吧。


                  IP属地:广东11楼2004-10-16 10:18
                  回复
                    起源 



                    关于高乔,事情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自从哥伦布以西班牙女皇⑷伊莎贝尔(IsabelⅠ)的名义发现了这块"新大陆",并且在西班牙国内流传开了"新大陆"上遍布着"黄金王国"、"白银帝国"的种种传说后,西班牙--当时的海上霸主就再也按捺不住他勃勃的野心了。公元1532年,西班牙人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带领着随从、火器,来到了库斯各(Cuzco)⑸,揭开了西班牙殖民史的序幕。 

                    之后,一批又一批投机者、冒险家们来到了"新大陆"。在大规模地对印地安人进行了一系列残无人道的掠杀后,南美最为辉煌的印加帝国就此覆灭了。由于许多印地安人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便杜撰说沿今天巴西海岸南下,有一个"白银帝国"。并且西班牙人到那儿的确见到许多印地安人佩带银质饰物,于是冒险家们就把那片土地称为阿根廷(Argentina--拉丁语,意为"白银"),把流入大海的那条宽阔大河称为拉普拉塔河(Rio de La Plata--西班牙语,意为"白银之河")。 

                    然而,令他们万般失望的是,那里既没有白银,更没有像印加那么富饶的帝国可让他们大肆掠夺。举目尽是草原:往西是草原,往南往北都是草原。置身其中,就如同身处绿色的海洋。 

                    一小撮欧洲人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回去吧,他们是那么地不甘心,辛辛苦苦打到这儿,就这么空手而归?于是他们就在大平原上建立了第一个白人据点,命名为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但草原上除了零星的印地安人外,就实在是没有别的什么了。终于,他们被自然所征服,饥饿、印地安人的袭击以及天花的流行,使他们死的死、逃的逃。但他们并非完全失败了。你想,他们从欧洲带来的部分流落草原的牛、马、羊,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毫无疑问,自然是如鱼得水,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大量地繁殖。


                    IP属地:广东12楼2004-10-16 10:18
                    回复
                      高乔的形成 



                      由于殖民者来美洲时并没有带上家眷(因为他们打算发了财就离开),但长时期的被困草原,使他们蠢蠢欲动了。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欲望,他?quot;屈尊"与当地印地安女人混了血。而后,又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似地一走了之,于是草原上就留下了一个个小小"孽债"--这便是第一代高乔。他们几乎全都是西班牙人与印地安人的混血儿。 

                      他们是草原浪子,他们没有父亲,他们的出生就是"罪过",就是"耻辱"。他们没有完整的家庭,他们被排挤到了社会的边缘。他们也曾恨自己的出生,他们恨生他们的人(尤其是父亲)。白人与印地安人,如此对立的两个种族:白人--侵略、蹂躏的一方;印地安人--被侵略、被蹂躏的一方。他们介于其中,他们的构成矛盾而又复杂。 

                      然而,在宽阔得不可想象的草原上,人的心境自然而然会变得开阔:他们往草原中一站,空间无限地延伸下去,视野触及到一切可以触及的范围。于是,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既脱离了父方(西班牙人),也脱离了母方(印地安人),成了那个特定时期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特定社会形式下的群体(但如今阿根廷人奉之为民族魂)。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能够接受自己的出身,以及高乔这个称号。同时,他们也变得叛逆,十分的叛逆。他们蔑视文明(欧洲的文明),厌恶文明。在草原上,有他们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身体一部分的马驹,有篷秋、烤牛肉、马黛茶,最好还有一把吉它,一瓶杜松子酒,那就足够了。文明在他们面前,只是狗屁,因为他们是文明的牺牲品。 

                      所以,他们懒惰,他们不思进取。如果是中国人到了那儿,一定会不辞辛劳地耕作,即使种不出水稻,也要种满小麦、马铃薯、玉米、西红柿。他们会建造楼阁、庙宇,会纺纱织布。但高乔决不会这样,他们的特殊出生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于是无所事是的高乔们便做一切他们想做的事:除了骑马飞驰,就是对歌、吟咏、赌博、参加舞会,以及带有野性色彩的,禀承欧洲人癖性的--格斗。 

                      高乔以及因他们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事物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高乔文化。诚然,每一个民族(或一种人)都有他们的长处,也有局限性,但正是他们的民族特质,才使人们难以忘怀。高乔正是因为有这样独树一帜的文化、品性,才使人们正视他们。这也正是阿根廷人引以为傲的。一句话: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暂且我们就不严格地称高乔为"民族"吧)。


                      IP属地:广东13楼2004-10-16 10:18
                      回复
                        高乔与马



                        如同印加人崇拜太阳,阿兹特克(Azteca)人信奉玉米一样,高乔也有他们的图腾,那就是马。马不仅仅是高乔的坐骑,交通工具,更是已经升华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高乔可以没有房子,没有妻子,而如果没有马,对他们来说可就是致命的。想想也对,在荒茫的草原,分不清是文明遗弃了他们,还是他们遗弃了文明。孑然一身的他们,如果途步,一天无论如何也走不了几步路;而总是呆在原地,却又难免会给人带来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是轻生的念头。但如果有了马,情况就全然不同了。骑在马背上,耳边的风声呼呼地响起,眼前的景物飞快地移动着。那份激烈的感受,那番与风的对话,只有骑马人自己才能深刻体会到。这又正好与高乔的性格吻合:桀骜不驯,无拘无束,风驰电掣。况且马本身又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你对"他"好,"他"会涌泉相报。可以想象,马几乎是高乔的全部。马是高乔的骄傲! 

