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8,375贴子:26,937,000

【讨论】160919 另一角度看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实在是被度娘吞了几次,总说有什么小广告,现在这算是第三次了,不过说了晚上有新帖那就自然是开新帖的
回复 xxxyyy12_ :噗,为何我在兔吧的帖子会发到宫吧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9-19 22:49回复
    看样子没被吞了,这里发布下之前帖子的链接
    漫谈中国近代史:http://tieba.baidu.com/p/4664251922?share=9105&fr=share&thread_type=33
    另一个角度看历史:冷战http://tieba.baidu.com/p/4476611579?share=9105&fr=share&thread_type=33
    另一个角度看历史:中东http://tieba.baidu.com/p/4664251922?share=9105&fr=share&thread_type=33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9-19 22:51
    回复
      2025-08-27 10:15: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然而这种力量在更为庞大的历史面前,实际上是苍白无力了。就像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控制着大量资本的时候,他们确实可以踩在奴隶的身上,但是历史会将奴隶推出来形成斯巴达克斯大起义,之后历史又会将凯撒推出来让他把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就算凯撒被刺杀,也会让屋大维出现,最终促成罗马帝国的出现。
      所以历史的关键是什么?
      是利益,只有当利益一致的时候,其神秘莫测的理论和基础才会形成所谓基础,但是利益一旦不再一致,不管什么样的誓言就会像海洋退潮一样,露出他们的本来目的,那时候一切的誓言也就到了破灭的时候。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9-19 22:54
      回复
        今天回答的问题是由公众号网友Eric提出的:喜欢博通“看待历史必须脱离人欲”的观点,比很多作者所谓“人心堕落”的好上很多。但我很疑惑:真的可以完全脱离人来看待历史吗?制度和文化都是人的产物,那在国家决策和走向中,人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复杂的根本在于历史并不简单是由书写历史的人书写出的文章,而是每一个鲜活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结果,笔者原本很喜欢小说,但是后来逐渐喜欢上了历史,那么文学与历史之间有什么区别么?
        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进行一场豪赌,那么问题在于这场赌博在小说和历史中就有极大的不同,从小说的角度上来说这场豪赌可能是情节的一个高潮,但问题是这个高潮究竟是因为故事的行进所造成的结果,还是未来剧情所埋下的伏笔呢?这就是小说的弱势地方,小说的情节可以曲折、故事可以跌宕、文字可以华美,但这始终都是一种“弱”。
        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始终都是写作者的“提线木偶”,他们所作出的选择是由故事所引导的结果,而历史就不同,历史是由每个人物进行所产生的结果,重要的地方在于:
        “选择”。
        每个人物对于事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自己所作出的“选择”,而这些选择组成了历史,那么该如何去看待历史,历史并不简单的像个小姑娘任由人来打扮,笔者觉得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他照射出的是解读者的内心。
        历史有太多的线索,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的掌握所有历史的细节,这使得看待历史只能从某种切入点进行,人们通过切入点来寻找支撑自己思想的线索,组成了自己的学说。然而历史并不那么简单,这是笔者阅读历史后的一点感悟。
        因为“细节”太多了。
        如果刚接触历史的时候,会感觉历史是清晰的,这就像从一个点去看历史,认为历史是一个点,那么等到层次加深了以后,会将点与不同的元素组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线,线再继续深入,就成了一个三维的立方体。然而到了这一刻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个结束,却仅是一个开始。
        历史是由人组成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这使得一个历史事件要如何解读就成了难点,每一个新的元素的加入都有可能引起“蝴蝶效应”,所以笔者不赞同“人欲”的想法,古人讲七情六欲(七种感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欲。),人的因素自然是组成历史的一个关键,但是那只是作为一个人而言。
        当这个人成为社会之中的一部分之后,就不能如此了,这是因为当人处于一个人的时候,他就类似于那个点,但是当他与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了线,如果他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那他则是处于一个网络之中,他的选择不是越来越多,相反是越来越少。
        那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相信站在你身边的人不会伤害你呢?如果说人是一种动物,动物对于自身的安全是非常警惕的,那么人为什么会对一个人完全的信任呢?这就是因为有很多无形的力量在制约着双方,这个东西就是:
        制度和文化。
