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秋海吧 关注:305贴子:6,891
  • 1回复贴,共1

日本人的礼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本式礼仪是根据日本人的心境,教养经提炼而成的。日本式礼节的特点是:“讲究动作美”和“心境美”。通过自身的动作向对方传达“真诚”、“友爱”、“尊重他人”、“关心”、“体谅”的心情。不少委过人都称赞日本是礼仪之邦,实际上这种感觉往往是由日本人优美的的动作传达的。
问候
    日本人认为,问候应以“动作问候”为主。相互间表达问候的时候,最忌讳眼睛斜视或者对视。用眼睛盯人,似乎要把人看透,这种作法也被视为失礼的动作。那么在什么地方合适呢。日本人过去有平目、平乳(房)、平肩的说法。现在最标准的作法要求人们将平目、平肩、平乳(房)的角度组成四角,选正中的部位为最佳目视部位。所谓最佳部位是指问候者表示愿望认真听对方讲话的姿式。
    标准的第二级目视部位为离平肩约一寸左右部与平额、平脐的角度组成四角,选四角范围内一部份即可。如果目光脱离这个范围,就会使对方感到对方目光斜视。
    如果在双方进行十分轻松的谈话时,如果有一方的目光脱离第二级目视部位,也会使对方感到失礼。
如果在人群拥挤的地方,远远地发现了自己的朋友,可轻轻举起手来,向对方招手致意。对方如果发现,就应看着远处的朋友,讲一些问候的话。
    熟人打照面的时候,礼仪动作的重要远远超过致词。最常见的是施屈体礼。如果双方关系甚密,还可施握手礼或者派肩膀。总之,施礼之前必须首先考虑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
    就握手而言,男女之间握手,应由女方首先伸手。前辈、晚辈之间,则应于晚辈首先伸手。
    “谢谢”、“再见”、“是”、“早安”、“晚安”、“对不起”、“请”是日本人经常使用的礼貌语言。
    日本语口语中几乎没有人称。只是近年来才出现了“他”与“她”的说法。在一般情况下,敬语完全取代了人称。因此,正确使用敬语对于日本人来说至关重要。原则上谈自己或者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时要用自谦语。谈与对方关系亲近的人及前辈时要用敬语。那些恭恭敬敬地胡乱使用敬语,甚至提本人的事时也使用敬语的人会被旁人视为缺乏教养。可以说,在日本能否正确使用语言往往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重要依据。
    与熟人在道路中间或者在车站的检票口谈长话,在电车上让别人为自己的熟人让座都是失礼的表现。在公共场合,日本人强调必须首先考虑“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因此,人们谈长话时往往寻找路边或者不影响他人行走的地点。此外,不能只考虑自己,不顾对方,一味儿聊个没完。日本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
    在大街上遇到长辈、上司,尽管没有必要脱下大衣,但必须将容易脱摘的围巾、手套摘下,然后施礼。考虑到交通上的问题,必须把长辈、上司让到能够庇护他们的地点。在充分考虑对方的心情的情况下,进行问候,但一定要注意简单,扼要。
    正确使用语言是一种艺术。说话时的声音、口气、速度、发音等直接影响谈话效果。一般情况下,谈话以通俗易懂、给对方以愉快的感觉为第一。过分卑下或者过分高强调都有碍个人的形象。特别要注意的是,问候别人时尽量不要使用与自己的专业、职位有关的高深的词汇,以免对方费解。这时讲一些高深的道理,旁人并不会觉得谈话人了不起。宗教与政治话题往往涉及人们的立场,所以这类话尽可能少触及,轻松地谈一谈当天发生的事情还是可以的。一般说来,与对方谈文学、艺术、体育方面的话题,障碍会少一些,但严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博学。此外,过多到使用对方的情况(年龄、性别)提出相应的问题,使用有教养的表现。标准的作法是,首先根据对方的情况(年龄、性别)提出相应的话题,使用有教养的语言,轻松地校验。日本人认为,无论一个人在学问上有多大的建树,如果不懂广泛的社会知识、不通世故都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
    有关工作、业务方面的谈话要求简明扼要、有顺序、突出重点,与主题无关的话尽量少说。枝节过多、无关的话过多就不是事务性语言。能够把听话的人吸引到主题方面来才是有水平的人。



