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旅阳光吧 关注:6贴子:626

美学流派目录检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希腊罗马时期与文艺复兴

毕达哥拉斯派

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前460-前370)

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

贺拉修斯(Horatius,前65-西元8)

朗吉弩斯(Casius Longinus,213-273)

普洛丁(Plotinus,205-270)

圣‧奥古斯丁(S. A. Augustinus,354-430)

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 1226-1274)

但丁(A. Dante. 1265-1321)

阿尔贝蒂(Alberti,1404-1472)

达文西(L. da Vinci 1452-1519)

锡德尼(Philip Sidney. 1554-1586)

17~18世纪

培根(F. Bacon,1561-1626)

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

波瓦洛(Boileau-Despreaux,1636-1711) 

莱布尼次(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斯宾诺莎(Spinoza,1663-1677)

沃尔夫(H. Wolff,1679-1754)

维柯(G,B. Vico,1668-1744)

谬越陀里(L. A. Muratori,1672-1750)

夏夫兹博里(The Earl of Shaftesbury,1671-1713)

爱迪生(J. Addison,1672-1719)

哈奇生(F. Hutcheson,1694-1747)

荷迦兹(William Hogarth,1697-1764)

休谟(D. Hume,1711-1776)

卢梭(J. J. Rousseau,1712-1778)

越诺尔兹(J. Reynolds,1723-1792)

柏克(E. Burke,1729-1797)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

狄德罗(D. Diderot,1713-1784)

鲍姆嘉通(A. G. Baumgarten,1714-1762 )

温克尔曼(Winckelmann,1717-1768)

莱辛(G. E. Lessing,1729-1781)

德国古典美学

康德(I. Kant,1724-1804)

歌德(J. W. Goethe,1749-1832)

席勒(J.C.F. Schiller,1759-1805)

费希特(J. G. Fichte,1762-1814)

谢林(F. W. J. V. Schelling,1775-1854)

黑格尔(G. W. F. Hegel,1770-1831)

费尔巴哈(L. A. Feuerbach,1804-1872)

19~20世纪

夏多布里安(Chateaubriand.1768-1848)

别林斯基(Eennhcknn,1811-1848)

叔本华(A.Schopenhauer,1788-1860)

雨果(V.Hugo,1802-1885)

费歇尔(F.T.Vischer,1807-1887)

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

车尔尼雪夫斯基 (Yephbiluebcknn,1828-1889)

托尔斯泰(N.H.Tonctoh,1828-1901)

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

立普斯(Theodor Lipps,1851-1914)

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

格罗塞(Eynst Grosse,1862-1927)

桑塔亚纳(G . Santayana,1863-1952)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沙特(Jean-Paul Sartre,1705-1980)

苏珊‧朗格(Susam k.Langer,1895-1982)

安海姆(Rudolr Arnhrim,1904--)

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

李维史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



1楼2008-05-12 16:53回复
    他们每个人的介绍我给大家分享


    2楼2008-05-12 16:53
    回复
      2025-08-18 04:2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也就是每个人的艺术概念上的区别同时,也会给出他们的介绍


      3楼2008-05-12 16:55
      回复
        毕达哥拉斯派 

        在美学史上,毕达哥拉斯派提出的「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内容如下:

        (1)身体美是存在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例如各个指头之间、指头与手的筋骨之间、手与肘之间……;总之身体各部分都要有适当的比例。

        (2)和谐起因於差异的对立,因为音乐是复杂的统一,许多不协调因素的协调,所以音乐是把复杂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3)艺术作品的完成需要依靠许多『数』(因素)的关系,所以任何一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

        (4) 一切立体的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以后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来到巴比伦、印度和埃及(有争议),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甚至中国文明的丰富营养,大约在公元前530年又返回萨摩斯岛。后来又迁居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通,创建了自己的学派,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从事数学研究。 

         泰勒斯(Thales)在哲学上有个对立面,这个人就是首先提出物质运动应该符合数学规律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60年~公元前480年)。