        制度像是一种分配的合同,文化则是同一合同下的契约,人们为什么能保持相互的关系,这是因为在合理的利益之下人们可以稳定持续的获得利益,比如通过工作就有收入,那么自然不愿意去铤而走险,所以人可以撒谎、可以制造假象,但是有两点不能轻易的变化。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9-19 22:54
        收起回复
          第一点是所追求的利益很难变化,追求利益是不同的人所追求的共同结果,只是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这一点很难转变,第二点就更难,这就是人要在制度和文化的作用下生存,当人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时,就会受到制约,自己所能做出的选择则更少,所以很多时候人不是从很多选择中选出了最差的那个,而是从一开始他就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选择那样的选择。
          举个例子来说,人们认为盛世的来临是因为圣主明君的降临,衰落是因为昏君的出现,如果从人欲的角度来说自然这样是可以成立的,但是问题在于同一大致标准的时代中,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大的差距?一方面确实和人的能力有关,可另一方面就与制度和文化造成的结果有关。
          对于明君来说往往是通过改革和更加强力的革命造成的成功,通过改革创造了一个新的制度和文化出来,这时候是一个文明的波峰时候,这时候的制度和文化对他都是有利的,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制度和文化的问题便暴露了出来,这使得昏君与其说是因为自己能力造成的失败,不如说是之前所创造的制度和文化所形成的结果和问题积累使得他变得虚弱,制度和文化运行的成本上升收益减少了,效率无法达到之前的时候,处于的一种波谷的状态,这时候他能选择的选项就已经慢慢地消失了。
          那么围绕在身上的局势也就越变越差,这就造成了两者的巨大差别,所以观察历史的时候,人在面对制度和文化时候所能做出的选择是一个很难掩盖或者修改的问题。
          因为他所作出的选择会造成“结果”,这个结果则又是一个新的“选择”的开始。通过对于不同的选择和结果进行分析和串联,就会形成一条完整的路径,这条路径就是这个人物的作为,比如有1、2、3、4、5件事,那么这五件事必须是相互都关联的,如果只能讲1235说在一起,4和其他得不能够分析到一起,这种分析就显然存在某种缺陷。
          只有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才是选择造成的结果,结果产生了选择。通过制度和文化来看待历史,比单纯从人欲的角度上去看更加能看得清晰,再将不同的人的路径进行重叠,最终所形成的完整路径就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如果只是从人欲当中入手很多问题看似可以解释的很清楚,但是如果同样的标准去套用其他事情,如果不能像之前的那样可以解释问题,那这种解释就存在缺陷。
          然而历史是由不同的人共同选择出的结果,所以在制度和文化之下的“选择”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并且看待历史的观点和思想也会变得更加平和。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9-19 22:55
          收起回复
            今天五天,以后不定期更新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9-19 23:02
            收起回复
              虽然举办费用在不停的上升,可如果刨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费用也未必难以承受,更为关键是举办大型盛会对于各国来说都是体现自己能力的途径,并且虽然这次巴西奥运开幕式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投影仪展销会和音乐聚会,但是起码在整个开幕式的过程中也较好的完成了,笔者认为大国有大国的举办方式,小国也有小国的举办方式。
              对于开幕会来说是否人海战术就一定被认为是低效率的呢?可以看到的是在北京奥运会上科技使用也非常具有体现,这一次里约奥运会中的方式也可在北京奥运会上发现一些相似之处,对大国来说整齐划一的方式不仅考验组织性更是考验协调性,这对于组织和各种协调都是一种考验,对大国来说追求大的气势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小国来说没有那么多费用,用自己的方式举办即好,笔者认为用一种简单和开放的心态来评价不同方式的开幕式就好。
              只要在开幕式上体现出了不同国家的风采,在举办的过程中没有重大不可挽回的失误都算是成功的奥运会,正所谓众口难调,任何形式都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另外对于未来各国申办的热情,笔者并不担心,这是因为举办大型运动会是展现自己国家的重要平台,除非经济进入全球金融危机或者世界大战的问题,随着亚非拉国家逐渐经济水平提高,通过举办奥运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国家的发展前景都是有热情的,对于很多先进国来说,通过奥运会来拉动经济也是一种方式。
              所以如此大规模的奥运盛会必然会继续举办下去,只是中国的观众从对奥运会的关注需要从一个波谷慢慢回升到波峰之中,那时对奥运的关注就会有所提升。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6-09-21 18:12
              回复
                十五,
                现在距离里约奥运会开幕只差最后的一段时间了,曾经被称为金砖国之一的巴西变成了里约大冒险,一些场馆到现在没有建设完成,建设完成的奥运村又有很多麻烦事不断,海滩的污染让一些水上项目受到影响,再加上大量的运动员宣布不去使得这届奥运会还没有开始就受到了很多的非议。
                那么要分析的就是巴西这个国家为什么没有能借助机遇真正的发展起来,从巴西的实际情况来说巴西拥有不错的矿产资源,比如一直在铁矿业有名的淡水河谷公司,其他的比如铝也有不错的储量,并且巴西的能源业确实挺环保,他的发电大多都是由水力发电来维持的。