                        于是乎,高乔们几乎个个成了"人马怪",因为他们终日不离马半步。捕鱼不下马,洗澡和马一起洗,甚至连生病看病,也在马背上进行。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抱上马背,日复一日地训练,直到能独立骑马为止。并且他们从小就要学习一系列如牵马、驯马、养马、为马打点(装马鞍、马嚼子、笼头)之类的事,还要学习如何在马背上捕猎、格斗等各种技巧。 

                        马具对高乔来说,俨然是他们的财产。就如同我们现在从衣着是否名牌,住宅是否豪华看人身份一样,马具是高乔身份的象征。高乔们总是竭尽全力装点他们的马具。比如镶银,精雕细琢等等。如果被人称赞马具的话,那是一件相当体面的事,如果配马具的马被人偷了,那他就等于是穷光蛋了。 

                        马具也是高乔露宿的床,把鞍座取下,在草地上铺开毡毯,再加上一大块皮革和鞍衬,就可保护人体不受地湿之侵;躺下后,将薄皮革和垫子组成被褥,盖在身上连雨水也透不进来;再用篷秋包头,露水也不怕了。所以整日整夜在野外的高乔都体格健壮、无病无疾的。 

                        马,是高乔在草原上与自然联系的枢纽,是高乔和自然平衡的象征,是高乔生活的全部理念。所以,几乎每一个高乔都具备完善的骑术,都会驯马,都能在马背上做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高乔是名副其实的"马背上的人"、"人马怪"。高乔对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IP属地:广东14楼2004-10-16 10:19
                        回复
                          篷秋·烤牛肉·马黛茶 

                           

                          这些也都是阿根廷高乔的象征。这些是他们为了适应茫茫草原生活的必需品,而如今,这些也就成了高乔文化中的一部分。

                          篷秋是高乔衣着最不可或缺也是最具特色的服饰。篷秋本为印地安人所发明,其实就是一块毯子厚的披风,在中央开了道30公分左右的纵口子,人的脑袋就可以从那儿钻出来了。篷秋是羊毛织的,颜色一般很鲜艳,大都为红色。

                          高乔骑马时,篷秋可挡风雨,睡觉时当毯子,格斗时当盾牌,赶牲口时又可当吓牲口的工具。可能篷秋对多数栖居安第斯山脉的印地安人来说只是遮档风雨的衣具,没想到在高乔那儿却能派上这么大的用场。 

                          现在,几乎在有印地安人的地方以及拉美其它观光胜地,也都有篷秋出售。看来,篷秋就像中国的旗袍一样,成为一种民族象征了吧。 

                          如果说马是高乔亲密的伙伴,身体的一部分,那么牛就是他们忠实的奴仆,是任他们宰割的对象了。牛是潘帕草原上最丰富的资源,西班牙牛种和阿根廷草原,实在是再般配不过了。如今,阿根廷仍然是世界上牛肉出口量最大的国家,阿根廷烤牛肉也是誉满全球的一道名菜。 

                          高乔人杀牛,就同特级厨师煮鸡蛋那么容易。骑着马瞄准一头牛,把手中的石弹套索旋转起扔过去,捆起牲口蹄足,放倒在地,随意取下他事先想好的那块肉,串在棍子上,烤着吃,此时"法弓"就是餐具。那香飘四溢的牛肉吃在嘴里,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一种享受(但对我们来说,牛肉半生不熟血淋淋,不加盐和任何调料,味道可想而知)。 

                          当然,牛的用途不仅仅只有食用其肉。牛粪可以当燃料,牛骨可以做房架子,做椅子,甚至剔牙,而牛皮却真正是个宝了。牛皮可以成为高乔宝贵的财产--马鞍,可以做房顶,做马车副件甚至是走私。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商人就为同高乔做牛皮走私生意而闹得不可开交。 

                          吃完了牛肉,用什么来消化呢?高乔的主食是牛肉,他们几乎不吃植物,那么马黛茶就是高乔的主要饮料了。 

                          马黛茶也是外来品。是巴拉圭一种叫"歇尔巴"树的叶子沏的。巴拉圭土著最先喝这种茶,后来就渐渐被高乔所接受了。马黛茶没有咖啡、茶叶的香味,但冲泡方便,并同样能提神,会上瘾,在草原上饮用再适合不过了。当夜幕降临,一群高乔牵着马,围坐在一堆篝火边,大口喝着马黛茶,弹着吉它,唱着简单的曲子,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这就是高乔们生活的快乐源泉。


