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已不必要再去讨论汉服是否应该创造,而应该多去探索如何创造。我相信更多的人有这个认识,只是他们迫于圈内潜规则不太愿意公开表露,因为有些反对的声音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目前反对者的理由有两种,一种为传统服饰就是对历史的复制,改了就不传统了;另一种是先复后兴,现在进行创造时候未到。第一种人是只看到了形式上的传统,而无视了行为上的传统。第二种人是盯着古代忘了现代,将个人与公众行为混淆。对于第一种人来说,只有裸体才是既正宗又传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站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都会发现当下的服饰和前代不一样,而且这个改变一直都在发生,按照改了就不传统的认识,可以一路逆推,大家是否想到的是穿树叶兽皮才正宗,我看这都不算,裸体才正宗,因为自从人类开始穿衣服起,就打破了不穿衣服的传统。传统服饰是一个动态概念,他的变化和创造都是传统的一部分,或许可以说没有改变即不传统。第二类人呢,他们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很苦闷,如果活在古代他们会更加痛苦万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代那些官方的尊古行为并不是先找几件古代的衣服原样复制出来,再找一帮人穿上一段时间,接着去改造。他们对复兴的理解看来不是先穿一段时间的古装试试看然后再去兴。甚至他们都不会去找人做公测,那个复只是个人的研究,属于个体行为,而没有将复扩大化到整个社会,让其他人也加入进复的行列。说回到当代,兴的条件和时机成熟吗?如果我们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就能发现这个条件在30年前就已经很成熟了,30年前我们对于历代服饰文物和文献的掌握和研究就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也就是说即便是当时进行创作我们的起点都是很高的,何况是现在。所以说要是那些人回到古代,当他们看到古人搞创造还不如我们做得好时,会不会气得满地打滚呢。
谈完继承,我们再来谈谈如何继承,继承什么。之前我谈到过断点接续论,实际上持断点接续论的人属于朝代发烧友的一种,他们的理论体系和价值取向都是指向朝代的。有人说这群人很难缠,这是因为很多人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的被他们偷换掉概念。他们和人沟通一开始就会将语境设定为汉服等价于古装,然后再把其他人的思维带入他们熟知的领域,这样他们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让对方在沟通时处于劣势甚至产生罪恶感。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明确沟通方向是讨论汉服还是古代服饰,就不会陷入这样的圈套。为什么说朝代发烧友的理论不适用于汉服的复兴,因为朝代发烧友是分裂历史的。说中国悠久的历史对于我们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将历史放在一个时间轴上看,可以看到某些革新和进步,但其中的逆淘汰现象也不容忽视。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时代可以做到尽善尽美,历史悠久意味着我们相比别人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为什么学书法的要去临摹汉魏的碑刻、唐宋的手卷,为什么直至今天我们还要去读《周易》《道德经》《论语》,按照朝代接续论的观点,那些早被淘汰了,文体和思维方式都和现代有距离,太远古了,所以最好不要去看,小说才是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顶峰。朝代化的观念作为个人行为倒也不算是错误,只是不能作为公众意识去推广。我们更应该将整个历史看做一个整体,将汉服分解为审美、构造、行为等部分,再各自去历史中找寻一种好的解决方式。将自己的视野扩大,纵观华夏整个文明史,自然能以新的高度思考我们今天和明天的问题。
谈完继承,我们再来谈谈如何继承,继承什么。之前我谈到过断点接续论,实际上持断点接续论的人属于朝代发烧友的一种,他们的理论体系和价值取向都是指向朝代的。有人说这群人很难缠,这是因为很多人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的被他们偷换掉概念。他们和人沟通一开始就会将语境设定为汉服等价于古装,然后再把其他人的思维带入他们熟知的领域,这样他们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让对方在沟通时处于劣势甚至产生罪恶感。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明确沟通方向是讨论汉服还是古代服饰,就不会陷入这样的圈套。为什么说朝代发烧友的理论不适用于汉服的复兴,因为朝代发烧友是分裂历史的。说中国悠久的历史对于我们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将历史放在一个时间轴上看,可以看到某些革新和进步,但其中的逆淘汰现象也不容忽视。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时代可以做到尽善尽美,历史悠久意味着我们相比别人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为什么学书法的要去临摹汉魏的碑刻、唐宋的手卷,为什么直至今天我们还要去读《周易》《道德经》《论语》,按照朝代接续论的观点,那些早被淘汰了,文体和思维方式都和现代有距离,太远古了,所以最好不要去看,小说才是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顶峰。朝代化的观念作为个人行为倒也不算是错误,只是不能作为公众意识去推广。我们更应该将整个历史看做一个整体,将汉服分解为审美、构造、行为等部分,再各自去历史中找寻一种好的解决方式。将自己的视野扩大,纵观华夏整个文明史,自然能以新的高度思考我们今天和明天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