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世皇妃吧 关注:21,684贴子:366,966
  • 0回复贴,共1

慕容湮儿与张爱玲(转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的作文教育有多么糟糕?
     先举一个例子,1980年代,美国纽约有一个反吸毒组织在小学里推广禁毒教育,他们给小学生们免费发放了铅笔,铅笔上印着反毒文字:“聪明人不沾染毒品”(TOO COOL TO DO DRUGS)。当铅笔被削尖用过一段时间之后,那段文字就变成了“聪明人沾染毒品”(COOL TO DO DRUGS)。然后,又削尖又使用,文字就成了“沾染毒品”(DO DRUGS),反毒教育就这样成了“吸毒教育”,教育为何如此被动?如此不堪?就是在于华丽的理论永远在实践中被粉碎,羽毛褪去,一片狼藉。我们的作文教育,在小学的时期,教育者信誓旦旦地宣扬作文课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作文课讲授的语言审美;到了六年级之后,教育者会退而求其次,开始宣扬作文课是思维方式的锻炼,作文课开始大量的引入应用文;到了高中呢,作文作为高考中分数巨大的一块内容,作文课纯粹是为了应试。小学时代是艺术熏陶,六年级之后是应用文,高中之后,又成了应试,伟大的文学理想一步步地坠落,我们也如此狼狈,如此被动,如此尴尬。孩子们去迎合老师们的趣味,去写自己根本不懂的思想,作文的标准也成了是否能否打动成年人,打动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们。
    高考成了中学各门学科的唯一指向标,也成了作文课唯一的教学目的,文学素养好,有高度艺术天赋的孩子,根本没有施展特长的地方,写好文章有什么用?高考只需要在考前背诵好一大堆名言名句,背诵好三四篇范文,就万事OK,一个学生有写作天赋,有创作的梦想,在现代教育中根本没有任何收益,没有任何“意义”,中国人不相信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不理睬华丽空洞的素质教育,好分数=好工作=好收入,没有什么比这个等式更让中国的学生家长为之疯狂的了。
    慕容湮儿的写作,日赚800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一天就可以买一盒多的SK-2面膜,或者一瓶SK-2的神仙水,或者雅诗兰黛的年度礼盒,或者一件CK的T恤,两个月就可以更新自己的LV包包,当别的女孩一个LV包包用上一年的时候,你可以一年6个LV包,这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女孩子面对生活的力量和灿烂!当别的女孩从30岁左右才能够拥有这样的财富力量的时候,慕容湮儿这样的女孩在18岁就已经开始了,她们比你领先了12年!整整一轮,这是女孩子最美丽,最鲜美,最灿烂的时期,虚无缥缈吗?华丽空洞吗?不,写作也可以如此名利双收,添红增艳,才女应该如此,除了拥有上帝赐予的天赋,也有自己的创富之道。
    写作为了什么,首先是衣食之道,著书都为稻粱谋,一个女孩写作,首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只有女性才会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中国人爱把女性比喻成一朵鲜花,花的魅力一个是美丽,另一个就是死亡,花开是美丽,花谢就是死亡,除了美丽,即是死亡,这就是花的特色,就是花的精神,所以,女人如花,只有美丽和死亡。林黛玉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花谢总是如此悲伤,美丽就是女人的生命,但是总会以一个悲剧收场,慕容湮儿的写作只是让花开提前,让花谢退后,所以,应了张爱玲的话,“出名要趁早”,写作要趁早,为了花开,为了美丽。
    对于这些写作天才而言,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够实现自己的文学理想和财富自由,这是人生的幸事,绕开陈腐的高考,抛弃狼狈不堪的作文教育,慕容湮儿的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她的意义不在于“日赚800元人民币”,而是在我们的人文环境里,年轻人的选择更加丰富,更加自由,道路更加宽广,更加多样,慕容湮儿是不是张爱玲,我不知道,但我坚信张爱玲必定会产生在多样化的人文环境里。
原帖地址:http://bbs.uc.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77&subid=0&fid=9752&p=1


1楼2008-10-30 14: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