        百度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6578.htm


        4楼2008-05-12 19:04
        回复
          赫拉克利特 

          在美学史上较早否定了「美是绝对永恒」的看法,提出的有关美的标准的相对性,观点如下: 

          (1) 美虽然在於和谐,但和谐是在於对立的统一,就像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不同的音调造成优美的和谐,这一切都是对立所产生的。

          (2) 美有相对性,如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赫拉克利特 介绍
          赫拉克利特生于爱非斯一个贵族家庭。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赫拉克利特傲慢地拒绝了。他说:“因为我有一种对显赫的恐惧,我不能到波斯去,我满足于我的心灵既有的渺小的东西。”还有一则轶事说,他整天和小孩玩骰子。他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这般无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难道这不比你们参加的政治活动更好吗?”有人问他为什么保持沉默,他回答说:“为什么?好让你们去唠叨!”这些轶事虽然不完全可信,但是它们表明希腊哲学家已经开始脱离公共事务。其实,赫拉克利特也没有完全脱离政治。当爱菲斯城邦放逐了他的朋友赫尔谟多罗时,他气呼呼地说:“爱菲斯的每个成年人最好都将自己吊死,把城邦留给尚葆其天真的少年。”他号召人民保卫法律,铲除暴虐。据说,他在隐居时,以草根和植物度日,得了水肿病。他到城里找医生,用哑谜的方式询问医生能否使阴雨天变得干燥起来。医生不懂他的意思。他跑到牛圈里,想用牛粪的热力把身体里的水吸出,结果无济于事,去世时大约60岁。

           http://baike.baidu.com/view/23031.htm又更详细的介绍


          5楼2008-05-13 08:42
          回复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古希腊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

            (1)人的美与内在品质 

            身体的美需与内在相结合,不然它便只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2)女人、青年、老人各有不同的美的展现 

            少说话对於女人是一种装饰,装饰简朴也是一种美。青年的美展现在力量;智慧美则是老年人特有的财产。 

            (3)诗的美与诗人的热情有绝对的关系 

            不充满热情就无法成为大诗人。德谟克里特说:「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成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 

            (4)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赞美好事是好的,但对於坏事加以赞美则是一个骗子和奸诈的行为。 

            (5)最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介绍
             (希腊文Δημόκριτος 英文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广泛,在数学,教育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著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传世。 
            更详细的介绍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5924.htm


            6楼2008-05-13 08:44
            回复
              苏格拉底 

              (1)美与善的统一都是以功用为标准的,如我们用的东西如果是被认为是美和善的那就是从同一个观点由它们的功用去看的。

              (2)艺术不但模仿美的形象,而且也可以模仿美的性格,因为就艺术品的呈现来看它也是通过形式(形象)来表现心理的活动(性格)。 
              苏格拉底 介绍 苏格拉底(∑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更详细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091.htm


              7楼2008-05-13 08:46
              回复
                柏拉图
                也译为帕拉图
                拼音:Bó lā tú
                英译:Plato 
                希腊语:∏λά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是第一个有自觉的从美学中提出哲学的思考,并把美学创造成一种思想体系的人。他认为真善美是没有区别的,真善美是人类的最高价值;但是,真和善的美不是审美的美。

                (1)美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所以它是永恒的。

                (2)人类所创造的美来源於心灵的聪慧和善良。

                (3)心灵美与身体美的谐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

                (4)事物的美是相对的。

                (5)美不是恰当。

                (6)美不是有用,不是善。

                (7)美不是视听产生的快感。

                (8)美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於美是理念的回忆。

                (9)形式美所产生的快感是不夹杂痛感的。

                (10)艺术美的教育作用。

                (11)对於绝对美的关照能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 
                拉伯图的其他介绍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996.htm


                8楼2008-05-14 08:28
                回复
                  2025-08-18 04:22: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1)美依靠体积与安排,把零碎的因素合为一体

