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92,872贴子:97,784,582

【国外戒色经验第二十期】国外科学研究彻底驳斥适度无害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翻译人:uujb008,水灵风清,重生1739
校对:Ardashir


1楼2016-01-12 14:45回复
    编者:此文用于说明看黄具有成瘾性,用来驳斥适度无害论。
    文中总结了成瘾的一些共性,再分别对比了网络se情与食物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的相似性,同时引用了历年的一些科学报告,用以佐证作者认为网络se情与其它已被实验证实的各类成瘾并无本质区别的观点,是一篇科普类好文,颇具说服力。


    2楼2016-01-12 14:4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对于那些认为网络se情无害的人,以下研究可以让你们头脑清醒:有确凿证据显示网游成瘾者大脑中的成瘾过程;此外,荷兰研究者认为,相比于玩网游,浏览se情网络让人产生强迫行为的潜在可能性要大得多(编者:即更加欲罢不能)。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主管,医学博士Nora Volkow的研究团队认为,以下三种生理变化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瘾:脱敏反应(脑部快感响应逐渐麻木)、敏化反应以及脑前额叶功能退化(编者:这三种生理变化将在后文详细论述)。这些过去主要由病态赌徒和毒品滥用者所表现出来的大脑反应,如今同样能在网瘾患者身上找到。


      3楼2016-01-12 14:47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12 14:47
        收起回复
          例如,可卡因的摄入让大脑奖赏回路中的多巴胺泛滥。 随后,神经细胞在多巴胺作用下很快降低了响应能力。其结果是,可卡因摄入者会感觉不过瘾(脱敏反应),由此导致他们渴望更加强烈的刺激(耐药性),而一度对其影响很大的兴趣,刺激源及行为,也逐渐变得索然无味(即为什么随着看黄时间的延长,口味越来越重)。
          同时,由于成瘾者大脑记录了可卡因摄入的快感,他们也逐渐变得对一切与可卡因有关事物极其过敏,比如白色粉状物,“雪”这个字,抑或往日吸毒时的社区街道,一起吸毒的损友等,都能触发刺激高浓度的多巴胺在大脑奖赏回路泛滥,最终导致毒瘾复发(即“敏化反应”)(编者:这就是毒品上瘾者的心魔来源,因此一定要断绝黄源!)。此外,ΔFosB这种蛋白质在脑部核心区域积聚,它负责保存强烈刺激下的记忆并触发症状反复。当然,随着性行为的发生,ΔFosB的含量也会随之增加。(ΔFosB是一种转录因子,用来刺激或抑制某些基因去改变突触沟通)


          5楼2016-01-12 14:47
          收起回复
            倘若大剂量的可卡因摄入没有停止,奖赏回路所表现出的脱敏反应,会减弱大脑额叶的相应活动。因而,可卡因吸食者控制冲动和作出理智选择的能力被削弱了,他们的额叶皮质也因此萎缩(即“脑前额叶功能退化”)。总的结果是,快感响应降低,强烈的渴望和赢弱的自制力使成瘾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6楼2016-01-12 14:48
            收起回复
              行为成瘾(编者:即一种非物质依赖的成瘾)
              对非毒品成瘾的研究尚且方兴未艾,然而,一些专家已经发现了关键证据用以证明时下一些极端的“自然奖赏”情况能像毒品一样改变人脑。所谓的“自然奖赏”,在史前它用来增大我们祖先的存活率并保证基因的延续(编者:如脑部对进食,交配等的快感响应,以使该行为能够被重复执行),对目前的我们来说,它是一些具有诱惑的行为/事物。
              此外,并非只有那些小部分患有先期失调的人才会有成瘾的风险。正常健康的大脑同样会被成瘾所改变。正如一位37岁的健康人士所说,“我第一次接触网络se情是35岁,那时我感觉不需要bo起就能够产生xing高潮,这正是网络se情对我的强烈影响”。


              7楼2016-01-12 14:49
              回复
                目前为止,有如下这些研究纪录(其中年份指的是,利用脑部扫描证明三种脑部成瘾变化的时间)
                · 病态赌博 - 研究了10年,在之后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被认定为成瘾(2010)
                · 嗜食成瘾-(2010)
                · 网络游戏成瘾-(2011)
                · 网络se情成瘾-至今还未利用脑部扫描来证明