1楼2005-08-22 09:28回复
        如果访问者直接联系的话,如遇访问者本人不在场,访问者需向代理人讲清自己的职务、姓名,并将本人打算访问被访问者的愿望转达给代理人,并请对方考虑访问地点、日期。如果这时被访问者回来了。访问者必须在电话中将所有的话再对被访问者重复一遍,并且尽可能简明扼要。这是访问者有教养的表现。
        由于电话见不到对方的面,被访问者无法直接对访问者作出判断。所以访问者必须首先说明由谁介绍、本人现任职务以及找访问者谈什么内容。
        在日本也有一些地区因考虑实现预约将促成对方招待自己,所以有意避开事前联系。当然一般性的事务性访问并不需要特意准备酒菜。准备酒菜仅限于事先约好的以饮茶、会餐为目的的访问。事务性访问事先应归纳要点,以事务为主。所以事先向对方讲明访问目的十分重要。
        如果是初次会面,访问者必须事先将介绍人及本人的姓名、访问目的讲清楚。如果有介绍信的话,应出示介绍信。由于访问将会促成今后的进一步交往,所以向主人赠送名片,让主人了解自己则十分重要。
        日本人普遍使用名片。名片上应将工作地点、住址、电话写清楚。交换名片时,由部下、下级、晚辈首先提示。双方应认真地、仔细地观看名片,然后将其夹入名片簿内。
        不少日本人抱怨,相互间交换名片过多。仅仅需要通报姓名的场合也交换起名片来了。此外,将对方送的名片拿在手里,毫不介意地与对方谈话,是失礼的表现,只能给对方留下此人不可信任的印象。
        有的日本人出于客气,告辞的时候往往说“请大门口留步”。实际上这并不是礼貌的行为,等于把主人招呼到大门口。
        有的日本人只在大门口说说话就返回了。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主人不介绍访问,没有办法才采取的行动。过去会见有身份的人,未能得到允许,只好在大门口向代理人通报姓名,并介绍自己的访问目的或留下名片。现代社会中如新参加工作访问上司的家庭,请日后多加关照,访问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所以只在大门口表示一下就可以了。吊问时只要不属于深交,只在大门口表示一下吊意便可以了。另外,看望病人时,如病人本人没有要求,一般不能进入病房。一般说来如果接受对方的访问要求,就应当把来访者让进客厅内谈话。近年来雇佣人的日本家庭越来越少了。一般都是由主人亲自迎送客人,所以最好不要让主人送到大门口。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在大门口寒喧只能给对方增添麻烦。”
        今天的日本家庭“和洋折中式”居多。一般说来完全西式的家庭可按西式方式接客。也就是让客人穿着楔子和外套进房间。在大门口拖鞋的则属于和(日本)式。这时访问者则应该在大门口脱大衣和鞋子,然后进走廊。按照西方模式,女子在大门口时不论戴什么样的帽子也不会摘下来的。除正式场合以外,还是以脱帽为好。日本人认为戴者大帽檐的帽子坐在日本式房间里显到很不协调。
        凡遇知己或者上司来访,最好等对方将围巾、大衣脱下以后在表示问候。去别人家访问时最好在大门外先将外套脱掉,然后按铃通知对方。但是遇到雨、雪或者刮大风的日子则不必先脱外套。只需将围巾、手套脱下,按铃统治对方。如果主人出门迎接,访问者需首先就“穿着外套进大门”一事向主人表示歉意,然后在门口脱掉外套,想主人表示问候。告辞时,如果主人没有表示,则应在大门外穿上外套。如果主人有所表示,在大门里穿上外套也无妨。过去日本有“三辞”、“三让”的说法,讲究有礼节的推让。
        无论拖外套,还是穿外套,其秘诀是,在狭窄的入口处尽量贴在身子把外套脱下或者穿上。抡胳膊或者将外套搭在肩膀上都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过去的见面礼以酒肴为主。现在则强调诚意。如亲手种的花或者其它物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诚意。此外,本地的土特产也属于上乘的礼品。
        向对方赠送手工制品及土特产时,不能使用商店的包装纸。但是,参加祝贺仪式或者看望病人时则应用纸包起来,并在外面加上礼品的饰签。
    


    3楼2005-08-22 09:28
    回复