                  美不是理论,美存在具体事物之中,取决於客观事物的属性;如体积的大小适中,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和谐、统一。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明确。

                  (2)画家所画的人物应该比原来的人更美。

                  (3)美是一种「善」,美之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善。但美与善不同,善以行为为主,而美则在不活动的事物上也可以看见,且能引起人的快感。

                  (4)艺术的本质是模仿

                  亚里斯多德把技艺称作实用的艺术,史诗、戏剧、音乐都是模仿,只是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例如:绘画和雕塑用颜色、姿态来制造形象,音乐用声音来模仿。

                  (5)悲剧的作用在於唤起悲悯与畏惧之情,使情感得到陶冶。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个种悦耳之音,模仿方式是藉著人物的动作表达,而非采用叙事方法。

                  (6)不同的艺术产生不同的快感

                  喜剧按观众的愿望而写作,而悲剧则否。例如:《奥德赛》的双重结构,其中好人与坏人得到相反的
                  亚里斯多德http://baike.baidu.com/view/4482.htm?re=1


                  9楼2008-05-14 08:38
                  回复
                    贺拉修斯(Horatius,前65-西元8) 

                    贺拉修斯生於奥古斯都时代,即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他的美学思想《诗学》,对后来的古典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1)诗仅具有美是不够的

                    诗还需要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笑;同样的,你自己得哭,才能引起他人哭的反应。

                    (2)舞台艺术要恰当地运用视听形象,已造成最好的美学效果。

                    (3)诗应该寓教於乐,诗的美的鉴赏

                    诗人的愿望应该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10楼2008-05-14 08:45
                    回复
                      朗吉弩斯(Casius Longinus,213-273) 

                      西元三世纪雅典修辞学家,一般认为十世纪发现的《论崇高》是他的著作。首先他把崇高是唯一切伟大作品的共通风格,是文艺作品的最高价值,也是衡量文艺作品的最高标准。

                      (1)美的文词是思想的光辉

                      真正的崇高不在文辞华美和虚假的情感,而在思想感情的高超、强烈和庄严,他能提高我们的灵魂,产生一种激昂慷慨的喜悦,使我们充满快乐与自豪。

                      (2)美是各部分综合成的整体

                      (3)人总是观赏、赞美自然界的崇高

                      向往崇高是人的天命,最让我们惊叹的莫过於维苏威火山,它在爆发的时候,从山地底喷出时头和整片峭壁,或形成一条河。

                      (4)形象的美感作用

                      风格的庄严、恢宏大多依靠恰当的运用形象。作者由於其感情的专注和亢奋,使读者产生似乎见到相同事物的幻觉。
                      没有在百度上找到
                       谁要是找到了
                       可以在开一贴补上


                      11楼2008-05-14 08:50
                      回复
                        普洛丁(Plotinus,205-270) 

                        普洛丁的美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的性质,它有力的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趣味。

                        (1)物体美是由於分享一种来自神明的理事而得到的;凡物质还没有完全由理事赋予形式,那就是丑的

                        物体美是第一眼就可感受的特质,心灵凭理性判断它,欢迎它和它契合;但是心灵得到丑的印象就会退缩逃避,拒绝接受它。事物依照理性安排组织,化为凝聚的整体,美就在上面。

                        (2)美不在比例对称

                        美是复合的东西,而且整体都应该美,美的东西不能由丑的部分形成,它所包含的颜色、形状、比例、统一,全体都是美的。

                        (3)艺术美的本质和根源,真善美统一於神;必须先使自己便得神圣和美,才能观照到最高的美。

                        http://baike.baidu.com/view/85513.htm


                        12楼2008-05-14 08:52
                        回复
                          圣‧奥古斯丁(S. A. Augustinus,354-430) 

