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前写过一篇关于观星双筒规格的文章: http://tieba.baidu.com/p/1691158925 ,但那是实际观测感受,没有理论计算上的支持,最近受到Q群镜友“阿甘”和“最爱630”的启发,决定探讨一下各规格望远镜在观星中的数据变化。
对于天体的观测,因为天体对于我们来说存在不同的形态,有点光源比如恒星、疏散星团等,也有小型面光源比如星云、星系等,它们距离遥远,发出的光可以看做平行光。也有夜空背景这样的大型面光源,但不是平行光。同一架望远镜同一个人在观测这些不同的目标时,它们是怎样的表现呢,有没有差异呢?
所以下面就分别对各种情况下,各规格对不同目标的观测数据模拟一下,找出它们的规律和差异。
当然,我没有啥水平,计算及某些概念可能存在错误,还望高手指正。
比较长,还是从2楼开始吧
对于天体的观测,因为天体对于我们来说存在不同的形态,有点光源比如恒星、疏散星团等,也有小型面光源比如星云、星系等,它们距离遥远,发出的光可以看做平行光。也有夜空背景这样的大型面光源,但不是平行光。同一架望远镜同一个人在观测这些不同的目标时,它们是怎样的表现呢,有没有差异呢?
所以下面就分别对各种情况下,各规格对不同目标的观测数据模拟一下,找出它们的规律和差异。
当然,我没有啥水平,计算及某些概念可能存在错误,还望高手指正。
比较长,还是从2楼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