                8楼2016-01-12 14: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顺便提一下,至于目前网络成瘾的研究只涉及游戏成瘾而不是se情成瘾的原因,是因为那些研究是在常年屏蔽se情网站的国家完成的(如2006年来自中国的研究,及2007年来自韩国的研究)。这些国家不像其他国家一样有非常严重的se情成瘾者。(编者:然而,目前形势不容乐观)


                  9楼2016-01-12 14:49
                  回复
                    以下的研究成果,描述了网瘾导致的脑部三种决定性的生理变化(其中两个在2011年六月完成)
                    · 麻木的快感响应:奖赏回路脱敏反应的最显著的标志是,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的减少,这同时也是所有成瘾的特点。在这项研究中普通人和网瘾患者的大脑通过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进行了比较。
                    题目:网瘾患者的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减少(2011)
                    摘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网瘾与大脑多巴胺系统的反常有关…[在这项研究中]网瘾患者表现出了多巴胺D2受体的水平下降。”


                    10楼2016-01-12 14:50
                    回复
                      · 敏化反应:在这项研究中,对打六周游戏的大学生进行全程测试。实验发现产生最强烈游戏欲望的实验对象,同时展现了表征成瘾早期过程最剧烈的脑部变化。然而,玩更少刺激性游戏的实验对照组并没有展现类似脑内变化。
                      题目:电子游戏对线索诱发脑前额皮质活动的影响(2010)
                      摘录:“(在两个实验对照组之间)额外的游戏量对大脑额叶活动产生的影响与成瘾早期的观察结果有相似之处”(即网游可能具有成瘾性)。


                      12楼2016-01-12 14:50
                      回复
                        · 脑前额叶功能退化: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网瘾青少年患者额叶皮层灰质产生了10%-20%的减少。其他一些成瘾症状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额叶皮层灰质的减少及机能的降低削弱了控制冲动和预见后果的能力(精生髓,髓生海,知道为什么大量网游、se情会让自己变笨了吧)。
                        题目:网瘾青少年患者在微观结构上的反常表现(2011)
                        摘录:“由于相对不成熟的认知自制,导致[青春期]成为一段易受伤害的适应期,(青少年)同时有更大可能产生情感障碍和成瘾。网络成瘾作为中国青少年普遍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编者:该国外的研究特别提到咱们中国的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呀!)…中国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14%...以上结果表明,网络成瘾没有戒除,成瘾者大脑会产生萎缩…情况也会越来越严峻。”


                        13楼2016-01-12 14:50
                        收起回复
                          网络se情和电子游戏通过类似途径刺激大脑:
                          比较以下两则引言,哪个是网络se情成瘾的后果?哪个是电子游戏成瘾的后果?(答案在文末公布)
                          -1、“我们不再有性生活,也没有了浪漫之夜或其他一些共行之事。我再也无法忍受他了,对此我很内疚。自从婚后两周起我就威胁要和他离婚”!
                          -2、我的三位朋友意识到他们出了问题,其中的两个明确表示了他们已努力戒除,但他们对戒除感到无能为力”!


                          14楼2016-01-12 14:51
                          回复
                            网络se情和电子游戏如此流行的内在特质,具备了让两者能够搅乱人们脑中的多巴胺的能力:“新鲜感”和“意料之外的刺激”都能释放多巴胺,让大脑误以为当前活动比实际更有价值。一个成功的游戏总能够快速点燃玩家的新鲜和惊喜,而且每一代新游戏在这两方面都更甚上一代。


                            15楼2016-01-12 14:5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网游玩家往往被谑称为“肾上腺素瘾君子”。然而,(经由肾上腺释放的)肾上腺素实际上对成瘾过程作用微乎其微。多巴胺,而不是肾上腺素,才是所有成瘾的真正元凶。诚然,恐惧和焦虑由于能在脑中分泌神经化学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的确能加剧成瘾进程,但是,他们不是创造这一进程的根本源头。


                              17楼2016-01-12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