                          IP属地:广东15楼2004-10-16 10:19
                          回复
                            战争



                            战争是高乔成为民族英雄的必要条件。早在十六、十七世纪,高乔就和当地的印地安人因土地问题打打停停。到了十九世纪,西班牙语拉美殖民地因其宗主国皇室被拿破仑所控而纷纷起义闹独立。北?quot;多洛雷斯呼声"⑻,南有玻利瓦尔⑼,圣马丁⑽。虽然高乔们并不关心政治,但一听到激动人心的诸如"摆脱殖民约束","建立独立、民主的国家"的口号后,他们觉得,饱受压迫欺凌的日子终于将过去,真正自由自在的日子就要来临了。这些正好迎合他们不被拘束的本性。当他们意识到参加战争还可以洗脱长时期在人民眼中自己"蛮子"、"败类"的罪名,就欣然接受了打仗这个任务。 

                            要知道与高乔们在潘帕草原上作战意味着什么--自取灭亡。高乔的所处得天独厚,大草原是他们的家,他们熟悉她,了解她的每一个沟穴、每一棵灌木、每一条河流。高乔们骨子里头充满着好斗的精神,而且他们还个个无畏死亡。虽然他们平日里自由散漫,但当他们捕捉大宗猎物时,却是非常有组织有计划的,只不过这次的猎物换成了人。尽管西班牙皇家军队训练有素,而且拥有枪支等火器,但面对身上有一半是他们血统,心中却仇恨他们的高乔,他们完全不是高乔的对手。可笑的是,战前皇家军官对高乔还非常地不屑与轻视,说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无组织无纪律,怎么可能敌得过欧洲的正规军?

                            显然他们大错特错了,虽然高乔的武器只有长矛、石弹索,但他们利用烂熟的地形与对马匹的亲近,大打游击战,袭击并捣毁了西班牙人的住札营,驱散或弄死了成群敌军的马,使西班牙皇家军措手不及。即使打起阵地战来,高乔人也大多以取胜告终,使西班牙军队再也不敢小觑这群"蛮人"。 

                            高乔在拉美独立解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突出的。当其他某些地区的独立运动被镇压,是高乔的胜利唤起了他们取胜的信心,同时高乔牵制住了西班牙人,使别牡胤接写⒌幕幔佣蛊鹨迦缁鹑巛保徊ń右徊ā? 

                            终于,高乔军在圣马丁将军的率领下,不仅摆平了拉普拉塔联合省,更是穿过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脉解放了智利,并又同玻利瓦尔会合,直捣秘鲁总督府--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中枢。拉美解放运动中最重要,最艰难的一环被攻克了,独立解放运动也基本宣告成功。 

                            这时,人民开始认识,接受并且逐渐对高乔热爱、崇拜起来。阿根廷人对英雄的渴望是空前的。高乔们成了城里人写作的题材,成了人人敬重的对象。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人们仍然对高乔崇拜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吧。 

                            然而高乔的品性使他们在独立解放运动后马上散乱了下来。乌拉圭从中分裂出来,各地群雄割据,连绵的内战,以及高乔人与城里人轮流执政的情况,使阿根廷依然在混乱之中持续了很长时期,这使得阿根廷的经济建设几乎同解放前一样而停滞不前。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IP属地:广东17楼2004-10-16 10:19
                            回复
                              2025-08-30 16:4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马丁·菲耶罗 



                              19世纪以来,高乔就以英雄的身份在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了。前有《桑托斯·维加》⑾(Santos Viga)后有"胡安·莫雷拉"⑿,但可以称之为阿根廷文学瑰宝,引起拉美文坛及世界震惊的却只有《马丁·菲耶罗》(Martin Fierro)。 

                              这是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全诗共四十六章7205行,分上下两部分--《高乔人马丁·菲耶罗》和《马丁·菲耶罗的归来》。表现形式是一个被英雄化了的高乔自弹自唱,讲述高乔的真实生活。 

                              这部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高乔完完全全展现在世人眼前,内容包括了高乔的苦难史,生活起居,社会习俗等等。文字语言中充满了高乔的谚语、俚语,并蕴含着人高乔与自然抗争、与强权对抗、对印地安人的偏见等等内容。可以说如果读懂读透这部史诗,那就是吸取了高乔文化的精髓,并搭上阿根廷民族的脉搏了。 

                              作者何塞·埃尔南德斯(José Hernandez)虽然本人并不是高乔,但他长期生活在大草原,与高乔打成一片,熟知高乔的一切,而且他拥有高乔不具备的成熟理性的思考。 

                              阿根廷的现代化、工业化必将到来,高乔这一特定的时期的人也将结束他们的历史使命。何塞·埃尔南德斯也许早就预料到这一点,所以写下长诗供后人吟咏、怀念。


                              IP属地:广东18楼2004-10-16 1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