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境吧 关注:13贴子:528
  • 5回复贴,共1

故乡——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故乡——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小说           肖明翰 

                          
    哥特小说自18世纪中叶在英国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而它那特有的震撼力也吸引了各时期、各流派的作家。他们将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于创作以安排情节,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效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于是,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哥特小说:历史渊源
                          
    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封尘中又找出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世纪到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就再适合不过了。这样,在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到了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又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那一年,贺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Gast leof Otranto)。小说出人意料地成功,不到4个月就出第二版,在这一版上,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 Story)。这种小说因此而被命名为哥特小说。


1楼2008-12-27 20:33回复
    《奥特朗托城堡》的巨大成功使许多作家竞相效法。到18世纪90年代,随着安·拉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的《乌多芙堡之谜》(The Mysteriesofudolpho,1794)、《意大利人》(The Italian,1797)、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的《修道士》(The Monk,1796)以及其它许多引起轰动的作品相继问世,哥特小说不仅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无可争辩地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而且还深刻影响到其它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文学创作。


    2楼2008-12-28 12:44
    回复
      2025-08-22 03:56: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奥特朗托城堡》的巨大成功使许多作家竞相效法。到18世纪90年代,随着安·拉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的《乌多芙堡之谜》(The Mysteriesofudolpho,1794)、《意大利人》(The Italian,1797)、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的《修道士》(The Monk,1796)以及其它许多引起轰动的作品相继问世,哥特小说不仅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无可争辩地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而且还深刻影响到其它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文学创作。


      4楼2008-12-28 13:57
      回复
        楼上发重了,请忽略…


        5楼2008-12-28 13:59
        回复
          哥特小说:繁荣发展
             
           哥特小说之所以产生和繁荣于18世纪,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浪漫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挑战。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得到空前发展,宗教改革运动与人文主义结盟终得以摧毁罗马天主教的一统天下,然而人文主义的大发展却反过来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并且使以上帝为中心的传统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处于解体之中。到了18世纪,欧洲进入理性时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热情讴歌、极力宏扬人的理性,却忽视并压抑情感、想象、直觉,否认神秘和超自然现象。席卷欧美的浪漫主义运动就是对理性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逆反。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 romanticism)。它的所谓“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它不是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侧重于正面表达其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
           哥特小说对广大读者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有深刻的心理和美学根源。哥特小说的心理基础是人生而有之的恐惧感。美国现代著名哥特小说作家洛伏克拉夫特(H.P.Lo 
          vecraft)说:“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在阅读哥特故事时,我们既感到强烈的恐惧,同时又确信自己的安全,也就是说,我们既能在幻觉中置身险境,但又从心底知道危险不会真的降临在自己身上,这时,我们就能感到一种强烈的愉悦。
           哥特小说的美学基础是和恐惧相关的壮美。早在18世纪,英国著名美学家博(Edm und Burke)在讨论壮美时,就已经谈到人类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并且把壮美同恐惧联系起来。他把美分为秀美(the beautiful)和壮美(the sublime)。一般来说,秀美的事物小巧、精致、和谐,并且为人们所熟悉,它们在观赏者心中所引起的是甜蜜、温馨、热爱、安全的愉悦和激动。与之相对,当面对峻峭高山、滚滚大河、亘古荒原、莽莽林海、古老废墟或者雷鸣电闪时,我们似乎体验到一种神秘的超验力量,心中不由充满敬畏甚至恐惧。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场面,我们会发现,它们全都是有关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之间的冲突。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冲突归根结底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永恒冲突。而这种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冲突是哥特小说最突出、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它贯穿了哥特小说发展的整个历史。
           与此有关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哥特小说在英美和德国这样一些国家最繁荣、成就最高;而这些国家正是最主要的新教(Prote stant)国家,其中英美更是长期为清教主义(Puritanism)所统治。清教主义可以说是基督教里的原教旨主义,它是新教的一个比较极端的重要流派。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Calvinism),把《圣经》里的每一个字都看成上帝的话。


          6楼2008-12-28 15:13
          回复
            尽管在哥特小说兴起之时,对天主教徒和各种男女“巫”的残酷迫害已经成为过去,但其影响仍然十分明显。早期的许多哥特小说,比如前面提到的《奥特朗托堡》、《乌多芙堡之谜》、《意大利人》、《修道士》以及爱伦·坡的名作《陷阱与钟摆》等等,都是以意大利、西班牙或者法国南部这样的天主教国度为背景,而且大都是在暴露天主教及其教士的邪恶。同样,“清巫”事件也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这在美国文学中特别突出,比如1692年在塞勒姆(Salem)发生的大规模残酷迫害所谓女巫的事件。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刺激着文学家们的艺术想象力,从约翰·尼尔(John Neal)、霍桑到现代剧作家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当代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等许多文学家都以塞勒姆事件为素材创作出了气氛恐怖、寓意深刻的作品。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浪漫主义成了文学的主流,哥特小说也进入最繁荣的时期,几乎所有主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都创作了哥特故事或者使用了哥特手法并且推动了哥特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所有浪漫主义者都是现实的叛逆者,但主流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在于理想化,而哥特小说却意不在此。尽管哥特小说中也有一些理想化人物,而且也在间接表达理想的价值观念,但其重点从来就是暴露罪恶与黑暗。
             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现实主义在文学中成为主导,但现实主义作家们并没有拒绝使用哥特手法。相反,哥特手法正好有助于他们揭露社会罪恶、批判社会现实。如约翰·贝利所说,狄更斯等现实主义作家们把“哥特恐怖小说体裁同社会谴责小说体裁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远大前程》、《荒凉山庄》、《双城记》、《艰难时代》等作品中都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这些作家笔下,哥特故事的背景从遥远的过去和古老的城堡搬到了现实中的工业化大都市。即使在勃朗蒂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这样的作品里,哥特情节也是被置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在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小说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社会化和现实化。
             尽管哥特小说在英国产生和繁荣,但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发展的中心似乎移到了美国。哥特小说能在美国迅速繁荣、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根源。来到美洲的早期移民经历了饥饿、寒冷、瘟疫和死亡,一部美国史可以说就是他们在一个陌生而危险的环境中不断探险、冲突和征服的历史;而且美国小说兴起之时正好是哥特小说在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最繁荣的时候;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美国历史上和美国文化中极为突出的清教主义传统。
             美国第一位有影响的作家查尔斯·B·布朗(Charle B.Brown)在18世纪末推出的几部作品都是阴森恐怖并且充满血腥的小说,而第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欧文(Washing tonIrving)在司各脱和德国作家的影响下创作出了《睡谷》(The Legend of Sleeping Hollow)等哥特故事。由此可见,美国小说一开始就具有了明显的哥特色彩。


            7楼2008-12-28 15: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