                在农业上咖啡、可可、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业产品都很不错,在畜牧业也具有雄厚的能力,可耕地面积也名列前茅,国土面积也是南美最大国家,从历史上看巴西在1822年就独立了成立巴西帝国,1889年发生政变以后逐渐发展成立了现在的巴西。
                笔者之前和一个朋友关于印度的话题进行争论,朋友认为只要有机会发展就会发展起来,笔者并不同意这个分析的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发展需要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是由这个国家的制度和文明所组合形成的运行效率决定的。
                可以看到的是巴西之前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这也是他成为金砖国之一的原因,当时的铁矿石价格和农产品价格都非常不错,国家收益很高使得巴西雄心勃勃。从2001年高盛提出了金砖四国(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之后,才不过15年的光景,现在的巴西似乎就遭遇了问题。
                巴西的经济非常依赖于大宗商品出口,从2001年至2010年被称为黄金的十年,但是巴西为什么没有抓住这个机遇增加科研和接触设施的营建取得更大的突破呢?这就是因为制度和文化的落后造成的,实际上任何国家都可以获得发展的机会,并且在黄金发展期是最好的机遇,可是这时候也是最考验制度和文化的时候。
                为什么会谈落后,这是因为当社会资源上升的时候,如何形成更好的发展将是国家兴衰的转点,为何无法形成合力发展,这是因为成也大宗商品,败也大宗商品。他们所使用的模式笔者称为“堡垒法”。
                对于大宗商品来说是一种非常容易被控制的资产,比如矿业、牧场、农场都容易通过兼并和收购形成势力,这些势力再通过结合形成更强的族权势力,对于这些势力来说是选择发展社会资源更好,还是控制社会资源更好呢?
                在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下会产生差异,理论上说在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属于躺着都赚钱的时代,利用矿产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优势赚取大量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如果投入到社会之中,不但可以解决社会矛盾,同样还可以深入发展社会,然而对于堡垒法来说并不一定如此,对于族权势力来说如果社会真正有了发展,那么社会当中的新势力会崛起尤其是以能源国向工业国转型中的大量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所拥有的制造能力将影响拥有矿产和能源为主的企业能力,形成一种博弈的关系。
                那么自然就是控制好,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巴西的贫民窟也是世界闻名的,贫富差距极大,另外巴西的教育也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如此,这就是因为对于大宗商品的控制力提升就可以使得族权势力获得很强的控制力,如果将社会发展进行改变,从能源国向制造国发展就有可能改变社会的发展途径。
                所以在“封锁”还是“发展”的选择中,封锁往往会成为选择,因为封锁有利于族权,那么当社会开始逐渐向堡垒化发展的时候,就会产生隐患,诚然任何社会都会产生社会问题,但是如何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将是决定了未来发展的关键,巴西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必然导致会逐渐错过发展的机遇。一旦大宗商品出口价格下滑,社会资源就会减少,这时候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不是就失利呢?
                答案是未必。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6-09-21 18:14
                回复
                  2025-08-27 10:09: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社会资源的降低确实会造成普遍的受损,但是对于控制大量社会资源的族权势力来说,社会的社会资源下降虽然使得他们受损的同时也使得他们的所占比例反而可能上升,简单的说就是大家都穷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控制力反倒有可能上涨,并且还可以形成很多的新兼并。
                  当经济恢复的时候,形成更强控制的族权势力反而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是资本资产化对于族权势力的最大好处,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将资本转变为资产,扩大自己的占比,等到危机离去的时候再将资产活化成资本形成收益。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这样的方式存在本质上的问题。
                  这就是社会会逐渐的固化,当固化形成以后更大的上升就很难,并且更为严肃的是在面对真正的危机时刻将会非常的脆弱。对于调配国来说就是乐见这样的情况出现,他将资本注入这些国家,然后发展一些经济后炒热对方,再通过手段将价值转移出去,所能获得的利益就非常多,另一个危害就是社会在社会资源降低的时候有可能会进入动荡期。
                  在这个动荡期内调配国如果没有挑动局势还好,如果像之前的那样,南美国家则又会遭遇很多变动,在这个变动期内社会资源降低导致社会矛盾频发,到时候各种风险都会非常难以预测,这种变动在南美的地区过去经常上演。
                  所以发展出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因为发展的动力不足,而只是制度和文化所形成的效率不足,对于社会改革议会制度很难真正的做到,族权与族权之间的矛盾很难化解,导致政府很难真正推行政策。