                          欧洲中世纪初期基督教神学的主要代表,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保存在《忏悔录》。 

                          (1)美在上帝

                          上帝是至美、绝对美、无限美,是一切美的泉源和创造者;人间一切事物的美只是相对美、有限美、是低级的,卑下的。感性的事物是杂多的,上帝赋予它和谐秩序和整体。

                          (2)美与适宜

                          美究竟是什麼?一种是事物本身的和谐,另一种是是配合其他事物的适宜,犹如物体的部分适合於整体,譬如一双好鞋适合一双脚。


                          13楼2008-05-14 09:00
                          回复
                            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 1226-1274) 

                            中世纪末最伟大的神学家,著有《神学大全》,被奉为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他的美学思想。和奥古斯丁一样,托马斯也是从神学出发论证美学问题

                            (1)美的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

                            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完整,凡是不完整的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鲜明的颜色被公认是美的。 

                            (2)事物的美在於协调和鲜明,而神是一切事物的协调和鲜明的原因。

                            (3)美与善的一致和区别

                            美与善不可分割,因为两者以形式为基础。「善」涉及欲念,欲念就是迫向某种目的的冲动,所以善是当作一种目的来看待。「美」却涉及认识功能,凡一眼看见就使人愉快的才叫美。

                            (4)只有人才能得到美的乐趣

                            其他的动物对感官对象不感到兴趣,除非这些和食物或交配有关,但是人却可以从对象本身的美得到乐趣。


                            14楼2008-05-14 09:09
                            回复
                              2025-08-18 04:16: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阿尔贝蒂(Alberti,1404-1472) 

                              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家、诗人、画家、和科学家。他创造了许多教堂,还写了不少理论著作。主要有《论绘画》(1435)、《论建筑》(1450)、《论雕塑》(1464);其中以《论建筑》最重要。

                              (1)美是和谐的。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会不由自主的追求美。正当健康的审美要求应欲以满足,不应加以压制。阿尔贝蒂主张美在和谐,是本质的和谐,即事物本身和本质所存在的和谐。他说:「美是各个组成部分各在其为的一种和谐与协调,他们要符合和谐,即大自然的绝对要素和根本要素,所要求的严格的数量规定和布局。」也就是美是客观的,美根源於自然。

                              (2)《论建筑》

                              共十卷,是模仿维特卢威的著作而写成的。阿尔贝蒂把自然看作艺术的原型,主张艺术是自然的模仿,他和维特卢威一样,把建筑物比作生物的有机体。

                              他还认为,高明的艺术不能简单的模仿自然,还应当表现理想的美。理想美就是所谓「大小适中的尺度」。 
                              (3)《论绘画》

                              阿尔贝蒂广泛的谈到绘画艺术的数学基础、构图、透视、色彩配置、艺术家的培养等。强调艺术家的使命是发掘新的形象和题材,反映生活现实的丰富和特色,当以人民的快乐为主。

                              艺术就要舍弃丑、遮蔽丑,避免丑在艺术中的表现。就好像古代人画安提柯的肖像,只画他没被打瞎眼的那一面脸部去描绘。据说他其貌不扬,头又长。由於安提柯不典型,因此艺术家在描绘他时,是以带头盔的形象出现,以避免丑而表现出较完美的部分。这样的美学原则一反中世纪美学,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美学。 


                              阿尔贝蒂(Alberti,Leon Battista 1404~1472)

                                意大利艺术理论家,建筑师。生于热那亚,卒于罗马。青年时求学于帕多瓦和波隆那大学,受到人文主义教育。曾出任教皇秘书 。 一生致力于理论研究 ,著有《 论绘画 》、《论建筑》、《论雕塑》,首次提出空间表现应基于透视几何原理,强调实物观摩,写真传神,面向自然及集聚素材创造理想典型等问题,奠定了文艺复兴美术现实主义和科学技法的理论基础。他还从事建筑设计,设计有里米尼的圣佛朗切斯科教堂、圣玛利亚·诺韦拉教堂门面和圣安德烈亚教堂。


                              15楼2008-05-14 0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