                  如果因为改革影响到了在野党,在野党会认为是被打压,如果是改革到了自己的势力,又会被认为是背叛,所以左右为难的时候改革就举步维艰,那么与其去改革改变社会中的问题,不如通过封锁将社会资源被自己控制,这种手段就会造成经济未来的风险上升。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社会内部的矛盾就成为横向的,结果就是错过了发展期,而这样的结果在进入动荡期后将推动更多的不确定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6-09-21 18:14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6-09-28 17:18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6-09-28 17:19
                      回复
                        有一段死活发不上来,想看就去公众号看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6-09-28 17:20
                        收起回复
                          而当社会矛盾上升的时候,人们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这个办法必须被大多数中东人接受,并且能够较为平衡的保障来自于不同民族、势力、地缘的族权势力利益,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便是伊斯兰教。
                          这就是中东长期维持伊斯兰教存在的根本,因为中东的地缘和发展模式使得绿洲法成为难以改变的关系,在大城市化如何平衡不同族权的矛盾成为社会的根本性难题,使用宗教的力量通过教法既可以有效的保护不同阶级的利益,又可以产生相对的平衡关系,这是社会长久选择宗教的原因,伊斯兰教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便是:
                          天课。
                          也就是宗教税收,通过教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成了中东族权之间的资本流动,使得很多低收入家庭得到了一些社会资源,所以为什么中东国家逐渐的宗教化了呢?这就是因为以革命作为风潮的军人势力没有能真正的实现扩张,社会资源也没有能够快速的提高,虽然看似中东有很多的能源资源,但是族权势力对这些资源的控制使得能够使用在社会资源中的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确保了宗教在文化上的效率,不是宗教使得信徒被迫相信导致宗教的强势地位,可以看到的是宗教在实际上有很多门派,但是为何最终伊斯兰教成为其中的主流之一,就是因为宗教在于社会运转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定的效率。通过效率形成了竞争力导致的经久不衰,这一点在伊斯兰教与中亚、东南亚、北非等地区的情况都有一定体现。
                          所以对于土耳其的问题来说,为什么军人总是政变,因为军人希望维持自己的控制力,如果军人允许宗教化,那么自己也会被宗教所控制,这使得他们的控制力会下降,可是对于土耳其来说为何最终的结果似乎文人都在逐渐的选择宗教化,这就是因为土耳其并没有能力实现真正的扩张,虽然提出了不少口号和想法,但是真正落实的情况并不多,这使得土耳其的社会资源处于一种争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宗教化可以使得他们解决内部的问题。
                          议会为了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宗教化,而这就势必得罪了军人势力,军人通过政变完成洗牌,重新获得控制力,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让他们陷入了循环之中,对埃尔多安来说在其执政的状态中,其不断的强调宗教化,通过宗教化的手段控制资本的流动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逐渐陷入一种弛缓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内部关系都较为紧张,宗教化使得土耳其社会内部保持了一定的稳定,通过发展和稳定使得埃尔多安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这是政变很快失败的关键结果。
                          可以发现的是埃尔多安把目标转向了美国,又指责在美国的葛兰是政变策划者,从实际的角度上看土耳其处于一种四战之地,也需要通过博弈来完成自己的优势,所以土耳其与美国和俄国之间往往需要一个平衡,在之前的战机击毁中俄国给了土耳其很大压力,现在借助这个问题,埃尔多安试图调整自己的政策从而形成新的平衡是他关键。
                          虽然这一次埃尔多安有效的处理了政变的问题,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宗教与军人势力之间的博弈,也只是一个刚开始罢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6-09-28 17:47
                          回复
                            四十,
                            今天回答公众号网友新体係:关于昨天提出的宋朝为何无法击败辽朝和金朝的原因。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宋朝的分析往往都只停留在了分析宋朝身上,却鲜有注意北方变化的分析,另外在一种汉人视角去看问题的状态下,对于其他民族的改革往往视而不见,这样的结果就只能从宋朝人的身上寻找问题,那么自然得出的结果就是宋朝软弱,喜欢偏安不思进取,或者文人压制武人导致尚武精神退缩所致,其实如果真的看待宋朝就会发现,宋朝是中国冷兵器史上的一次高峰。
                            并且这种高峰还不是单方面是多方齐头并进的,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双方都不停的投入对于重装骑兵与步兵的使用,宋朝下令修撰了《武经总要》,这是一部非常完善介绍宋朝军事战略、军事装备、战例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典籍,分上下集共20卷,那么为什么宋朝无法完成统一呢?这就有很多说法了:有认为是因为丢掉了燕云十六州的,也有认为缺少战马的产地的。但是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恰恰是容易被人忽略的,这个原因就是:
                            北方出现了变法。
                            宋朝出现了重要的变法,这就是实现了地方政府的文武分职,从而弱化了地方政府形成割据的可能,这是官权变化的重要突破,然而在另一方面辽朝也出现了重大的改革,这个改革就是由: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开始逐渐推动的。
                            耶律阿保机所提出的最重大改革就是设置了两院制,即南北院,那么南北院是什么暂不急着分析,关键要分析明白的是游牧民族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才能更好的看待这个问题。游牧民族常被视作是骁勇善战的民族,甚至有人鼓吹所谓“狼图腾”来描写游牧民族的狼性,其实游牧民族内心对狼普遍持反感和抵触的情绪,更喜欢的是鹰与马,只有极少部分的游牧部族崇拜狼,辽朝的契丹人更喜欢的是青牛白马,蒙古人更喜欢鹰,况且蒙古人的主要图腾是“长生天”与很多自然图腾,没有以狼作为图腾的。
                            那么游牧民族为什么骁勇善战,关键原因在于他的生产与战争往往是同步的,一个游牧民族的男子从小就要学习放牧和骑射,所以生产方式就是在培养职业武士,那么自然善于作战,并且需要看到的是骑兵的优势是什么?
                            骑兵最大的优势并不是真正的冲击对方军阵,是在于速度与骑射,西夏作为一个地缘条件并不怎么好的文明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这就是因为西夏军队非常善于机动作战,宋朝军队由于以步兵为主,所以攻打西夏的时候会造成自己的补给线非常漫长,西夏往往采取避战和坚壁清野的方式应对,等宋军进入腹地之后,西夏就不停的骚扰补给线,等宋军攻势瓦解时候再发起决战,往往料敌制胜。
                            所以骑兵快速的机动作战可以说是当时的闪电战,通过穿插和突破对方的战线,骚扰对方的补给,使得对方进退失据,再寻求战机发动总攻是游牧民族常用的战术,而并非贸然的用骑兵冲击对方的军阵,游牧民族的另一个法宝就是骑射,由于长期在马上生活对于骑射的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农耕民族,这使得游牧民族装备大量的轻骑射兵,先不停的骚扰和拉扯使得对方的部队疲惫,然后再投入重装骑兵对阵型薄弱点进行冲击,击溃对方的阵型。
                            这使得游牧民族一旦兴起就如同烈火一般席卷欧亚大陆,比如匈奴、突厥、蒙古。但是只要细细看待这些文明就会发现,他们的攻势如同烈火,消失的时候也如烈火一样迅猛,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游牧民族的劣势所在。
                            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他最大的劣势。
                            游牧民族之所以被称呼如此,就是因为游牧民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部族是需要移动的,部族中的最重大资产便是:“牧群”,牧群是游牧民族生存的根本,所以牧群逐水草而居形成了游牧的特性,而这就是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他最大的劣势。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牧群是一个逐渐庞大的资产,假设相同规模和有利于各自条件的一块土地由一个农耕民族的人和游牧民族的人分别管理,那么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农耕民族的关键在于耕种,而耕种是一个相对产出恒定的概念,虽然有丰年和灾年之分,但是总体上在一个农民的手中土地每年所产出的数量是恒定,那么当人口多起来以后他们并不只限于一块土地进行耕种,而是去开垦新的土地,农耕民族的土地是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
                            牧群则不同,牧群可以有很多人同时管理,牧群的体积越大所能产出的社会资源越多,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隐患,这就是土地对于牧群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土地的耕种是一个不断开垦扩大的方式,牧群则是不停的增长畜牧数量,虽然牧群增长可以使得游牧民族交换到更多的产品和使得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源增加,但是牧群一旦快速增长,土地对于牧群的承受力是一个反比的状态,也就是说牧群越大草场对于牧群的耐受力越低,牧群会像增长的蝗虫一样不停的消耗草场,当草场的承受力出现不足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游牧民族势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游牧民族越是成功对于自己的基础就越是压榨的厉害,等到这一关系断裂的时候就是天灾发生的时候。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16-09-28 17:49
                            回复
                              2025-08-27 10:03: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以的话请大家帮忙多宣传,我也知道我发的几个帖子都是相当干的干货,小白不一定喜欢,但是如果耐心看下来收获还是很多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16-09-28 18: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